大司天,五运六气延展,健康养生,治未病,同理运用(三)

五运六气学说,实质为通过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的叠加运算,旨在确定某一时间点,人体外部自然环境之中,可以影响到人体健康的风气、温(暄淑)气、湿气、(炎)热气、燥气、寒气诸因素,其中的哪一种因素会出现偏重。

那么,阴阳五行干支,又是怎么和风气、温(暄淑)气、湿气、(炎)热气、燥气、寒气对应上的呢?

方法就是取象比类。即:

风气之象,比类为五运之木运、三阴三阳之厥阴风木;温(暄淑)气之象,比类为五运之火运,三阴三阳之少阴君火;湿气之象,比类为五运之土运、三阴三阳之太阴湿土;(炎)热气之象,比类为五运之火运、三阴三阳之少阳相火;燥气之象,比类为五运之金运,三阴三阳之阳明燥金;寒气之象,比类为五运之水运,三阴三阳之太阳寒水。如此一来,本是运算符号的阴阳五行,就取象到了具体的风气、温(暄淑)气、湿气、(炎)热气、燥气、寒气之上。这就是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级智慧——象思维。

通过取象比类,风气、温(暄淑)气、湿气、(炎)热气、燥气、寒气这些因素的性质维度确定下来了,还缺一种维度,那就是数量。

还是取象比类,天干地支中属性为阳者,包括天干中的甲、丙、戊、庚、壬,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比类为太过(较正常为多);天干地支中属性为阴者,包括天干中的乙、丁、己、辛、癸,地支中的丑、卯、已、未、酉、亥,比类为不及(较正常为少)。

如此,风气、温(暄淑)气、湿气、(炎)热气、燥气、寒气这些因素的性质和数量两个维度,再加上时间维度,就变成了立体三维的五运六气理论模型。

运用五运六气学说,确定出某一时间点,风气、温(暄淑)气、湿气、(炎)热气、燥气、寒气中,哪一种因素出现偏重。再以此为依据,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应用。应用原则为:避重+纠偏。避重,就是远离、避免已经偏重的因素;纠偏,就是针对性的消除已经偏重的因素。比如湿气偏重,则避重即为避湿,远离湿气、避免感染湿气;纠偏即为消除湿气。常用方法有三:一为风能胜湿,二为辛温燥湿,三为淡渗利湿。

在五运六气学说中,五运为十天干所化,五年为一周,乃终地纪者。六气为十二地支所化,六年为一备,乃周天气者。五乘以六为三十年,再乘以二十四节气,为七百二十气(一气为十五天),是为一纪。二纪计为六十岁,是为一周。如此,仍以五六为制,古人将五运六气的一年小周期循环,延展为六十年的大周期循环。此称为五运六气学说的大司天。每一大周期循环的前三十年为司天,后三十年为在泉。仍以五运六气推衍,其数相同。

正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云:“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其又云:“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

为明此理,明朝薛方山先生作《甲子会纪》,追溯自黄帝命大挠作甲子,贞下起元,从下元厥阴风木运开始。以厥阴为下元,则少阴为上元,太阴为中元。又以少阳为下元,则阳明为上元,太阳为中元。若以黄帝八年起数,前三十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后三十年为少阳相火在泉。以此类推,至1984年为第七十九甲子下元之始。即1984~2013年为厥阴风木司天,主风气乃行;2014~2043年为少阳相火在泉,主炎热乃行。

因为大司天以六十年为一循环周期,所以,前推后展六十年及其倍数,其大司天均为相同,称为历史重演。有学者据此考证,金元四大家之所以各成流派,即与大司天相关。如刘完素用药寒凉,时值大司天为炎热;李东垣善用温燥,时值大司天为寒湿等。如欲详细了解,可参考诸学者之考证。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每天必用的学问。

有句话叫学以致用。掌握五运六气,就把握了今时今日,医生和病人所处的外部环境中,风气、温(暄淑)气、湿气、(炎)热气、燥气、寒气中,哪种气有所偏重。从而在诊病开药中加以运用。

过去,每天早起,中医就要把今天的五运六气推算出来,包括大司天、客主行运、客主加临,确定哪种气有所偏重,书写于诊疗本的抬头处。目的是时刻提醒自己,凡是今天来的病人,都是处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中。同时也包括医生自己。

举例说明:比如2022年7月26号。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查黄历),7月26号位于三步运四气。

那要怎么推算呢?

先推大司天,为少相相火在泉,主炎热乃行。

再推五运之客主行运。

五运看天干,壬是阳干,三步运中,主运和客运都为土运太过,客主行运为五行相同,土运太过。土为湿气流行,太过则为湿气偏重。也就是说,从五运角度讲,今天是湿气偏重的日子。

继推六气的客主加临。

六气看地支,寅年四气中,主气是太阴湿土,客气为阳明燥金,客主加临为金土相生,主气生客气。相生者为相得,相得者和。也就是说,今天的日子,六气是正常无影响的。

最后,把五运六气结合起来,主要因素在五运上,为湿气太过。再结合大司天的炎热乃行,即可确定今时今日,人体外部自然环境中,湿气偏重,兼有炎热影响。

那么好,今天在诊病时,就要把湿气偏重和炎热因素考虑进去,在开药方时,也得把湿气偏重和炎热因素考虑进去,采取避湿和除湿的方法,来避重+纠偏。这就是中医对五运六气学说的具体基础应用。另有五运六气的气化应用,属于更专业、更深入的应用,限于篇幅,不做赘述。

现代有专以五运六气开方用药,解读疾病的,我认为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舍本逐末了。因为人生病,人体本身才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今天来的病人,外部环境都是相同的,如果不考虑个体差异,而开具同样的运气药方,道理上是讲不通的,太过机械了。并没有去抓住病人体内问题这一主要矛盾,有舍本逐末之嫌。

其实中医治病,说穿了,就是想办法,把病邪从人体内给它驱除出去。人体内没有了病邪影响,身体就会恢复健康,病就算治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地支   天干   湿气   阴风   寒气   学说   热气   风气   炎热   因素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