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实传变论 解(二)

反复研读以上论述可以知道,元气(先天精气)的充足,都是由于脾胃功能正常,而后才能滋养元气。如果胃气本来虚弱,又不能节制饮食,则脾胃受损,元气也不能充沛,各种病都会因此而发生。(李东垣主张后天滋养先天)

《素问》创立的理论,如日月星辰般清晰明确,但还是怕后人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再把《灵枢》中相关的论述引述出来,进一步说明。

(以下论述饮食性味不同,趋向不同)

《五癃津液别篇》 饮食分为五味(酸、苦、甘、辛、咸),不同味的饮食有不同的趋向性,进入人体的精微也随所喜有各自的通道,有的倾向流注到气海(膻中)为主,有的入血海(冲脉)为主,有的入髓海(脑),有的入水谷之海。

《海论篇》:胃被称为水谷之海,趋向于它的精气,在上就流注到气街(气冲),在下到足三里。流注到水谷之海的精气过剩,气机壅滞就出现腹满症状;水谷之海不足,就表现饥饿;精气不足,功能低下,又吃不下东西。

《玉版篇》:人的营养来源于饮食,胃腑是受纳饮食的场所,通过胃的消化生成气血,像大海的云气,布散到全身。运输气血的通道是经络,除了十二经,还包括五脏六腑的大络(十二经、督、任加上脾之大络,计十五)

(精微清浊不同,趋向不同)

《邪客篇》 饮食进入到胃,分化为糟粕(入下焦)、津液(入中焦)、宗气(入上焦)数种,各有不同去处。其中宗气聚积在胸中,出于喉咙(吐故纳新),以贯心肺(合外界清气与水谷精微之气,由此布散周身),完成人体的呼吸功能。荣气出于中焦,输注津液行于脉内,化赤成为血,外可以荣养四肢,内可以供给五脏六腑,按照自然时间规律均衡流注。卫气是刚猛迅疾之气,行于脉外,分布在四肢、肌肉、皮肤之间,循环不休。

《营卫生会篇》讨论三焦精气运行情况时说到 中焦精气也是出自胃,在上焦之下。中焦所受的水谷,排下糟粕,蒸腾津液化生成精微,上输注到肺脉,变化成为血,荣养全身,这是人体生理最重要的部分。

圣贤们不厌其烦地反复论述,对天下人的仁爱之心可谓非常诚恳了。

所以饮食不能节制,过寒过热,脾胃就会受伤。情绪的喜怒忧恐,会损耗元气,元气不足运行乏力,郁滞化火,助长心火更胜,火越盛就越消耗元气,进一步导致脾土功能下降,后天之气更加生成不足,元气越发缺少供养,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各种病症产生。(这是李东垣脾胃论的理论核心,根据这种情况,治疗上就从脾胃入手,益气升阳,佐以泻阴火)

《调经论篇》说 内伤病,是由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房劳损伤、情绪过激等引起。又说 里虚(这里的阴不是阴血,《灵枢》原文中此处里为阴)内热的原因,是由于劳倦导致形体、气机损耗,食欲下降,谷气不足则上焦虚,气机运行迟缓,下焦气机不能升腾也会郁滞,中焦胃气同样郁闭生热,热气熏蒸到胸中,成为内热。

脾胃一受伤,全身脏腑机能紊乱(《五乱篇》:乱于心,默默不语、低头静伏,心中烦闷;乱于肺,咳喘痰鸣,俯仰不舒;乱于肠胃,挥霍缭乱,上吐下泻;乱于臂胫,四肢逆冷;乱于头,头重、眩仆、昏厥此为五乱),阴火内生,最开始的症状表现为全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无力、懒于行动、好睡等(内伤病,开始可表现为虚热证,也会表现虚寒证,李东垣重点讲的是虚热方面)。脾胃被这种虚热所伤,元气不能运用,所以四肢困倦到如此程度。

天地阴阳

脾胃虚实传变论(二)原文:

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内经》之旨,皎如日星,犹恐后人有所未达,故《灵枢经》中复申其说。经云 “水谷入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人之所受气者,毂也;毂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毂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

又云 “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者,出其悍气之疾,而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又云 “中焦之所出,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圣人谆复其辞而不惮其烦者,仁天下后世之心亦惓惓矣。

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调经篇》云 “病生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又云 “阴虚则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为内热”。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其始病遍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为热所伤,元气不能运用,故四肢困怠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脾胃   中焦   津液   精微   内热   糟粕   精气   虚实   气血   元气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