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加法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海南出版社出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窗体”、“标签框”、“命令按钮”的基础上来学习“文本框”控件,是学生第一次编写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程序,体会文本框实现交互作用的过程。体验文本框和标签框在功能上的差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已经开始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虽然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的软件,但通过前阶段对其他软件的学习已经让他们对各种软件的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程序的代码比较抽象,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交互式程序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文本框控件的功能。
(2)学会简单的加法器程序设计。
(3)知道标签框和文本框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是显示第一次编写在程序运行中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程序,体会文本框实现交互作用的过程。体验文本框和标签框的功能差别是学习本节课的重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从问题中归纳出程序设计过程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知道文本框控件的功能。
(2)学会标签框、命令按钮、文本框三个控件的属性设置。
(3)体会标签框、命令按钮、文本框三个控件的后台运行代码。
2、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vb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和思路。
(2)使用标签框和文本框这两个控件的区别。
(3)对程序代码,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五)教学策略
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探究、实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实验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的思维从问题向程序转化,体验文本框与标签框的功能差别。
(六)教学准备
加法器程序、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
(七)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
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初探新知识
(教师活动)活动:同学们,你们都用过计算器吗?(学生:用过)大家知道吗,在windows系统里也自带了一个计算器软件,我们来看看,怎么样?这个计算器的功能与你们用平时用的计算器是一样的!大家想一下,像这样的程序能不能用我们正在学习的vb程序来编写呢?答案是可以的,同学们想不想设计这样的vb程序呢?
(学生回答)想
    好,那就让我们从制作最简单的加法器程序开始吧!
展示教学目标
通过展示windows自带的计算器软件提高学生学习加法器的兴趣。
 




(教师活动)
在白板上展示本节加法器程序
(学生活动)
任务一:加法器的窗体设计和修改窗体中各个控件对象的属性值。
     (1)、观察加法器程序界面的组成部分。
     (2)、设计加法器简单界面
任务二  代码编写,指导学生按照二个原则编写代码:
1           给哪个控件编写代码则在窗体的编辑状态下双击哪个控件
2           编写完一个控件代码要进行运行验证
(注意输入代码时注意书写整齐、输入正确,尽量避免错误。)
(学生活动)
学生开始编写代码,并运行程序,验证运行情况。
想一想:
请同学们把“计算”命令按钮中的代码改写成如下代码并运行,试验该命令能否执行,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引出val()函数。
    text3.text= text1.text +   text2.text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3)了解代码编写的原则,体验代码编写的乐趣。
学以致用(课堂检测)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本15页实践1
巩固提高,融会贯通。
小结
    通过让学生思考用vb语言设计程序有哪几个步骤和小组讨论标签控件与文本框控件有什么区别等问题回答,最后教师归纳小结。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教案   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   加法器   窗体   控件   计算器   程序设计   代码   标签   功能   程序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