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师拿破仑》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了解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的有关史实,认识这一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
了解拿破仑指挥法军粉碎第三至第七次反法同盟的有关史实,分析战争的性质及其胜败原因。
探讨拿破仑对欧洲政治格局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课外书籍、网站或观看影视片,并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历史信息中认识、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对学生表达的不同观点,教师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
开展讨论课,或通过观看影视片和写影评,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历来褒贬不一。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得出自己的历史判断,从而使学生理解历史解释的多元性和人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个性化规律。
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是资产阶级政权。它在捍卫和巩固大革命成果的同时,许多方面又违背了大革命的精神。通过对这一时期拿破仑战争性质的分析,认识战争的多重性、复杂性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拿破仑的主要政治和军事活动。
[教学难点]
拿破仑帝国和战争性质的分析;对拿破仑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 荒野雄师:
1、勇敢好胜
   拿破仑出身贫困潦倒,却磨砺了他宁折不弯、奋发自强的个性
   五年军校生涯,受人嘲笑,强化了他孤僻、好胜的性格和勃勃雄心
2、卢梭的学生(少年求学,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18世纪80年代是法国大革命的酝酿时期。他迷恋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卢梭等人的作品对他影响很大。他产生了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开始追求自由和平等。
3、机遇垂青
① 拥护雅各宾派,围攻土伦,暂露头角,由炮兵上尉晋升为准将、炮兵旅长;
② 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下台,督政府建立,拿破仑遭冷落;
③ 1795巴黎平叛,拿破仑成为共和国的救星,声名远扬。
——从此,拿破仑走上军事发展道路
关于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789.7.14革命爆发——1792.8推翻波旁封建王朝,建立第一共和国
(攻占巴士底狱)       1792.8—1793.6  吉伦特派(工商业资)
 1793.6—1794.7  雅各宾派(中小资)
                          1795—1799        督政府  (大资)
二、 军事征程:
(一)从军显露:
1、1793年,围攻土伦;
2、1795年,平息巴黎保王党人叛乱;
  (二)前期作战:
3、1796年,北意战争,击败反法同盟军;
原因:法国大革命不仅打破法国封建统治,也震动欧洲封建统治,
直接目的:干涉法国革命,帮助波旁王朝复辟;
根本目的:英——维护欧洲霸权;    俄、普——维护封建统治
结果:拿破仑军队以少胜多,第一次反法同盟失败
影响: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共和国统治;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4、1798年,远征埃及;
       原因:切断英国与殖民地印的交通线
5、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
   原因:督政府统治软弱无能,资产阶级需要强权
             拿破仑军事威望高
       过程:拿破仑潜回巴黎,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执政府,为终身执政
       实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6、连克强敌;
  ① 粉碎第二次反法同盟(奥、英)1799
  ② 粉碎第三次反法同盟(俄、英、奥)1805
18xx年,发动奥斯特里茨战役,“三皇会战”,拿破仑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③ 粉碎第四次反法同盟(俄、英、普、奥)1806
            重创普,攻占柏林,迫使普割地赔款
        ④ 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英、奥)1810 
            割地赔款,公主嫁给拿破仑
            ——拿破仑控制了除英、俄外的几乎整个欧洲,登上欧洲大陆霸主宝座。
评价拿破仑前期战争:
1)作战目的:捍卫法国革命成果和国家主权
    2)作战性质:正义战争
    3)作战意义:在欧洲大陆上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三)后期作战:(1810—1815)
7、18xx年,60万大军进攻俄国;
   原因:为了打败俄国,扩大欧洲大陆霸权
   结果:被迫撤退。归国时军队消耗殆尽,蕴藏覆灭的危机
   败因:战略谋略上的失误(根本);后方供应不足;气候寒冷
   影响:战争失败,拿破仑军事力量受到重创,帝国由盛而衰,是帝国崩溃的起点。
8、18xx年,莱比锡大会战(即与英、俄、普第六次反法同盟会战);
   原因:英俄挫败法霸权
         其他欧洲国家摆脱帝国统治,是“民族之战”
   过程:莱比锡大会战,法军惨败
   影响:拿破仑军事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帝国开始瓦解(1804—1814)
         波旁封建王朝复辟(说明:欧洲封建势力依然强于资本主义势力)
9、18xx年,滑铁卢战役(即与英、俄、普、奥第七次反法同盟交战
   原因:18xx年,拿破仑重返巴黎,推翻波旁王朝,再登皇位
   过程:滑铁卢战役,法军惨败
评价拿破仑后期作战:
1)作战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发展霸权利益
2)作战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3)作战结果:被反法同盟与欧洲民族之战击败
        (对外侵略战争,带去灾难,招致反抗,致使帝国覆灭)
(四)综评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多重性质。
一方面,它将大革命的成果不同程度地推广到大军所到之处,极大地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势力;    同时,为了拿破仑个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集团利益而与欧洲强国进行战争,又具有争霸性质;    而且,拿破仑对欧洲一些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战争,对民族反抗的镇压,又带有侵略性质;    这些都利用了大革命动员起来的法国民众的革命热情,但它牺牲了法国的利益,也种下了失败的隐患。
三、 拿破仑统治:
(一)上台执政——“雾月政变”——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1799年)
“雾月政变”是一次典型的利用武力威胁来控制政权,然后以合法的形式确认结果的军事政变。这一政变模式,以后在世界上不断被沿用。
(二)建立帝国(18xx年)
  1原因:战争中获胜的大资产阶级和大商人拥护拿破仑集权
          拿破仑个人野心膨胀
  2过程:18xx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第一帝国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
  4评价:帝国强盛,拿破仑的作为适应顺应潮流
  (三)改造法国
      1、目的:通过改革,稳定政权,强大国家
      2、政策: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军事体制
(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取消人民民主权利,取消出版、言论自由,取缔党派,迫害工人
         ②经济方面: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
                     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文化方面:宗教宽容:承认天主教为国教,但教会应为资产阶级服务
            重视科学,鼓励教育,设立学校
④用人方面:用人唯贤,不问门第和财产  “替人才开道”
鼓励重用人才
⑤军事方面: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
(做法:政府向资本家征税,用以征集农民当兵)
(作用:贫苦农民获得收入,小农阶层成为拿统治的社会支柱之一)进行大规模军事征服(见上,主要是18xx年以后的战事)
⑥法律方面:颁布民法典即《拿破仑发典》
(内容: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否定封建特权,确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
(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以法律条文形式被确定下来;打击封建势力,保护资义势力;成为资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广泛传播;
⑦对外方面:大陆封锁
           原因:为了孤立和击败英国,争夺欧洲霸权
                 拿破仑军事上的胜利,使自我意识极度膨胀,作出狂妄的决策
           过程:18xx年——“大陆封锁令”
           内容: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比较“闭关锁国政策”异同)
           影响:既打败英国,也葬送法国(埋下失败的隐患)
3、影响:帝国的建立,是拿破仑以军事起家,又以军事来巩固统治的必然产物,也是革命曲折的反映。它虽然违背了人民要求的大革命时代建立起来的共和政体,但暂时符合社会上层,尤其是大资产阶级要求稳定和保护既得利益的愿望,捍卫和巩固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 末日雄狮:
1、  18xx年,大陆封锁——埋下失败隐患;
2、  18xx年,东侵俄国——帝国由盛而衰,是帝国崩溃的起点;
3、  18xx年,莱比锡大会战——帝国开始瓦解;
4、  18xx年,反法同盟军开进巴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
5、  18xx年,“百日政权”
     建立原因:波旁王朝复辟后进行各种报复激起人民的极大愤恨
     建立经过:18xx年,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3月20日重返巴黎,推翻波旁王朝,再次登上皇位。
     百日而亡——滑铁卢战役失败。6月22日,拿破仑结束“百日”政权,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败亡原因:(内因——靠军事征战建立起来的国家缺乏强大的经济支撑;封建反动势力依然强大;因战争而实施的封锁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战争使帝国财政经济陷入困境
              (外因——被占区人民积极反抗;反法同盟的打击
                直接原因——后期战争实力下降,不敌反法同盟(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6、1821年,拿破仑在胃痛中结束一生。

五、 评价拿破仑:
1、  功:对内: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对外:前期作战     
        ——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2、  过:对内: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
       对外:后期侵略战争,争夺霸权
        ——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3、总体:法国资产阶级阶段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概括:拿破仑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为法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对外战争冲击了封建制度,除了掠夺和屠杀外,以血与火的形式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向欧洲,传播了革命原理,宣传了自由、平等思想,革除了封建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他用自己的双手为复辟铺平了道路;不断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灾难,体现封建君主的倾向,但不失为法国资产阶级阶段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二历史   拿破仑   雄师   帝国   作战   法国   欧洲   资产阶级   大革命   封建   战争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