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案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 商、周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夏、商、周三个朝代政治体制的变化情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
3.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早期的政治文明,是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事情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在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电视等媒体上的搜索和浏览,找到与夏、商、周有关的特别是与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有关的资料。
  2.阅读本课教材的内容
3.分类和整理搜集到有关史实。
  4.思考课后解析与探究。
(二)导入新课
  情境营造:用大屏幕打出大禹治水图。
  教学导语:相传是大禹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从此我国就有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早期的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形成夏、商、周三代政治格局。随着秦朝统一的完成,宗法制、分封制又被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事实证明,一个旧制度的破坏和一个新制度的确立,都必须经过许多的坎坷和曲折。那么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用这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结构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
  2.商朝的内外服联盟
  3.王权与神权
  二、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2.分封制的确立与结果
  三、以嫡长了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2.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
(四)师生互动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课堂设问一: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这种方式被称做什么?
  提示:古代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称做禅让。
  课堂设问二:夏、商两代各建立于什么时期?其政治制度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夏代约建立一公元闪2070年,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先例的权力),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如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当初的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权力、号令各个部族,表明它刚刚从氏族社会组织中脱胎出来,还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商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6xx年,是一个以商部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
  课堂设问三:什么是方国联盟?什么是内服、外服?商王*什么来强化自己的权力?
  提示:远古时期,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
  “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这里的所谓内服,是指聚集在国王周围的官吏;外服的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诸侯。在某种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区划的性质,与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共同构成国家的地方政权,这种地方行政区划体制称为“服制”。地方诸侯根据与王朝关系的远近,形成不太牢固的臣服和贡纳关系。“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
  另外,商王还依*神权来强化王权。
  正因为方国只是在商五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与之结成臣属关系,方国的服从与否随着中央力量的强弱而变化的,所以商王还不得不依*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以此加强控制方国联盟的能力。夏、商两代政治制度如此,周代又如何呢?
  设计意图:为什么说夏朝的“政治制度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教材中没有做具体解释,因此,教师应将这部分内容讲述清楚。若能用图片来辅助说明更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远古社会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情境营造:用西周镐京沪京遗址的照片和周公的画像等图像营造下种情境。
  课堂设问一:西周由何人建立于何时?都城在哪里?
提示: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了殷商,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课堂设问二:西周的政治制度系由何人制定?由哪几部分组成?
提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起维系作用的礼乐制度。它是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而制定的。
2.分封制的确立与结果
课堂设问:什么是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西周都分封哪些人去做诸侯?西周的诸侯国与商王朝的方国有何不同?
提示: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西周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 比商代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巩固了统治,但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相结合的制度。
设计意图:关于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可将问题分解细化,使学生对分封制能有一较完整的了解。后一个问题是教材自我测评里有的,在这里让学生进行比较,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课堂设问:什么是宗法制?什么是大宗、小宗?宗法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呢?
提示: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至周代逐渐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后世地主阶级长期利用这种制度,以巩固政权、神权、夫权。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周朝还制定了礼乐制度,称为周礼。
2.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
课堂设问一:什么是礼乐制度?它是由谁制定的?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它是由周公制定的。前者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有等,各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不同等级、身份的人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
课堂设问二: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乐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提示: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至各地,建立侯国,目的是“封邦建国,以屏宗周”;受封者必须对周王尽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为大宗,为所有诸侯国政治上的共主。宗法和政权实际合二为一。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一套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显示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学总结
    西周的地分封制度,在当时对巩固国家政权、扩大经济范围,都起子重大作用,发挥了显著效能。但作为早期政治制度,它其无法避免的弱点和弊端。到西周末年,这套制度就出现了问题。下一节课我们再研究有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王权   王朝   设问   宗法   礼乐   西周   政治制度   课堂   关系   制度   联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