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案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2. 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3.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农业: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③商品:取消商品自由贸易  
④分配:强制劳动,实行实物配给制
2.新经济政策
(1)原因:
①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
②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
①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允许外国/本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采取租借制、租让制形式,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商品:允许自由贸易。
④分配: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作用:
使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列宁在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斯大林模式”
了解“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1.政治表现
①高度集权,破坏了民主集中制,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
②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
③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2.经济表现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②用行政命令干预经济,排斥货币、市场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③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苏联的改革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2.了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经济上:
①农业:(改革的突破口)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②工业:
  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2)政治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2.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1)内容:
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2)后果:
 改革逐渐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状态 1991年,苏联最终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苏联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   斯大林   余粮   战时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教训   政治   经验   政策   专题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