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  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 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

重点和难点: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

导课

一、课题问答:1、新时期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新的理论有哪些?

二、邓小平理论导入:

1、以歌词和文字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感受歌词的春天的意境。问题: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缅怀伟人:图片和文字材料简介

新课

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本目以中心问题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问题一: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去?1978年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讲话和党的一次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学生看书整理出: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指导学生回顾会议的内容、意义。

可引导学生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以便于深刻领会。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

2、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

过程

主要理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本质论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目标论

1997年中共xx大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概述其理论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其它内容

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如(1)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列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借助于课本的提示,引导学生分析

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教师过渡: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国际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xx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又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道路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1、  这是什么思想?内涵是什么?

2、  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小结: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1、   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概述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是什么?地位和作用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重要思想   实事求是   新时期   中国   年中   理论   代表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