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课题: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黑色星期四”      

1.背景:                                         

                                                  

2.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具体原因:                       

                                                

③直接原因:                                    

3.爆发: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危机的特点:                                   

                                                  

2.各国解决危机的措施:                          

                                                 

                                                 

3.危机的影响:                   

                                                 

                                                  三、应对危机——罗斯福新政1.新政的历史背景:              2.新政的主要内容:①金融方面:                                                                                       ②工业方面:                                                                                ③农业方面:                                                                                                                                           ④社会救济方面:                                                                                                                                       3.特点:                                          4.新政的影响:①直接影响:                                                                                    ②深远影响:                                                                                                                                      5.新政的局限性(实质):                                                                              四.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理论)1.自由放任经济理论:①地位:                                          ②观点:                                                                                                                                            2.凯恩斯主义出现的背景:                                                                             3.内容:①主张:                                         ②对付危机的方法:                                                                                

4.评价:                                         

                                                  

                                

1.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景中的“生产过剩”?2.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各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能不能缓解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3.在罗斯福新政中,你能看见那只“看得见的手”吗?它在哪里?这只“看得见的手”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重难点解析】1.关于经济危机  ①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  ②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③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2.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①罗斯福上台后实施新政,采取各种措施以尽快复兴美国经济为首要目标,它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也没有能够实现经济的完全复兴和公众的充分就业,但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最终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②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告诉我们,国家也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社会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先河,日后,这种“政府干预经济”的策略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风靡一时。它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开始于1930年10月                 b.首先在美国大地上爆发 c.资本主义世界连锁反应        d.以股票市场崩溃为先导

2.1929 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b.美国市场的分期付款

c.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股票投机导致股价大幅度哄抬 3.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措施a.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b.促使经济迅速恢复 c.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d.遭到人民极力反对4.美国总统胡佛不愿意采用政府干预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是因为他认为①政府干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资本主义不能借鉴 ②失业、救济等问题只要交给非政府的慈善机构去处理就能解决 ③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改变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5.为什么1929年的经济危机会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a.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b.美国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销售c.资本主义世界共同拥有股票市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连成一片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很多人空前绝望,甚至有人说“世界末日已经来临”,原因是a.危机导致美国政治动荡            b.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力c.寻找不到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      d.资本主义世界都卷入危机

7.1921年,罗斯福在加拿大度假期间因参加森林灭火后即下海游泳而得了脊髓灰质炎,造成下肢瘫痪。1928年,在其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下,重返政界——竞选纽约州州长险胜。这说明罗斯福

a.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b.有一颗爱民之心 

c. 有坚强的意志             d.有从政的经历8.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c.政府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9.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根据这种认识,罗斯福政府

a.向农民提供补贴          b.规定了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

c.招募失业青年            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10.罗斯福新政实施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② 美国的国情决定 ③ 借鉴苏联经济体制 ④ 从根源上消除经济危机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 spid="_x0000_s1027">材料一  如右图: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遭。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2)《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何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主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总结与反思】

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a

d

c

c

c

d

d11.(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分) (2)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6分)(3)国家立法。(2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罗斯福   新政   经济危机   美国   萧条   资本主义   危机   措施   材料   政府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