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一】了解“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建设成就 
(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作用:一五计划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考点二】理解三大改造  (1953年—1956年)
(1)、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2)、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三】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1、“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上不切实际的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农村公有化程度高、集中管理、大锅饭。
【考点四】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早是1978年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考点五】了解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
【考点六】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海南省,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中江苏的有南通和连云港.
3、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考点十】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xx大的主要决定
1、1992年,十四大召开,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
3、1997年,xx大主要决定: 经济上: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思想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写进党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二历史   大跃进   公有化   经济特区   考点   生产资料   开辟   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   单元   道路   农村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