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是因为痰瘀内阻,中医健脾益肾化湿,降尿酸,远离痛风石

门诊上,老范见到很多因为痛风反复发作,引发痛风石的病例。痛风石可以使关节受到侵蚀,活动功能受限,痛风石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造成破溃,甚至形成窦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那么,中医是怎样看待痛风和痛风石的呢?

痛风石,中医辨证这样看待

痛风石的发作,与通风的发作的次数密切相关,也与尿酸的持续增高相关,但是也与尿酸的持续增高有关,中医认为,痛风引发痛风石,可能因为这几个因素:

一是素体阳盛,脏腑积热,积热日久,日久成石;二是湿热浊毒,流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是为痛风石。

归根结底,中医的角度讲,痛风石是从湿热蕴结到痰浊瘀阻的变化过程,从病因病机上讲,多因久病伤气,脾虚失运,痰浊内阻,这类患者除了痛风石为表现特征外,还可表现为关节肿胀畸形,僵硬,活动受限甚至溃烂,舌淡胖,苔白腻等等。

健脾益肾化湿治疗痛风石

对于痛风已发痛风石的患者,可以运用“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辨证调理,以“健脾益肾化湿”为治法。

当然,健脾益肾,也不能背离利湿泄浊,大多数痛风病人喜食肥甘厚腻,才致湿热成积,痰瘀内生,自然不能背离泄浊化湿这一原则。方子可以选用,归脾汤、六君子汤等等都是健脾除湿护肾的良方。

在此基础上,加上萆薢、泽泻、土茯苓等利湿化浊的中药,达到利湿化浊的目的。通风使患者既然多因痰浊内阻、湿浊之邪为患,多湿性重浊黏腻,久难治愈,因此治法上应以健脾益肾化湿贯彻始终。

痰瘀久蕴是说明痛风石的形成与痰有关,《素问》中云:“坚者软之”、“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所以在健脾益肾化湿的前提下,治疗痛风石更应该以化痰消瘀、软坚散结为配伍根本,可以选用海藻、白芥子、僵蚕、皂角刺、贝母、姜黄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药。

如此,标本兼治:尿酸不再高,痛风不再犯,溶解痛风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内阻   尿酸   痛风   僵蚕   土茯苓   泽泻   中医   湿热   关节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