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栗、李,与桃、杏并称五果,中医讲五果为助,治未病离不了

五形人体质,内涵人体先天阴阳寒热量比,什么体质有什么气质,什么体质得什么病;什么体质吃什么饭,什么体质用什么方。调体质,护健康,得长寿。——体质秘语

前面的课,讲了五果中的桃和杏。本期接着讲五果中的枣、栗和李。

枣,为鼠李科植物枣树的果实。每年8~9月成熟。

枣,学名Ziziphus jujuba Mill,别名枣子,大枣、刺枣,贯枣。

枣,品种很多,包括红枣(大枣、小枣)、冬枣、南枣、黑枣、蜜枣、酸枣、椰枣、沙枣等。《尔雅•释木》记录的周代枣品种,已有壶枣、要枣、白枣、酸枣、齐枣、羊枣、大枣、填枣、苦枣、无实枣等11种;元代《打枣谱》记录枣品种达72种;清代乾隆时期《植物名实图考》记录枣品种达87种。

大枣图片

现代,已知枣约有700余个品种,包括赞皇金丝大枣、泗洪大枣、灵宝大枣、灰枣、义乌大枣、阜平大枣,乐陵、溆浦金丝小枣、密云小枣,庆云、沧州无核枣,彬县吊枣、稷山板枣、水东蜜枣、沾化冬枣、宣城尖枣、灌阳长枣、临猗梨枣等优良品种。

枣,含糖量高,与栗子并称“铁杆庄稼”、“木本粮食”。《战国策》:“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佛家有传,古代僧侣出远门云游,行囊中必带干枣。一可解饥,二可解渴。

枣,为中国烹饪中主要干果原料之一。

枣树,为我国古老栽培果树之一,果实为枣,原产我国,栽培历史2000多年,品种众多,经济寿命60~80年,树体寿命200~300年。

枣树,为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有长枝,短枝和无芽小枝,呈之字形曲折,具长、短2个托叶刺,叶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卵状矩圆形,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聚伞花序,生于叶腋内,单生或2~8个密集成腋生,花小,有花盘,聚伞花序,两性,无毛,黄绿色,花瓣5裂,呈倒卵圆形,果实矩圆形或长卵圆形,生长期青黄色,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内有一核,核顶端锐尖,核内种仁扁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9月。

枣花,多蜜、味甜,为上等蜜花,花蜜称为“枣花蜜”。

枣树叶、花、果、皮、根、刺及木材,均可入药。

大枣,一名干枣,一名美枣,一名良枣。为《神农本草经》上品药:味甘,平。无毒。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临床应用方面,大枣为扶正以驱邪之要药,既补气,又生血(津液),且为阳土之药,土中寓火,补中有行,故一可解饥,二可解渴。更有密法炮制的“服食丹(枣)”,久服无上火之弊。对现代人气血不足者,是为福音。

酸枣仁,为安神佳品。《伤寒论》“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对于现代人虚劳之久治不愈的失眠,实有良效。

酸枣仁图片

枣果肉,为重要滋补品,有“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之说。

枣果肉,富含糖类,脂肪、铁及各种矿物质、18种氨基酸,维生素A、B1、B2、C、E、P和烟酸。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P极为丰富,每百克鲜枣中维生素C为380~600毫克,比苹果、桃等高一百倍左右;维生素P,比柠檬高十倍以上,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

枣果肉,其中的糖类,主要为“葡萄糖”,于人体吸收最快,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易发“低血糖”症状者。

大枣,春夏生长,至秋而熟,禀木、火、金之气,果皮肉自青至红变紫,乃聚火之阳物,如不加特殊炮制,食多则有上火之弊。木形人、火形人、金形人多食后会上火。特别是金形人,阴虚湿热互兼体质,食枣过多,则火聚咽喉,上扰清明,易出现咽痛、咽干、头痛、头晕之症。临床曾遇两个典型病例,一个过食红枣导致慢性咽炎,十五年久治不愈;一个过食红枣导致晨起晕厥、头痛、头晕,查无病因,两例皆嘱其停食红枣,遂不治而愈。

栗,本义表面布满尖硬利刺的果实,为壳斗科植物栗树的坚果。每年9~10月成熟。

栗,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别名栗子、毛栗子、风腊、凤栗、大栗、板栗、栲栗、珍珠栗,梵书名笃迦。

栗,分板栗和锥栗。

板栗,壳斗大,球形,外生刺,坚果2~3个,坚果重5~10克,呈楔形或扁圆形,一面圆一面平者味甜,两面皆平者不甜,紫褐色,被黄褐色茸毛,表面覆一层薄粉不太光泽,果肉淡黄,气味芳香、味道甘甜可口,以房山板栗、良乡板栗、迁西板栗(红皮、红毛)、兴隆板栗、莱阳板栗最为著名;

板栗图片

锥栗,壳斗小,球形,外生刺,坚果1个,坚果重5~9克,呈卵圆形,色味同板栗。

锥栗图片

栗子,含有大量淀粉,可代主食,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

栗树,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山坡地,寿命长达300年,原北半球温带地区,产于中国大陆,分布于中国各省、越南,现已广泛人工栽培。

栗树,多为树高20~40米的落叶乔木,少数为灌木,约有7~9个树种。单叶,椭圆或长椭圆状,雌雄同株,雄花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单独或数朵生于总苞内,四月开花,青黄色的花,每枝至少有四五个,板栗花有桂花之香,坚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总苞内,一个总苞(壳斗)内有1~7个坚果,总苞有青、黄、红三种颜色,子生时壳黄,熟时壳变紫,壳内有膜襄住,到九月降霜时,苞自己裂开掉出来的坚果才能久藏,否则容易腐坏。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栗子果肉,性温、味甘,健脾补肝,活血止血、强身壮骨,为“健胃补肾“上等果品,有“肾之果”之称。

唐代孙思邈:“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本草纲目》:“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有人内寒,暴泻如注,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

宋代苏辙《颂栗》诗:“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栗肉,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B,纤维素、矿物质、脂肪等多种营养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北京名小吃“栗子面窝头”,相传是慈禧太后的最爱。

栗肉,《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千金方•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唐本草》:“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

《日华子本草》:“生食破冷痃癖,日生吃七个。生嚼罯恶刺,并敷瘰疬肿毒痛”;

《滇南本草》:“治山岚嶂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煅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

《滇南本草图说》:“治反胃”;

《食物本草》:治小儿脚弱无力,三、四岁尚不能行步:“日以生栗与食”。

栗子,多食滞气,变质、发霉者,有毒,不能吃。

栗肉,性温、味甘,助热、助火,木形人、火形人、金形人不宜多食。

李,为蔷薇科植物李树的果实,每年7~8月成熟采摘。

李,学名弹李子,别名台湾李、中国李、欧洲李、嘉庆子、布霖、李子、玉皇李、山李子、李仔、平蒂李、红肉李、桃按李、珍珠李、沙连李、里花螺李、金线李、紫李、黄李、水李、牛李、绿李等。

李,果实呈球形、卵球形、近圆锥形,梗凹陷人,顶端微尖,基部有纵沟,外被蜡粉,直径3、5~5厘米,果皮鲜红色、紫红色、紫色、黄色,果重6~36克,果肉未成熟酸味及涩味,成熟之后酸甜各半,充分成熟甘甜可口。

李子图片

李子,形态美艳,饱满圆润,玲珑剔透,果肉内有硬核,核为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皱纹,核中有一枚种仁,称为“李子仁”,可入药,味苦、性平,活血祛瘀、滑肠、利水,用于跌打损伤,淤血作痛,大便燥结,浮肿。

李树,为重要温带果树之一,生于海拔400~2600米山坡灌丛中、山谷疏林中或水边、沟底、路旁等处,中国台湾及各省均有栽培,世界种植广泛。

李树,为落叶乔木,树高9~12米,树冠广圆形,树皮灰褐色,树叶长圆倒卵形、长椭圆形、稀长圆卵形,花期4月,花为白色,分为五瓣,常3朵并生,雌蕊为1,开化后结果实,果期7~8月。

李树根皮,称为“甘李根白皮”,可入药,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用于牙痛,消渴,痢疾,白带。《金匮要略》奔豚汤:“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甘草、芎藭、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千金方》:“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烧李根为灰,以田中流水和敷之”。

李子果肉,性寒、味甘、酸,清热,利水、消积食、滑汤,润肤、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改善食欲。

李子果肉,含有大量抗氧化剂,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酰胺,及糖、微量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钙、磷、铁、天门冬素等营养成分,为抗衰老“超级水果”。

治小儿丹毒:“用李子烧为末,以田中流水,涂两股足之患处”;

治消化不良:“李子(鲜品)一至三个,早晚各吃一次”;

治慢性咽喉炎、扁桃腺炎、牙周病、口舌生疮:“酸李二至三个,连核捣烂加少许食盐,开水,杯拌匀后放冷,汁液含漱口,每天多次”;

治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甜李子二至三个连核捣碎,加温开水一杯,拌匀取汁液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治无各肿毒:“酸李二至五,去核捣碎,敷患部,每天一次”;

治皮肤湿疹、瘙痒:“酸李十至十五个,捣烂,水煎外洗患部”;

治骨蒸劳热、或消渴引饮:“鲜李子捣,绞汁,冷服”。

“李子树下抬死人”,李子多食生痰,损坏牙齿,体质虚弱者宜少食。《随息居饮食谱》:“多食生痰,助湿发疟疾,脾虚者尤忌之”。

李子,味苦涩及入水不沉者,不能吃。李子果肉,性寒、味甘、酸,助寒、助痰湿,土形人、水形人不宜多食。

——本文选自公众号 治未病说 之《《个体化调体质方案应用解读》精品公开课——第十九课:什么体质吃什么饭之 五果为助之枣、栗、李》,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本草   果肉   大枣   坚果   李子   体质   圆形   果实   维生素   板栗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