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缓快节奏 摆脱失眠症

疫情之下,失眠等睡眠障碍波及各年龄层。如何才能睡个好觉,已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遭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规律作息

调整好个人的作息时间。不规则的睡眠习惯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物钟,使入睡更加困难,所以平常要坚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睡觉时间保持在6小时以上为佳。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对于缓解失眠也很重要,主要包括保持睡眠环境安静、注意通风、睡具要舒适、卧室要保持黑暗等。最好能在睡前洗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脚、按摩脚心,或做一些舒展筋骨的运动等。

学会放松

工作不顺或学习压力过重,往往容易出现情绪烦躁、精神紧张的情况,从而诱发失眠,所以要学会自我放松,多做深呼吸,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当心情烦躁、胡思乱想、静不下来的时候可以试试躺在床上,双脚抬高,靠在墙上数分钟,有助于自我冷静。也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如静坐、瑜伽、阅读等。

合理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分,但睡前2小时不要大量喝水,以免睡眠中需要上厕所打断睡眠。远离咖啡因,特别是午后不宜再喝,以免干扰睡眠。

运动保健

采取适当的运动保健是可行的。通过按压穴位促进睡眠,尤其靠近手腕的神门穴、内关穴,都和睡眠相关,平时多按压,有催眠效果。练习倒退走路,适用于循环不好、怕冷而睡不好的人,每次练习20分钟左右,可以训练脑部平衡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入眠。需注意的是,练习时间不宜过长,有倒走禁忌者不宜选用。

调理“慢养”

急则治其标救人,缓则治其本颐年。临床观察发现,体质属于肝木偏旺、精神比较敏感、做事比较认真的人容易患失眠伴有抑郁、焦虑。在新冠病毒感染好转后,还需要一个自我调整康复的过渡时间,如果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失眠等问题容易反复。建议重新安排工作或学习的节奏,轻重缓急,循序渐进。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疗需要耐心,康复需要过程,调理更需要时间。不管药到病除,还是妙手回春,都需要一个“慢养”过程。

疫情当前,对人对事多一些理解,多一点温暖,多一份关爱,心态淡泊,睡眠乃安。另外,不妨参照《龟兔赛跑》中那个爱睡觉的小兔,趁闲暇时分多睡一会儿,在免疫力上多加一点,喜迎“新兔”。

许良(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失眠症   疫情   烦躁   睡眠   规律   心态   紧张   不好   自我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