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郑村

郑村,东临西河、湖村、贺营,西接北大 [dǎi] 留,南靠县城,北望东营,这就是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

郑村

郑村地处平原,也没什么名胜古迹,只有一个古墓群,一座墓我们称为大门,在东南方,另外四座无论从那边看起来都只有三座,挡着一座,因此名为影三郎。

影三郎

传说此地有狐仙,真假无从得知,但是每年都有人烧香拜佛,我猜测如此规模肯定是王公贵胄的墓葬,这种墓葬封土后一般都会留下守墓人,一代又一代守墓人祭拜的习俗可能就流传开来,以讹传讹,形成了现在每年烧香祭拜的习俗。

除此之外村里另一个值得说的就是烈士纪念碑了,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蠡县都有很多烈士,很多村都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学校清明节的时候会组织人员祭拜,缅怀逝去的英灵。

郑村烈士纪念碑

村里有个小学,叫郑村小学,90年代就有了两座小楼,我们上学时甚至有了计算机,不过后来孩子越来越少,几个村子的小学合并了。

郑村小学

村子东边与湖村、东北寺、西河四个村子交界处有个育才中学,前身是辛兴二中,俗称郑村中学。

辛兴镇第二中学

经过最近几年的农村建设,现在村子交通还可以:

往东可以经由湖村上高蠡路,通往高阳县城或高阳高速口;

往西到北大[dǎi]留道口可以上温留路,往北到津石高速口只需要三五分钟车程,下道到保定大概四十分钟车程;

往南到信誉楼商厦只有2.8公里,骑电动车也就十几分钟,我隔壁七八十岁的大伯每天早上起床都步行健身到县城再回来。

往北就有点远了,穿过大片农田,隔着干涸的孝义河道,与东营村遥遥相望。

郑村

蠡本身就是水边多虫的意思,可见,两千年前,这里肯定是水泽密布,即使倒退几十年,我爸爸和我叔叔还在村边的河里面捞鱼呢。

我出生后河流已经没了,不过村里大大小小的坑,以及村边干涸的河道,还有废弃的水闸,以及水边特有的植物,河沙,河沙下面的胶泥,都可以证明这里曾经的水文。

郑村

村里野生动物有麻雀,野兔,鹞子,喜鹊,鹌鹑,刺猬等,我还见过一次戴胜,偶尔也会有野鸡,听我奶奶说,当初还有过猫豹子,我推测是豹猫,可惜没见过。

农业种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一年两熟,交替种植,因为是平原,现在最大的体力劳动就是浇地了,从播种到收割都是机器为主。

郑村

地里的野草丰富多样,什么牵牛花,瓜蒌,马齿苋,狗尾草,虎尾草,龙葵,车前草,苍耳,蒺藜等等多种多样。

其中地黄的花很甜,小时候总喜欢吸地黄花,荻苇草的根很甜,挖出来可以直接吃,还有一种草菇在夏天雨后背阴的坡面生长,最好一两天内去采,过了两天,就老了,采完后做菜,像鸡肉一样香,那个味道,绝了。

瓜蒌

90年代,县里发展纺织业,郑村也兴极一时,好景不长,现在有钱的搬走了,只剩下了破败的厂房。村里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也有几个搞小作坊的个体户的,大棚和养鸡业最近多了起来,随着五六十岁那一拨人老去,年轻的再也没种地的了,少数人承包成了大的趋势。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逐渐搬到了城市和县城,村里剩下的老人孩子居多,今年秋收,我扫了一眼,地里几乎没年轻人了。晚上去街上望去,几乎没几个人,小的时候街上晚上全是聊天或者下班归来的人。

取暖,医疗,教育,就业这几个大项目一点一点把人们引向了县城和市区,村里人越来越少,过年已经不让放鞭炮和拜年了,热闹的故乡,可能只能活在记忆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蠡县   东营   河沙   村边   墓葬   纪念碑   烈士   村子   村里   县城   小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