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寺庙受到两朝三位皇帝的尊崇,山西宝宁寺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说起山西,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浑源北岳恒山 、壶口瀑布 、五台山、太行山大峡谷 、红崖大峡谷、 太原晋祠、乔家大院等瑰丽无比的自然和人物景观!然而在靠近内蒙古的朔州右玉县城中有一座六百多年的古寺——宝宁寺,可能很少有人去关注它。虽然现在的宝宁寺有些默默无闻,但如果你去过山西博物院,一定会被那一幅幅颜色靓丽、线条优美的佛教水陆画所震撼。其实这些精美的绢画都来自右玉县的宝宁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转到山西博物院中的。

一座寺庙受到两朝三位皇帝的尊崇,山西宝宁寺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山西博物院

说起宝宁寺它有六百年的历史,在清代以前宝宁寺一直受到明清两朝皇家的重视。尤其是明英宗、景泰帝以及康熙三位皇帝的推崇,地位是相当尊崇的。在清代以前宝宁寺是山西内蒙一带汉传佛教香火最鼎盛的寺庙之一。下面我们一边欣赏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宝宁寺佛教水陆画》,一边听我讲述宝宁寺的历史。

山西朔州的右玉县历来是中原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交流的咽喉要道。在和平时期这里是茶马互市的商品集散地;在战争时期,这里是双方交战的战场。

一座寺庙受到两朝三位皇帝的尊崇,山西宝宁寺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景泰帝朱祁钰画像

明朝自建立之日起就和蒙古的瓦剌部、鞑靼部多有摩擦。1449年七月,蒙古瓦剌部首领绰罗斯·也先出兵四路侵犯明朝的甘州(张掖)、宣府(张家口)、大同等地区。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也想效仿一下先祖朱元璋和朱棣那样御驾亲征草原。七月十六日,英宗皇帝让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北京,自己和王振以及一百多名官员,带领50万大军向宣府进发。没想到明军大败而回,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10公里)寻找水源时接连遭到伏击。瓦剌军利用骑兵优势击溃明军,连英宗皇帝都做了俘虏。

也先借口送英宗皇帝回京,继续率大军向北京进攻。消息传到京城后,在于谦等大臣的拥立下郕王朱祁钰登上皇位,取年号为景泰,这就是明景帝,史称景泰帝。十月十一日瓦剌10万骑兵包围了北京城。在于谦的指挥下,明军坚持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击败了也先。也先率领残兵败将挟持着明英宗退回草原。

景泰帝始终觉得对不起哥哥,于是他下令在距离瓦剌最近的山西朔州右玉城修建一座大寺院,当作在瓦剌受苦的英宗皇帝的行宫。寺院取名“毕在寺”,古时皇帝出行的住处就叫“驻跸”某地,意思和行宫差不多。

一座寺庙受到两朝三位皇帝的尊崇,山西宝宁寺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山西右玉县宝宁寺

也先扣押英宗皇帝一年多没有从明朝敲诈到一点好处,于是放了英宗皇帝。1450年八月十五日,明英宗回到了北京。但是景泰帝的皇位已经坐稳了,比起任性的朱祁镇,大臣们更喜欢英明理智的朱祁钰。于是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软禁在南宫中。由于忙于防备英宗皇帝复辟,修建毕在寺的工程一直托到1455年才开始施工。

1457年正月初,明景帝朱祁钰突然得了重病不能起床处理朝政,他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已经夭折了。大臣们无奈只得再次拥立朱祁镇为帝。正月十七日,朱祁镇复辟成功,再次登上皇位,改元天顺。二月十九日朱祁钰薨逝。此时右玉城的毕在寺已经修建了一年多,如果取消修建。皇家的脸面不好看。继续用“毕在寺”似乎在彰显自己被俘的屈辱史。所以朱祁镇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改“毕在寺”为“宝宁寺”,扩大了修建规模。并且组织全国的顶级画师绘制了136幅佛教水陆画赐给了宝宁寺,用以超度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亡魂,镇住边境的妖邪之气,希望能够减少战乱,保佑国泰民安。


一座寺庙受到两朝三位皇帝的尊崇,山西宝宁寺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宝宁寺水陆画《鹤神雌神雄神火血身黄血刃刀砧七煞诸神众》,山西博物院藏


“水陆画”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比较陌生,要解释水陆画,必须先解释“水陆道场”。“水陆道场”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义。佛教认为三界之中,水陆二界的众生最苦,水陆道场就是为了超度水陆空三界的亡灵,救赎普济六道四生的一切鬼神和妖魔,而举办的佛事活动。其内容主要为设斋诵经,礼忏施食。水陆画就是随着水陆道场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这些场合要多次供奉上中下三等的神佛,只有把他们绘制在丝绸、布匹或皮革上,才方便移动、悬挂和保存。这就是水陆画的起源。由于中国社会信仰的不仅仅是佛教,而且还参杂着道教和儒教,所以水陆画发展到后来所描绘的题材包罗万向:有天堂、人间、冥府三界的描述,也有儒、释、道三教中的所有神、佛、仙,还有人世间生活习俗以及因果报应等。

一座寺庙受到两朝三位皇帝的尊崇,山西宝宁寺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宝宁寺水陆画《主苗主稼主病主药五谷神众》,山西博物院藏

1460年,宝宁寺终于修好,明英宗聘请多位大明帝国最好的画师和宫廷画师一起分工合作,绘制成了这幅鸿篇巨制的水陆画册。它们均以上等的丝绢为底,用淡红和黄色花绫装裱。题材丰富多样,有佛、菩萨、明王、罗汉、护法神祇、天仙、古人、孤魂野鬼等,其中,佛、菩萨、明王及各路天人宝相庄严,令人萧然起敬起。除几幅大佛像外,均高约120厘米,宽约60厘米。这136幅佛教水陆画原名叫“敕赐镇边水陆神帧”。整部画作无论是笔法、着色以及制式规模,无不体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和装裱技巧,堪称中国现存水陆画中的极品之作。

宝宁寺在当时是山西境内五十余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因此俗称大寺庙。它位于右玉县右卫镇东街北侧(现右卫镇右玉中学院内)。寺院坐北朝南,东西宽约150米,南北长约200米,原有四进院落、五座殿宇,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现仅存明代大雄宝殿和过殿。在明清两代宝宁寺是北方香火最旺盛的汉传佛教寺院之一。

一座寺庙受到两朝三位皇帝的尊崇,山西宝宁寺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宝宁寺水陆画《大梵天无色界上四天并诸天众》,山西博物院藏

到了清康熙时期,相传康熙皇帝在右玉遭到蒙古葛尔丹的伏击,几乎被俘。幸亏右玉的民众和宝宁寺的僧人拼死相救,康熙皇帝才躲过了一劫。回到北京的康熙皇帝感念当地僧俗民众保驾有功,同时也认为这和宝宁寺保存的那些水陆画有莫大的关系,因此他下令重修了宝宁寺,将这些水陆画重新装裱了一遍。并且将皇宫收藏的三幅水陆画也捐赠给了宝宁寺,至此宝宁寺有了139幅水陆画。嘉庆时期又再次重新进行了装裱。

自宝宁寺有了皇家御赐的水陆画后,每年的佛祖诞生之日——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就会举行三天的水陆道场,祈求国泰民安。届时会将水陆画悬挂在东西廊房中,供信徒和民众们瞻仰膜拜。这个佛事活动一直持续到日本人来临。


一座寺庙受到两朝三位皇帝的尊崇,山西宝宁寺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宝宁寺水陆画《大威德甘露军咤明王》,山西博物院藏


1937年日寇入侵山西,宝宁寺的僧人急剧减少,寺庙也被破坏。为了保住祖先留下的瑰宝,当地士绅们便把水陆画收藏起来,藏在家中。日寇占领右玉县后,加紧了搜刮水陆画的力度。不得已,在士绅侯维成先生的带领下,派专人秘密地将画转移到内蒙古绥远城(今呼和浩特),途中有3幅遗失。新中国成立后侯维成先生将剩下的136幅水陆画全部交给大同云冈文物管理所保存。由于宝宁寺破败不堪,僧人也没有一个,已经没有保存水陆画的条件和能力。因此在1955年,大同云冈文物管理所将水陆画全部转交山西省文物管理部门。现在被山西省博物院收藏。成为该博物院最漂亮的镇馆之宝。


一座寺庙受到两朝三位皇帝的尊崇,山西宝宁寺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宝宁寺水陆画《迦力迦尊者、佛陀罗尊者》,山西博物院藏


现存的水陆画有136幅,除了少部分因为寺庙香火的熏烤颜色有些暗淡外,其余大部分依旧保存完好,颜色鲜艳。绘制精美绝伦,卷幅浩繁的宝宁寺水陆画堪称明代绘画艺术的宝库,寺因画而兴盛,宝宁寺因为保存了这部水陆画而兴盛了将近600年。最后因为无力保护画作而衰落,右玉父老乡亲们拼死保护下来的水陆画却依旧靓丽如新,成为该博物院最靓眼的镇馆之宝。


一座寺庙受到两朝三位皇帝的尊崇,山西宝宁寺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宝宁寺水陆画《天蓬天猷翊圣玄武真君》,山西博物院藏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转发、评论,让更多的人看到它。关注我,每天带您看不一样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和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山西   明王   景泰   右玉县   皇帝   右玉   佛教   博物院   道场   水陆   寺庙   魅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