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远门

旅游一词是近些年新兴的时尚词,小时候在农村谁到外地了,那叫出远门。

我第一次出远门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和闺蜜翠花同在大队的学校里当民办教师。我们的个子都不高,骑一辆老式28自行车是很费劲的。俩人就轮换着一人骑一人坐在后座上。我的骑车技术当时很不过关,为安全起见,翠花带我的路程要多得多。就这样,等一天回来,由于车座高,我的个子低,蹬起车子来屁股要在车座上扭来扭去,等回到家,尾巴骨都磨破了。后来还发了炎,母亲用架子车拉着我,我趴在车上,去几里外的医院换了几次药才好。但这次经历让我知道了一件新鲜事,原来城市里有专一供人玩的地方——公园。

第一次出远门

老式二八自行车

第一次出远门

七十年代的西湖公园

这出去一开眼界,就无法止步了。在学校工作时,每年的暑假一定要出去走走,否则就好像是没过假期,很空虚。

记得第一次组团出去旅游是1980年的暑假。我们学校那次组团一共有十几个老师,第一站就选择了北京。我们是坐夜间的火车从许昌出发的。上了火车也没有座位,就挤挤坐在我们自己带的报纸上。我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到这么远的地方,还是首都北京,都非常激动。夜间路过一座城市,远远地看到黄色的光亮,就认为是北京到了,因为我记得那首人人都会唱的歌《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以为那黄色的光是不是就是北京金山放出的金光。现在想想很可笑,但那时对首都北京的感情是非常虔诚和向往的。

第一次出远门

这次到北京,让我下决心开始学说普通话,这里有个小曲。

我们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两个年轻人在吃一种雪糕,闻着味道很不错,看着颜色也很好,我们团队的一位老教师就走过去问他们:“恁这果子叫啥,在哪儿买的?”两个年轻人抬眼看看他,没说话。我们又换一个人过去问:“唉!同志,恁这果子叫啥名字,在哪儿买的?”两个人看着我们,摇摇头。我在旁边观察,他们是听不懂我们河南许昌话。那我就用河南普通话再问问:“同志,你们的点心是从哪里买的?我们也想买一些。”这次他们听懂了,马上起身给我们指了指对面的小卖铺。后来我们就吸取了教训,问路什么的尽量让年轻人用普通话问,免得又闹笑话。看来出远门,学说普通话也很重要!

第一次出远门

第一次出远门

第一次出远门

天安门广场卖萝卜的小贩

没结婚时是和朋友一起旅游,结婚后开始带着家人一起去,孩子长大后带着孩子一块去。那时候,是读着课文去旅游的。后来,到旅游部门工作,出远门也就自然变成了旅游。走的地方也就自然多了一些,有远的,有近的,有境内,有境外,有国内,有国外。在旅游的过程中,也曾被骗过,被丢过,也曾被嘲弄过,被忽悠过。挤过火车,坐过轮船,乘过飞机,但最多的是在汽车上颠簸。这一路走来,既饱了眼福,饱了口福,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还买回来一堆一堆的纪念品。纪念一段后再清理出去,就图买时的心情。

第一次出远门

第一次出远门

只有见多才能识广。这是祖先告诉我们的真理。只有脚到,眼界才能到,心才能到。看祖国大好河山,和自然万物交往,与历史人文对话,这才是丰富的人生,这才是小康的生活。也许是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缘故,我经常忽悠朋友们:少喝一瓶酒,出去走一走;少去搓麻将,景区逛一逛;工作再忙也要缓,出去看看大自然。别在家里乱呛呛,佛教名山上个香;温泉池里泡个汤,心情一定会舒畅……

第一次出远门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生活有小美而不语,只等我们去发现了。在工作之余畅游于书的海洋,得以汲取古人的智慧;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得以颐养天地间的豪气。每到人文古迹,在与古人的“对话”中体验生活的终极价值,在与天地的交融中品味人生的原本意义。然后自己也来一篇小文,从容欣赏,慢慢享受,对我来说,这就是人生乐趣。

第一次出远门

第一次出远门

作者:谢淑云

原创: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天安门广场   许昌   车座   金山   河南   北京   普通话   年轻人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