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的特色疗法,所谓“冬病”就是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或在冬季易加重的慢性疾病,且“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气。主要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夏季人体阳气最为旺盛,尤其是“三伏天”,外界暑热骄阳,里面心火正盛,积压在体内的寒邪最容易被驱逐出来。冬病夏治正是充分利用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此类疾病发病的频率。

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

主要作用:

1. 是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

2. 是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作用于经络。

3. 是综合作用:敷贴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

适应症

1. 儿童虚寒体质:容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孩子,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孩子,也适用于平时怕冷、怕风、阳虚为主的孩子。

2. 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等

3.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4. 成人疼痛痹症:风湿性关节炎、月子病(受寒引起的腰酸背痛)

禁忌症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

“三伏贴”的时间与疗程

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一般成人6-8小时,儿童2-4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时间为:

第一贴(夏至):6月21日——7月15日

第二贴(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第三贴(中伏):7月26日——8月5日

第四贴(中伏加强):8月6日——8月15日

第五贴(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正常反应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中药贴敷期间饮食起居注意事项

1. 贴敷期间饮食清淡,慎食海鲜,牛羊肉及辣椒、葱、姜、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滋腻之品。

2. 慎食冷饮和冷冻食品,宜少喝酒,少抽烟。

3. 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去掉药物后宜洗温水澡,不宜洗冷水澡。对于贴敷处皮肤及残留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可用肥皂、浴液等搓洗。

地点: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预约电话:0931-836573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伏贴   伏天   阳气   穴位   经络   体质   局部   疗法   药物   皮肤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