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养生养胃,真的靠谱吗?究竟怎样才能喝出健康好身体呢?


粥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营养与美味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体现。《本草纲目》认为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本草纲目拾遗》也认为“米油,力能实毛窍 ,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名医王士雄在其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迹。”种种名医大家对粥的推崇以及民间由此衍生“米油”营养赛人参的俗语,为喝粥养生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小米粥经过高温慢煮后形成一层油膜,更增添了其神秘感。

可这些古人的经验真的靠谱吗?现代医学对食物营养的客观分析是怎样的呢?

喝粥养生养胃,真的靠谱吗?究竟怎样才能喝出健康好身体呢?

——米油营养赛人参,老人喝粥,多福多寿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曾对米油进行分析,发现‘米油’的成分仅是糊精和少量的单糖,是少量脂肪以及未经精磨的小米中的营养成分浮在粥的表面,稍微冷却后形成的。并没有切实的证据表明,“米油”中的成分能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而其对人体的滋补作用也极其有限。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古代中医学说和现代医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南辕北辙呢?难道中西医对待事物的认知差异真的是霄壤之别吗?其实不然,我们对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应该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不应简单地以偏概全,机械性地按照文意代入我们现在的生活。在古人的叙述中,不管是“米油”,还是“以粥代参”,都有一个施药的前提对象,就是“黑瘦者”和“贫人”。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生产力低下,物资极为匮乏,对粮食的加工也是粗加工,普通人都经常食不果腹,更别提在社会底层的“黑瘦者”和“贫人”了。如果结合了著书时的背景,再来看米油,是不是也觉得是香喷喷的滋补替代品了呢。

喝粥养生养胃,真的靠谱吗?究竟怎样才能喝出健康好身体呢?

——得了胃病,喝粥养病效果好?

现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胃部疾病的占比越来越高。看胃病时,医生也会叮嘱:“回去喝点粥,多吃清淡的食物”。小米粥也经常作为养胃圣品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小米粥真的有那么神奇的效果吗?

米粥在煮制的过程中,的确会因为糊化反应,导致糖分和碳水析出,更容易被肠胃吸收。对于一部分胃肠功能下降,消化不良人群来说,适当喝粥的确有养病的效果,但是对于胃溃疡或者胃穿孔患者而言,胃部黏膜存在创口,而喝粥吸收血糖的效率提高,更容易对溃疡和炎症部位产生刺激,喝粥反而会加重病情。小米粥也不适合胃酸少的人群食用,因为小米粥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这类人群食用会导致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而米粥好消化,减轻胃的负担这种说法也并不全面,经常喝粥必然会减少我们的咀嚼次数,而只有通过咀嚼刺激才能使唾液中分泌促进消化的酶,长期喝粥,不仅使得食物在口腔内消化率降低,增加胃的负担,而且也会影响食物在胃、肠的消化吸收。

喝粥养生养胃,真的靠谱吗?究竟怎样才能喝出健康好身体呢?

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是,吃饭间最好少喝水,以免冲淡胃液。而粥的主要构成就是水分,喝粥跟饭间喝水其实同源,口腔和胃肠等分泌的消化液会被粥稀释,更使消化功能减弱。

长期喝粥,肠胃因为消化负担小而蠕动减缓,相当于是对胃的一种过度保护,人体的所有机能都需要正常的锻炼,肌肉需要锻炼,否则会有无力感,大脑需要锻炼才会越用越灵,我们的肠胃功能也是一样,需要适当的锻炼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而长期摄入粥类食物,胃肠蠕动就会一直偷懒,如同久滞的机器会生锈一样,可能因此诱发消化功能减退,也就不可能达到“养胃”的目的了。

我们正常人的胃是有着一套良好的防御与修复机制的, 我们也不必过分去考虑养不养胃的问题。胃没那么容易坏,也没那么容易养。与其过度的依赖古语喝粥养胃,不如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寻找到胃部不适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因为不规律的饮食,还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困扰,抑或是心理因素相关的胃肠疾病,对症施策才能让我们远离“老胃病”的困扰。

——那还要喝粥吗?粥难道一无是处吗?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喝粥养生养胃,真的靠谱吗?究竟怎样才能喝出健康好身体呢?

要科学养胃,到底应当做些什么呢?真正的养胃还需要做好这些:

1、煮粥的材料,不仅仅只有“米”

说吃粥有益,也不全无道理。从食物多样化的原则看,把粥作为载体,将粥的材料进行巧妙的搭配和处理,增加杂豆类、其他谷类或者薯类,共煮共食,就能极大地丰富一碗粥中所能含有的营养素,再搭配以一定的蔬菜、肉类进食,营养摄入就会更加充分和全面。既丰富了口感又增加了营养的摄入。

2、煮粥最好用开水

凉水煮粥,会导致米粒浸泡,受热膨胀的时长增加,继而导致糊化的程度变高,虽然口感变得浓稠,但是对有控糖需求的人群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加拿大有大学研究发现,低质量碳水化合物饮食,即高血糖指数食物会大幅增加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而用开水煮粥,不仅节约煮粥的时间,还会增加粥的粘稠度,口感更好。

3、按时吃饭,控制食量,远离寒凉。

人体众多脏器中,胃的守时性是最强的一个,少食多餐,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夏季将至,很多朋友会用凉粥消暑,但频繁摄入温度过低的食物或饮品,将会对胃黏膜形成非常强烈的不良刺激,时间长了,很可能会导致脾胃受损、湿气加重,对身体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本草纲目   养胃   小米粥   胃部   胃病   胃肠   口感   人群   食物   身体   营养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