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清明习俗,还是非常有益身心健康的

这些清明习俗,还是非常有益身心健康的这些清明习俗,还是非常有益身心健康的

4月5日,是今年的清明节。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它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而随着气温上升,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也蠢蠢欲动,各种呼吸、消化、心血管疾病纷纷上门。因此,清明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在清明时节,在起居、饮食方面要如何做好养生防病的准备?这份清明时节养生小抄一定要收好了!

清明起居:宜适当增加运动

我国的清明节习俗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人们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祖先。“寒食”是清明习俗之一,但清明和寒食本来是两个节日,因为时间接近,渐渐变成了清明的一个习俗。这个时节里,人们不生火,只吃冷食,北方冷食如枣饼、麦糕等,而南方地区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等。当然,这个季节里冷食对脾胃并不友好,从健康角度来说是建议少吃为宜。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在整体气温升空、冷热空气频繁切换下,草木生发,户外空气清新湿润,适宜踏青。春雨绵绵,加上吃冷食的旧俗,就更容易受寒湿所困,此时早睡早起、适当增加运动都有利于解春困、袪寒湿,所以,古代清明习俗中也有不少户外体育运动,如踏青、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

清明时节注意这“七防”

1 防感冒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外出游玩的时候应带够备穿的衣服,避免着凉。

2 防过敏

过敏体质者必须注意天气,如果风大,尽可能少到野外或公园活动,在野外当心带刺的草和昆虫,建议先备好抗过敏药。注意勤打扫清洗,防尘螨过敏。

3 防心脑血管病

天气的多变可能会导致和加重一些心脑血管患者的症状。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增加钾的摄入。

4 防情绪病

清明前后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也是人情绪最差最不稳定的季节,建议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与朋友交流。中老年朋友尤其要注意保持乐观开朗。

5 防风湿

清明时节天气乍暖还寒,阴晴不定,需要特别注意关节保暖,还要避免淋雨,不要穿潮湿衣服,洗完头后要待干透后再睡觉,发肤未干时勿吹风。

6 防腹泻

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几率很高,所以饮食上需要遵循抗病毒原则。要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等。另外还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比如蛋黄和豆类等。

7 防“春火”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春日里常见的牙痛、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这就是所谓的“春火”。除了避免熬夜外,还要注意调畅情志,还应该多吃些绿色蔬菜。

清明饮食TIPS

从饮食方面来看,清明时节有三个重点,那就是清热养肝、健脾袪湿、忌食“发物”。

首先,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菠菜、韭菜、银耳等;

其次,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要注意选择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俗语说“春吃甘,脾平安”,春天吃点甜味的食物,如红枣、山药、南瓜、小米等,有助于补益脾脏。清明时节乍暖还寒,可以适当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洋葱、生姜等。

清明时节,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吃竹笋、海鱼等“发物”可能诱发旧疾病,要注意忌口了。

清明应季调理食方请收下

最后,有约君来推荐9道应季调理食方,请收好了——

蜂蜜明前茶

做法:5~10 克,沸水冲开,待温,舀一勺蜂蜜,搅匀即可。

功效:养肝清目、化痰除烦渴、清脑提神。蜂蜜可以帮忙缓解鼻炎、咳嗽及干眼等季节性过敏症状。

淮山茨实薏米汤

材料:淮山15克,茨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赤小豆煲鸡汤

材料:赤小豆90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1只。

做法: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利尿消肿的功效,对春季四肢浮肿、手脚沉重及腰部有重坠不适感等症状有效。

扁豆陈皮煲鲫鱼汤

材料:眉豆50克、白扁豆50克、陈皮1角、鲫鱼1条、生姜适量(3~4人量)。

做法:眉豆、白扁豆清水泡发2小时;鲫鱼宰净去肠脏,洗净;下油锅用慢火稍煎至微黄;然后将所有药食材一同放入瓦煲内(担心鱼刺者可用煲汤袋另装鲫鱼),加入2升清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最后调味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一般人群均适用,高尿酸人群不宜过多食用。

五指毛桃土茯苓猪骨汤

材料:五指毛桃50克,土茯苓20克,猪脊骨250克。

做法:五指毛桃、土茯苓洗净,稍浸泡;猪脊骨斩块,洗净,焯水;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20分钟,转文火煲1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清热祛湿,用于湿热所致的肢体疲倦乏力、自觉身重、胃纳差、口苦等症状的调理,湿热体质者使用更佳。但阴虚体质者(口干舌燥、身材消瘦,易上火)及孕妇慎用。

眉豆冬菇炖鸡脚

材料:眉豆100克,冬菇50克,鸡脚3对,红枣5个,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眉豆、冬菇去蒂,红枣去核稍浸泡;鸡脚去甲、敲裂。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 2000毫升(约 8 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便可。

功效:健脾益胃、 利水祛湿, 适合脾虚湿阻者。

紫苏叶煲黄骨鱼

材料:鲜紫苏叶50克,黄骨鱼400克,生姜3片

制法:鲜紫苏叶洗净;黄骨鱼宰洗净,起油锅,爆香姜,煎鱼至微黄,加入清水 1250毫升(约 5 碗量),武火滚沸后改中火滚约 10 分钟,撒入紫苏叶片刻后下盐即可。

功效:养阳健脾,祛湿醒胃,老少皆宜。

荠菜粥

材料粳米100克,鲜荠菜100克;

做法:1.粳米淘洗,放砂煲里,加净水适量,浸泡30~60分钟;鲜荠菜除去老叶,冼净,切段,焯水备用。2.浸泡后的粳米大火煮开,中火继续煮,不断用勺搅拌,以防溢出,煮至八九成熟时,加入荠菜,再煮5~10分钟即可。

功效:明目养肝、清热利尿。

桑桂粥

材料:桑叶8克,桂枝10克,生姜5片。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锅内,加入200毫升水,煮至100毫升后取汁,再加入白米半碗及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至粥熟。

功效:能袪外湿,淋雨后适用。

来源:广州日报、人民日报、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等

插画:瓦西里编辑:吴婉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清明   武火   土茯苓   荠菜   冷食   生姜   身心健康   习俗   时节   有益   功效   做法   材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