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住过的祖屋要开发了-

慈禧太后曾经在我祖上老宅住了三天,现在要进行开发了。

因为春节前回过一次老家,过春节就不计划回去了,这是同家里都商量好了的,可是,刚出破五,本家长辈就打来电话要我回去,原因是乡上和村里响应县委的号召,开发民俗文化和人文资源,我家的老宅——慈禧太后西逃时曾在我家祖屋住过三天,名人效应嘛,这不,被列为开发重点,要我回去除了商量补偿条件外,还要协助村里挖掘整理老宅的辉煌历史和祖上出现的名人轶事以及相关的经典故事。隔日,村长也打来电话,还是关于老宅的事情,恳请我务必回去。长辈之命,村官之请,而且事关我家的切身利益,我只得从命。


慈禧太后住过的祖屋要开发了

几处破败的院落被定为县里的人文重点工程和旅游景点,我顿感自豪和荣光。我家老宅由六个院落和一个祖宗祠堂组成,占地十一二亩,有大小70多间房,其建筑特点不是像常家庄园、乔家大院那样院落套院落,而是六个院落临街成一字形展开,有一百五十多米长,中间是祖宗祠堂,两边各三套院落拱卫,在布局特点上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成体系。老宅始建于光绪年间。我小时候曾听爷爷对我叙说过家族当年的辉煌。爷爷的爷爷在光绪朝中曾中过举人,当过十多年知县,这在我们那一带算是名门望族了。老人家有六个儿子,每人一套约十多间房的宅院,祖宗祠堂居中。按老人家的设想,大约是要后辈子孙不要保守,要眼睛向外,住宅院落顺街巷向两边延伸、拓展,颇具现代开放意识,寓意发展前程无量的意思。临街建筑且成一字形,那高大的门楼,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恢宏气势,又表现出一种开放的胸襟。不论老人家当初怎样心胸万夫,然而辉煌也就到此为止。后来国势衰微,兵荒马乱,加之后辈才干平平,房子只有翻盖、拆卖,而没有续建、新建。到解放前夕,也就只有四套院落还基本保留原状,其余已破败凋零,有的经过大的翻盖,有的屋漏木朽,有的只剩下残垣断壁,任人只能去遥想当年的鼎盛之状了。祖宗祠堂保存还算完好,曾经小小不然的还有一段光鲜的历史: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时曾在祖屋下榻,随行人员和警卫部队就住在祠堂;抗日战争时期陈赓部下的一个团长曾把祠堂作为指挥所抗击日寇达一年之久;解放后小学就设在此地,为扫除文盲尽过一份力量;做过生产队的库房,为发展集体经济做出过贡献。上世纪七十年代大修过一次,原貌基本保留。

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老宅还闹出个笑话。当时,市场经济的大潮迅猛扑来,周边的村庄都很快富了起来,新房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相形之下,我们这个因交通不便而闭塞的村子显然落后了。尽管有的人家盖了新房,也都是远离老村址,更兼我家老宅破旧颓唐横亘村子一百多米,真是有碍观瞻,大煞风景。村人也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老宅也成了我们村落后的代名词。有一天,村里来了几个斯文人,说是什么协会的作家和诗人来此采风。文人们一来就象发现了稀世珍宝似的围着我家老宅转悠,看房屋建筑,观门窗雕饰,辩断碑碑文,又是拍照,又是纪录,就是对残留在墙上的一段文字,地基上的破碎砖瓦,也津津乐道,爱不释手,啧啧称奇。这是干什么!这不是专揭咱村的阴暗面么?村里的男女老少如同被人脱光了衣服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羞愧难当,义愤填膺。当时就有几个老者上前制止了这种“揭丑”行为,并把这帮文人赶出了村子。可是没几天,市报上竟然刊登了介绍我家老宅的文章,文章极尽渲染之能事,把老宅的历史、建筑风格以及村里的现状来了个详细描述,我们村的落后和愚昧一下子暴露在全市人民面前。

是可忍孰不可忍。打人不打脸,揭丑不揭短。这不是掀老底揭短么?村人同仇敌忾,很快组成上访团,到市委市政府和报社,静坐示威,强烈要求停止刊登侮辱我们村的文章,并要作者向村人道歉,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我是老宅的后人,又因高中毕业有点文化,也在谈判代表之列。接待我们的市委领导一听原委,个个哑然失笑,慨然喟叹:真不愧是万荣人啊。

在得到领导的保证后,我们得胜而归。

后来才明白,这是在宣传我们村哩,村子闭塞,人们思维僵化、陈旧,还怨恨人家。这件事成了周边村民的笑谈,所幸没有入选万荣笑话集,不然,真是飞机上撂相片——丢人不知深浅了。

如今,县委、乡上要出钱翻修、开发这片老宅,以后就成了旅游景点,人们就可以做个小买卖发家致富了,所以,村人没有一个不高兴的,一致赞成。我作为老宅的后人,又在省城工作,理当在这件事上帮忙、出力,且责无旁贷。

正月初十,村长就猴急般领着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旅游局和乡里领导以及开发公司的专家来我家召集族人商谈此事,我作为全族文化程度最高者成了首席代表。

“你家老宅是个聚宝盆呢,”村长兴奋地脸上放着光,不停地在地上踱着步子。“县委、乡上都很重视,已列为重点工程,这不,领导和专家都来了,你们要多支持和配合啊,咱们一定要把老宅开发成像李家大院那样的旅游景点,每户年收入要达到五、六万元。放心,现住着的,给搬迁费,全部安置;是本族后人的,给一定的股份,年底分红。”他口说手比划,信心十足,好像白花花的银子就在眼前堆着。

“老宅的开发方案已基本定稿,翻修、扩建工程由旅游局和开发公司负责,实物由乡里和村里收集、复制,你们族人就配合文化局帮助整理和老宅相关的名人轶事,还有祖上的传奇故事,挖掘远祖还有那些名人,收集、复制相关文物,以丰富、充实老宅的旅游价值。要在民俗文化和人文资源上下功夫,对所有关于老宅的各种人文资源进行整合。”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开宗明义,宣布了老宅开发的中心任务以及相关的分工和职责。

“几十年间的事倒是能整理一些,就是祖上的故事和远祖名人,我们哪里清楚呀,就是本族最年长者也未必知道多少。”我说。族人们也感到难以胜任此项任务,纷纷附和。

“要不怎么叫挖掘开发呢?”县文化局的一个专家开导我们。“所谓开发,就是要开发老宅的民俗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价值,这么有特色的建筑,这么恢弘的布局,难道没有一点奇闻轶事吗?比如,你们的先祖是如何在逆境中头悬梁锥刺骨发奋苦读中举的,在知县的任上又是怎样爱民如子为民造福一方的;阮家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远祖有哪些人当过大官;慈禧西逃时在老宅住了三天,还有哪些大臣来过,接见过当地的什么人,有没有赏赐你们家,有没有留下墨宝和物件。八路军的团长是谁,在此抗战有哪些故事,等等。不挖掘、整理出有价值的人文内涵,那我们的开发又有什么意义呢?”

“五百年前是一家么。”文化局的另一位专家笑着说:“阮姓不得了呢,我这里有一份资料,就能看出你们的祖先确实了不起。”他翻着手里的文件夹,说道:“据《姓谱》和《通志·氏族略》记载,阮氏为商代诸侯子国,在歧山、渭水之间,其先祖的事略不详,但在历史上著名的有三国时期的阮禹和阮籍父子,前者为建安七子之一,后者官至兵部校尉,为竹林七贤之一。你们也可以根据族谱再挖掘一下,看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经专家这么一提醒,一个本家小伙子说道:“外国算不算呢?我看越南姓阮的人很多,他们以前的国王,现在的国家领导人都姓阮,这能不能算阮姓的一支血脉呢?”

在场的族人都笑了起来,嗡嗡嘤嘤的,显得有点乱。而那位专家却直着脖子认真地问道:“是传说,还是有记载?”

“你不是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么,都姓阮,我想象着应该是的。”小伙子涨红着脸说。

“你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认真挖掘,不管是典籍正史,还是裨官野史,或者是民间传说,都要好好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升文化内涵,把这项工作做好。这可是事关我们这个村的富裕和发展的大事啊。”县委宣传部的领导温语谆谆,鼓励、启发着大家。

现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拉一个好祖先大家脸上都有光,似乎并不反感,七嘴八舌,天南地北,调动着陈年记忆,运用着有限知识,发挥着丰富联想,提出了不少开发新思路,谈出了许多精彩的好故事,挖出了极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好素材。经过这么集思广益,老宅顿时成了一座金矿。领导和专家高兴地笑逐颜开,手忙脚乱地记录整理,嘴里还不时地发出叫好声。

看着这场面,我心里感到很别扭,于是便说:“老宅的开发方案我也谈不出什么意见,就按专家定的搞吧。”

见我这样表态,乡里的一个领导以征询的口吻说道:“我看就这样定了吧。这个工程将投资三千多万元,占地面积要达到二十多亩,还有相应的配套工程,计划明年五月对外开放。希望你能回来参加竣工典礼。”

关于老宅开发的事就这样搞定了,我仔细阅看了近祖的事迹,远祖及其传说,等县里整理好了我再审阅。我想,老宅可以开发,祖宗可以宣传,民俗文化可以弘扬,人文内涵可以挖掘,相关资源可以整理,但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得到我们家族的充分认可。

我在等待老宅正式开放、接待游人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远祖   祠堂   院落   县委   祖宗   村里   人文   我家   领导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