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说教,孩子越不听话,怎样做比唠叨一万句都管用呢

教育孩子最大的误区在于,很多方法对成年人都没用,结果还用在孩子身上。

好多宝妈都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

快把玩具收拾好,不然我就扔掉了。

快点去洗漱,不然你就在客厅睡觉。

赶紧把作业做完,做不完的话,你就别想看电视了。

我给你讲多少遍了,你能不能认真点,题都不会做,还上什么学,在家待着吧。

这样换成和你老公这样说话,肯定吵起来了。

我们越是这样说,孩子越来越听不进去,父母干着急,孩子很无助。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听进去,做到位呢?


01

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

你就怎样对待孩子

你越说教,孩子越不听话,怎样做比唠叨一万句都管用呢

好心办坏事,是很多家长的现状。

望子成龙是初心,结果却事与愿违。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你没有足够的耐心,看到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内心充满了焦虑,恨不得孩子每件事都按照你的意愿来,迅速让孩子成为学霸,每门课程都考满分,还想让孩子有梦想、有自律、有才华、有能力等等。

所以,对待孩子简单粗暴,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在那哭成了泪人,你还在那歇斯底里喊:“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赶紧做题。”

换做领导这样对你,估计你直接崩溃了。

如果你老公如此待你,肯定离婚了。

成年人,受过那么多的教育,经历了人生的坎坷,都难以接受,孩子会怎么想?她那幼小的心灵能承受得了吗?

也许你会说,道理谁都懂,臣妾做不到。

如果是这种状态的话,我的建议两条,一是闭嘴,二是闭嘴

直到你能有所改善为止,这一点绝不接受任何反驳。

粗暴的教育方式,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它对孩子的伤害太大。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有人也许会说,我就是控制不住,这暴脾气改不了,孩子他爸也没时间管。

这就是给自己找借口,为什么你能对领导和同事和颜悦色,温文尔雅?

教育孩子的关键在于耐心和尊重。

有耐心是基础,耐心都没有,你还会尊重孩子?气急了,手脚都能用上。

向外的路径不是答案,向内才能到达真正的喜悦,所有的关系、成功、财富都需要内心的支持。

凡事多从自身找问题,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孩子。

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居高临下,真正和孩子平等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爱意。


02

引导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做必答题

你越说教,孩子越不听话,怎样做比唠叨一万句都管用呢

我们说教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快乐成长,但命令式和威胁式说话方式根本不受欢迎,还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感。

那要怎么做呢?

给孩子提供两个选择,而不是“提要求”。

比如,早上,你让孩子吃鸡蛋,孩子不吃,你也很生气,这是提要求。

你可以这样说,你吃那个小的鸡蛋,还是吃那个大的鸡蛋,孩子基本会说,吃那个小的鸡蛋,这是提供选择,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尊重。

如果两个都不选怎么办?

比如,孩子感冒了,你让她吃药,给她两种药选择,但她都不吃。

那么你就要照顾一下她的情绪,听她说一下具体原因,然后好声好气地加以引导,她可能会很容易接受,因为她感觉到你在考虑她的感受,而不是冷冰冰地逼她就范。

如果选择了一个耍赖怎么办?

比如,孩子想看电视,在看一集的情况下,你给孩子两个选择,熊出没和汪汪队,孩子选了汪汪队。

看完一集后,她耍赖还想再看,怎么办?

有些心软的妈妈看不得孩子在那闹,结果又让她看了一集。

这样做,孩子认为,你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就会利用你心软的弱点,一次次地向你提无理的要求。

给对方两个选择,一般情况下都很灵验,但前提是在对方容易接受的情况下。

如果孩子在游乐场玩不想回家,你说,要么你跟我回家,要不你自己留在这里。

这种根本不是选择,而是威胁,孩子肯定不跟你走。

要么你在这里再玩十分钟,要么我们去买冰淇淋,一边吃着一边回家。

这才是两个选择。

给孩子提供的选择,一定要发自内心,否则,她会意识到你在套路她,那么这个办法就容易失效。


03

与孩子同甘共苦

而不是让她一个人在战斗

你越说教,孩子越不听话,怎样做比唠叨一万句都管用呢

孩子学习压力大,我们的生活压力也很大。

工作一天了,谁都想回家休息一下。

但孩子学习谁来监督?

有的家长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买了个摄像头,通过手机监控着孩子的学习情况,看到孩子走神,就过去敲打一顿。

孩子学习本身比较累,时不时地还要提防着摄像头,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一份压力。

孩子的优秀,离不开父母在背后默默地付出。

监督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非常痛苦,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留意他。

这个过程,家长也要自律,而不能像现在很多人那样,把孩子丢一边玩手机。

想让孩子多看看书,自己就要多翻翻书;想让孩子多点快乐,就要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放纵、一起疯……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做对了的第一件事就是“陪伴”。

谷爱凌这么说妈妈:“她每个周末,都会开车八个小时带我去滑雪。”

但为了支持女儿滑雪,谷燕不厌其烦,每到滑雪季的周末或节假日,她都会每天驱车8小时,送谷爱凌去俱乐部训练,这一坚持,就是十几个雪季。

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所说的:

“你是个什么人,你跟孩子关系怎么样,比你对孩子怎么做要重要得多。”

你陪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关注我,打开的是另一个世界。

转发,是最好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孩子   都会   粗暴   心软   管用   耐心   内心   鸡蛋   家长   父母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