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作者:赵小明 文字:邢娟 编辑:崔贯利

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一个人是否善良,是否负责任,首先是看她对待自己的身体是否善良负责,其次看她对待自已的理想是否善良负责,第三看她对待自已的人生是否善良负责。对自已都不善良负责的人,表面呈现的对外界的善良负责其实是一种破坏性的,毁灭自身的死本能。

——小明语录


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遇到一个家长的提问,家长说:他在网络上看到,不管是视频还是网文都在用各种各样的理论说“关于小孩儿咬手指该怎么办?”

有的人说咬手指代表有严重的心理疾病,神经发育的障碍。还有的人说咬手指,你就给孩子做个注意力的转移就可以了。比如说孩子咬手指的时候,在他手里给一个小玩具,让他去做这个事情,他就不咬手指了。

而他的孩子就有这样的问题,但是看了网上各种不同的说法,他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然后他就问我,说到底孩子咬手指该如何解决?

心理学不能这样去回答问题,也不能这样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都是表象。

由于这个问题在网上各种言论太多了。以至于这个问题被家长们混淆,甚至很多心理咨询师对于这个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01

心理学工作者的素养

今天我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终极的、系统的、专业的解答。

因为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反映出就是面对心理学问题的时候,你具不具备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素养。

心理学工作者的素养,指的是具不具备用心理学思考问题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

就好比说一个数学家在面对一个现象的时候,他肯定会用数学家的素养去思考问题。

一个医生他看到一个现象的时候,他也会使用自己受训的经验和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分析问题。

同样任何专业的专业人士都会具有一个专业的专业素养问题。

所以你具不具备一个心理学家思考问题的角度,这反映出你是不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也就是说你具不具备心理学的素养。

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02

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分清楚症状和原因

那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呢?
就是你要
分清楚症状和问题的原因,它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很多人学心理学,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学艺不精。导致混淆了事物的症状和事物的原因,把这两件事情混为一谈了。

当我们说到一个孩子咬手指的时候,咬手指是症状,还是原因呢?这件事回答不清楚,你所有的分析肯定都是错误的。

如果大家对这件事分不清楚,是因为你不是专业心理学工作者,不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素养,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学的学习和训练,你理解不了很正常。

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我给举个例子大家就秒懂了,一个孩子发烧了,发烧是症状还是问题的原因?

如果我们把发烧看做是一个问题的原因,小孩儿发烧了,只要给他退烧就解决问题了。如果你从这个角度解决问题,那很简单,给他敷些冰块儿,他只要头部不发烧就可以了。那么小孩儿发烧是不是仅仅如此就可以了,我相信是不行的。

因为家长更焦虑的是孩子发烧的原因是什么?有很多种可以退烧的药物,如果孩子一发烧,就吃退烧药,孩子马上就不发烧了,但家长不会轻易给孩子吃这些药,为什么呢?

一定是首先带孩子到医院里面去验个血,做个血常规,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发烧,这才是更重要的。

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如果单纯地去消退症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比如说一个人总是发烧,查不出原因那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你看为什么在疫情期间,任何药店不允许卖退烧的药物,因为它不能让你对发烧这个症状直接做治疗,原因就在于此。

这种对症治疗无论是在医学里面,还是在心理学里面我们都要警惕,因为你简单的对症治疗只是消除的症状,症状背后的原因是必须要搞清楚的。

在心理学里面,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症状和引起症状的原因,必须把两件事儿分开看,我们才能够知道如何巧妙的正确的去处理孩子的问题。

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不仅是孩子问题,成人问题也一样。

比说我们遇到有个人有一个症状,我们除了消退症状以外,还要搞清楚引起这个症状的原因。如果原因不消除,你消退了a症状,它就会产生b症状。

这就好比说强迫症,你简单地消除了强迫症的一个症状,你把a症状消除了,它会产生在另外一个方面的强迫行为,因为引起强迫的这个动机是没有消除。

现在大家就能明白,就是网红心理学和真正的专业心理学区别是很大的。网红心理学往往就是就表象处理表象,因为他也只有处理表象的能力。

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03

区分:普遍行为&独特原因的行为

还有一个家长问了类似的问题:他看到网上一个专家说,小孩儿抱洋娃娃不用管,到18岁以后他就不会抱了。

说这句话的人一看就没有搞过临床心理工作,18岁之后继续抱洋娃娃的人多的是。小孩儿小时候都会抱洋娃娃,但是只有一部分人成年之后会持续这个行为。

这就要告诉我们,不管是咬手指还是抱洋娃娃,都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个症状。

首先要做的第一个区分就是,这个孩子的行为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行为,还是一个背后有独特原因的行为。

如果是所有小孩儿普遍都具备的行为,而且到了成年之后都会逐渐消退,我们不用管他,不管是咬手指还是抱洋娃娃。

因为我们看到多数小孩儿都会咬手指,也会抱洋娃娃,但是长大之后都不会有这样的行为了,所以不用在乎。

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但是的确有一部分孩子,不仅在小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咬手指,而且咬得更严重。长大之后还有与咬手指相对应的其他的心理现象、心理疾病、心理症状、心理行为。

抱洋娃娃也是一样,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让抱还是不抱的问题,而是抱洋娃娃的背后隐藏着问题的病因,最容易想到的病因,就是这个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可能是一个依恋问题没有解决,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

在本文中,给大家讲透的就是任何症状都是要区分的。究竟是一个普通的症状,还是可能是某一种心理疾病的一种症状。就像发烧一样,它是个普通的感冒,还是某一种严重的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烧。

这才是心理学看问题的正确方式,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

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以后遇到任何心理问题, 家长们看到孩子的任何问题都要去考虑这件事情。

就是既不要过度地去焦虑所有孩子都有的现象,也不要去忽视现象背后可能的支撑这个症状的一些心理疾病的因子。

这样判断问题才是个专业心理工作者该有的基本素养。

行为只是代表一个表象,症状背后有更多、更深层次的原因。

如果这些原因不消除,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会对应更多的心理问题,他可能会有很多适应性的障碍。

能够做出普通问题和真正的心理疾病引发的问题之间的这种区分了,我们才可以去思考该不该解决它,忽略它?还是用什么样的专业方法来消除这个症状的消除,以及彻底地解决他的心理症状、心理问题。

赵小明:从孩子啃手指看,心理学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任何社会大家发明的理论,都不及世界自然呈现的事实。心理咨询任何成果都不能是咨询师空降的高深论断。这一点对任何科学或不科学的心理理论都是通用的,对任何心理大师或初入行者也都是公平的。

小明语录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61.2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素养   心理学   手指   孩子   小孩儿   洋娃娃   症状   原因   心理   专业   赵小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