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ii(第五单元)课堂导学
单元知识体系

             背景
                          准备: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标志:《布雷顿森林协定》签订
                                          影响
                                     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
行的成立(宗旨、规定、标志)
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影响
                                背景
                                标志:《关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过程
主要目的、性质、作用)
                基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背景、开始标志
                                           1967年欧共体成立
                                           一体化建设(措施、影响)
                                           1993年欧盟成立(简称、旗帜、意义)
发行欧元(过程、意义)
                                    影响
                                                         发展历程:成立、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扩大、深化
                                                         意义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背景、时间、标志、评价(意义、弊端)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背景、时间、会标、宗旨、特点、组织原
则、合作方式、意义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原因、表现、意义、存在问题、发展展望)

第一部分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确立)
一、背景
     1.防止战争悲剧重演,稳定世界经济
2.二战打破旧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冲击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二、过程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准备: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
内容: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标志:《布雷顿森林协定》签订
       3.影响:美国对外经济扩张需要,稳定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世界贸易
(二)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1.条件: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正式成立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宗旨(作用):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
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同国际收支不平衡
           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
比价固定
(2)世界银行
     宗旨(作用):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
均衡增长
       2.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3.影响: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美国霸权地位
(三)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
1.背景:①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发展,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②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2.标志:1947年《关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1)主要目的:消减关税,消除贸易堡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
(2)性质:国际经济组织
(3)作用:确立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三、基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四、影响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第二部分 世界经济区域化进程加快
一、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一)背景
1.西欧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
2.“二战”后西欧削弱,受到美苏控制和威胁
3.西欧认识到,只有联合发展、实现欧洲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
(二)开始标志: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三)过程
       1.1967年欧共体成立
       2.一体化建设
         措施:①建立关税同盟(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率)
               ②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③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稳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
④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
影响:欧共体成为世界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经济集团
3.1993年欧盟(eu)成立
        意义: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
织,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欧洲各国的
合作更为广泛和紧密
4.发行欧元
(1)过程: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uro),xx年元旦,欧元正式启用
(2)意义: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里程碑,有利欧洲经济稳定发展;加强欧洲民众认同感
(四)影响
       1.符合欧洲整体利益和各国利益,有利欧洲经济发展、和平与稳定
       2.反映经济区域化趋势,改变世界格局,提高欧洲国际地位
二、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ean)
1.发展历程
(1)成立:1967年
(2)发展:1976年,东盟正式将政治合作列入联盟合作范围
(3)扩大:冷战后,东盟区域化进程加快,“东盟意识”形成
(4)深化:xx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2.意义:促进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扩大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迈上新台阶,欧共体日益成熟,亚洲经济区域化起步
2.时间:1994年
       3.评价
         意义:①美、加、墨之间取消贸易堡垒,公平竞争、合作,增加就业机会,经济交流、互补
②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弊端:美、加、墨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墨西哥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
(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成立
1.背景: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区域化趋势加强
       2.时间:1989年
       3.宗旨:①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 
②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③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
       4.特点:成员国差异性明显、经济结构互补性强
       5.组织原则:相互尊重和平等、开放的地区主义、协商一致和自愿、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
6.合作方式:“apec”方式
 7.意义:亚太地区地位作用提高,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走出新路,创造新模式
第三部分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
一、原因
1.新航路的开辟,开始经济全球化过程
2.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生产技术更新和生产力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3.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基本技术手段
4.两极格局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消除障碍,许多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二、表现: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货币交换和流动规模扩大,速度加快
三、意义
加强了国家间相互依存,有效地利用和配置资源,提高生产率,提供发展机会,丰富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存在问题
1.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发展中国家
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破坏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2.加剧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加剧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五、发展展望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它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世界各国共同繁荣
2.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要有全球意识,承认不同民族拥有共同性,人类具有共同利益
      3.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多样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是时代发展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东盟   欧共体   欧洲   标志   意义   背景   体系   趋势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