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国家

第3课  国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军事民主制、国家等概念;理解氏族社会解体的原因、国家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国家的主要职能;理解生产力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军事民主制是氏族社会解体向国家演变的过渡形式,国家产生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2.教师提供材料,借助民族学和考古资料(包括传说、神话),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体会国家的出现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理解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在分析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明进步、发展的大趋势,并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社会进步的原因。
3.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理性地看待文明史中国家职能的两重性,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应引以为自豪。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国家产生的重大意义及其作用。
难点: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
说明:
1.作为文明的标志,国家的产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家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国家的产生使人类跨入文明阶段。故为本课重点。
2.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引导其从生产力发展导致贫富分化,进而出现阶级,理解社会变革的经济根源;从文明进步的角度剖析从氏族到军事民主制再到国家产生的诸多原因。用史料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剖析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提问:是否从人类诞生起就有国家?思考国家产生的原因。   3.简要了解军事民主制、部落联盟内部的管理架构及其作用。   4.分析军事民主制瓦解以及国家诞生的原因。了解国家与氏族社会的区别。  
5.了解不同文明国家产生的不同途径,进一步分析国家的职能。  
6.思考、讨论国家出现的作用和对文明的影响。   [资料附录]
材料一:国,邦也,从口从或。——《说文解字》。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列宁
国家是由很多人民组成的社会;永久占一块一定的领土;不受外来的统治;有一个为人民在习惯上所服从的有组织的政府。——j•加纳。
国家以维持秩序和完全以及增进公民的福利为主要目的,它拥有以武力作后盾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来实现其目的,它在固定的地域内拥有主权,它行使权力限于这个地域内。国家的主权、领土、人口三个要素,是国家存在的前提。——《不利颠百科全书》。
材料二:17世纪易洛魁人母系氏族社会生活的描述
家户的任何一个成员无论从狩猎或捕鱼,或种植上获得什么东西,都是共有的。在房屋之内,人们吃的是共有的食物,每栋房屋有若干火塘,一般是每四间房共一火塘,火塘在过道的中间……每个家户受一个女家长管辖,她管理家户的经济。人们在这几个火塘上把每天只做一餐的饭做好以后,就把女家长找来,她的责任是根据各个家庭的需要把食物从锅内取出来分给他们。——摩尔根《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   材料三:     材料四:军事民主制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氏族制度的解体,出现了军事民主制。军事民主制是氏族制度向阶级社会和国家过渡阶段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即保留了氏族民主制的原则,同时又出现了军事首领的个人权力,所以称为军事民主制。通常也将这一阶段称为军事民主制时代。
部落联盟内部的管理架构及其作用:
(1)军事首领。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以掠夺土地、牲畜、财富和奴隶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发生,部落或部落联盟中的军事首领的地位也随之加强。军事首领皆有男子担任,最初是民众根据其在战场上的表现和指挥才能选举产生,与其血统出身无关;其权力有限,主要局限在军事方面;职务不得世袭,不称职者随时会被罢免。但随着部落之间的掠夺战争日益激烈、规模不断扩大,掠夺战争成了氏族成员的一种经常性的职业,战争和战争组织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样,军事首领的个人作用日益突出,权力也越来越大,其产生的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民主选举变为家族世袭,当该职务出现空缺需要递补时,原先首领的儿子、兄弟和其他男性亲戚往往享有优先权。
(2)部落议事会。由各氏族酋长组成的部落议事会是全部落最高权威的体现,继续负责处理部落内部的公共事务。但其成员逐渐变为由氏族贵族担任并世袭继承,议事会也变为氏族部落内有势力的人操纵的权力机构。
(3)民众大会。民众大会的历史较部落议事会为短,由于战争基本上是男性的舞台,因此在战争以及有关问题上必须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原来由全体氏族成员参加的氏族议事会,逐渐演变为全体男性武装人员参加的民众大会。部落议事会的决议必须经民众大会通过才能生效,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众大会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它大体上保持了氏族的民主制度。
——甄修钰《世界上古中古史讲稿》。
材料五:关于中国夏朝建立的若干史料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夏后启是实现我国历史上“五帝”时期向“三王”时期深刻转变的关键人物。“王和帝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黄帝的帝和帝尧、帝舜的帝一样,实际上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酋长的称谓;而夏、商、周的王则是奴隶社会的专制君主”。虽然夏王朝的世系自禹始,但禹只不过是氏族社会最后一个最高首领,他为启建立王位世袭的奴隶制夏王朝奠立了基础。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所谓“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正是后人追述夏王朝建立统治地位的情景。夏禹死,其子启继王位。这种废“禅让”而实行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引起夏朝争夺王位的激烈斗争……夏启经过王位的激烈斗争,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ⅲ》。
材料六: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雅典是古代希腊的一个城邦国家,从雅典国家的起源到最后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雅典通过一系的列改革实现了由氏族向国家的转变。
 提修斯改革——雅典国家的起源
雅典位于希腊的阿提卡半岛。公元前17世纪左右,爱奥尼亚人进入阿提卡,同土著居民混居,过着氏族部落制生活。公元前12世纪,多利亚人南下时并未侵入阿提卡。公元前11—9世纪,雅典处于氏族社会解体时期。
阿提卡有4个部落,每个部落有3个胞族,每个胞族有30个氏族。各部落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互不相属,有时部落间互相作战。多利亚人南下,使迈锡尼等地的一些居民逃入雅典,他们成为氏族组织以外的居民;同时由于氏族内部分化,有的贫困的氏族成员也被排斥在氏族以外。氏族成员,其中包括氏族贵族,占有氏族土地。这类土地位于较肥沃的平原;而那些没有氏族关系的人只能耕种贫瘠的土地,或在沿海城镇经营工商业。由于居民混杂,氏族血缘关系受到破坏。这时,在阿提卡出现了传说中的提秀斯改革。相传提秀斯是雅典第十代王(巴赛勒斯),他废除阿提卡各城镇的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建立了以雅典城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提秀斯还把阿提卡的各部落成员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规定只有贵族才能担任公职。这一在阶级分化的基础上由部落联合为国家的过程,显然经过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而不可能是某一人在一次改革中所能完成的。提秀斯改革不过是这一过程的反映,通常被视为雅典国家产生的一个标志。
 梭伦改革——雅典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初年,雅典的阶级关系极度紧张,平民为摆脱债务奴役正在酝酿武装起义。公元前594年,在平民压力下,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梭伦担任执政官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经济上一项重要改革是颁布了“解负令”,把卖到国外为奴的人赎回。取消以土地为担保的债务,并禁止以自由民人身作债务担保,从而废除了债务奴隶制。除“解负令”之外,梭伦还实行了许多经济措施:为了防止土地集中,规定占有土地最高限额;提倡每个雅典人学会一种手工业技术,奖励外邦的手工业者移居雅典。
梭伦改革的第二项措施是,将全体雅典自由民,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一律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可担任低级官职;收入在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与四等级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有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第三等级担任重武器装备的步兵;第四等级构成轻装步兵,或充任海军。
梭伦对政治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提高了公民大会的作用,规定各等级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决定战争与媾和等国家大事,并选举官员。此外,还成立了400会议和陪审法庭。
梭伦改革沉重打击和破坏了雅典旧的氏族贵族和旧的氏族血缘关系,有力地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发展,为奴隶制的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克里斯梯尼改革——雅典国家的最后形成
公元前6世纪末,平民领袖克里斯梯尼实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梭伦改革后,4个血缘部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还起着不小的作用,执政官和400人会议成员都是按部落进行选举的。贵族在部落中占优势,常操纵选举。克里斯梯尼新创10个地区部落,代替4个血缘部落。他把全阿提卡分为30个区,其中10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10个区在沿海,10个区在内地。每3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新的地区部落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摧毁了氏族制残余。
克里斯梯尼还建立了500会议,以代替400人会议。500人会议由10个地区部落各选50人组成,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决议。五百人会议按部落分成小组,每组50人,轮流处理国家经常事务,每组任期为一年的十分之一。
在克里斯梯尼改革时期,雅典还建立了十将军委员会,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十将军委员会由十个地区部落各选一人组成,一年一任,轮流统率军队,其中一人为首席将军。陶片放逐法规定公民大会可以投票决定放逐危害国家的分子,表决时公民在陶片上面写下应予放逐的人名,如对某人所投的票超过6000,则此人即须放逐国外,十年以后才许返回。
克里斯梯尼改革彻底肃清了氏族制残余,结束了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长期斗争, 最后完成了雅典从氏族过渡到国家的历史进程,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
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一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在雅典这两个特征从提秀斯改革时起,即已开始逐步出现,至克里斯梯尼改革才具有完备的形式,从而使国家机构完全代替了氏族组织。
——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恩格斯把国家的产生归纳为三种主要形式,即:(一)雅典式。国家从氏族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直接产生,没有任何外来的暴力干涉,被称为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二)罗马式。国家在氏族内部的罗马人和外部的平民两大集团长期的斗争中产生;(三)日耳曼式。国家在日耳曼人不断征服其他民族的过程中产生。尽管国家产生的途径不同,但产生的前提是一致的,总是与私有制、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相伴随。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板书设计]
               产生原因     生产工具进步      生产力发展      产品剩余     私有
                              制产生      贫富分化     阶级出现      国家产生
国  社会组织: 氏 族     部 落    部落联盟      国 家
              产生过程        社会管理:氏族民主制      军事民主制      国家统治
           (以黄帝夏朝、     社会成     氏族首领   部落首领    部落联盟首领    国王
    家     和希腊为例)       员分化     氏族成员     平民或奴隶
对 内:阶级压迫,管理社会,促进发展              
文明
国家职能                                                            社会
                                                    标志
对 外:防御侵略,维护安全,处理外交,发动战争    
 [训练设计]
来自课文的片段:
卢梭认为,私有制产生之前,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和幸福的生活。私有制产生以后,贫富分化,人类进入了不平等的文明社会。人类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私有财产的产生,出现了贫富的不平等。富人为了维护财产就欺骗穷人订立契约,制定法律。第二阶段,为了确保富人的财产,设立了强有力的政府权力机构,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第三阶段,政府蜕化,政府的权力变成专制权力,出现了封建暴君的专横统治,使不平等发展到顶点。他说:“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哪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岳麓书社《高中历史•文化发展的历程》。
问题:
1.私有制产生之前,人类生活得自由、幸福吗?为什么?
否,生产力水平低,处处受制自然环境限制,温饱和安全都难以保障,是没有自由和幸福可言的。
2.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私有制产生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生产力发展,国家、法律、等级或阶级、政府出现。
3.卢梭认为国家政府的职能是什么?你认为国家政府的职能还有哪些
卢梭认为国家政府的职能是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确保富人的财产。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建立在社会公共需求的基础上,对内实施社会管理职能,调节国内社会矛盾、维持公共秩序,兴办公共工程、处理公共事务和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等;对外履行维护国家的安全、防御外来的侵略、发动战争掠夺和奴役他国人民以及处理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外交联系等职能。
[课件]
    见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雅典   国家   私有制   氏族   首领   阶级   民主   部落   社会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