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辛亥革命教案

二 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原因,掌握政权性质分析方法,制作辛亥革命的大事年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为中国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二、教材要点分析
[武昌起义]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兴中会的成立
兴中会成立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之意即“振兴中华”。兴中会是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同盟会的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充分暴露,是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19xx年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都主张利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他们团结起来的条件。因此,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xx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不期年加盟者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于人意表者亦!”
武昌起义的成功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xx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了黄花岗起义,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失败。事后,殓烈士遗骸72具,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革命党人频繁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人民群众也不断展开斗争。19xx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规模最大的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湖北革命党人决定乘机发动武装起义。19xx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的成立]
本子目主要介绍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内容。
1、中华民国的成立
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中央政权,进行了频繁的活动。19xx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xx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应该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九个次长中八个是同盟会的骨干。在从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来看,都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本目的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xx年3月11日公布。主要内容是: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学说,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的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本子目主要介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始终持观望、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为维护在华的侵略利益,帝国主义不约而同的扶植拥有实权并媚外的袁世凯。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xx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灭亡了。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xx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届书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一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闸门。教材当中的知识链接就是为了说明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
教材没有谈到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教学
(一)同盟会的建立
1、兴中会的建立
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894年
口号:振兴中华
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2、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xx年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史料链接:
   孙中山说:“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非清朝人亦!”孙中山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清朝人?
(二)武昌起义
1、黄花岗起义
时间:19xx年4月
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四川保路运动
原因:19xx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
作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造成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3、武昌起义
时间:19xx年10月10日
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显示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形势: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问: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xx年1月1日
(2)概况: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3)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问: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可从政府组成人员、颁布的法令措施等角度)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内容: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君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史料链接: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大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条件: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拥有实力及个人的权术;资产阶级的软弱;
标志:19xx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评价辛亥革命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反映辛亥革命成功或失败的文史资料,整理成文。分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追求观点的最终统一。
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
a、1894年成立于檀香山
b、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c、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领导了武昌起义
2、武昌起义
a、为四川保路运动创造了条件
b、革命的主力是农民
c、孙中山指挥的武装推翻清政府的起义
d、起义军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3、南京临时政府
(1)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3)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4)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1)(2)(3)    b、(1)(2)(4)
c、(2)(3)(4)    d、(1)(2)(3)(4)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包括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3)实行责任内阁制(4)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a、(1)(2)(3)     b、(1)(2)(4)
c、(1)(3)(4)   d、(1)(2)(3)(4)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6、清王朝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宣统帝正式下召退位
7、《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a、使人民获得广泛的权利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否定了君主政体
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8、关于袁世凯
(1)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2)赞同共和是他的夺取政权的幌子(3)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a、(1)(2)       b、(1)(2)(3)
c、(2)(3)(4)   d、(1)(2)(3)(4)
9、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无药可救
b、袁世凯比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的“国内秩序”保护其在华利益
10、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二、材料分析题
xx年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回答下列问题:
①时隔90年以后,我们为什么要隆重纪念辛亥革命的胜利?

②会场背景中心悬挂的画像是谁?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在纪念大会上悬挂其画像的理由?
 

三、问答题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   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   约法   共和   资产阶级   南京   中华民国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