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知识梳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        
2.表现:                          。
3.影响:一方面中国沦为了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                    ,也同时瓦解                
二. 洋务运动
1.背景:                             。
2.重要目的:                         。
3.时期:                            。
(19世纪60-90年代)
4.口号:                             。
5.代表人物:中央:                       。
地方:                       。
6.活动:①前期兴办               以“       ”为旗号                                                                
②后期兴办               以“       ”为旗号
③筹划        
④创办新式学堂
7.失败标志:                                                              
8.积极作用:引进了                      培养了                                  
在客观上刺激了                                                                
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          ,对本国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2.时间:                                                                      
3.分布地区:                                                                  
4.代表企业:                

【重难点突破】“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xx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

(5)假如你是19xx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第10课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考点梳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阶段特征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晚清 
产生 
19世纪六、七 十年代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
 

促进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无产阶级壮大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①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
②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③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民国
时期 
短暂春天 

民国初年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①新建和扩建厂矿企业增多;
②投资总额增加;
③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较快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②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遭受沉重打击 

抗日战争期间 ①在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
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
  
 

萎缩 

解放战争期间 ①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③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
④内战的爆发。  
【重难点突破】
1.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产生发展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2、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为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的正统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因此,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民主化。
4、使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二十世纪历史发展的方向,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她们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2.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具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材料一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二: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 19xx年)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1872 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 19xx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材料三:19xx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厂平均纱锭数
  每厂平均纱锭数
外商企业 51 664锭 厂
华商企业 23 686锭 厂

据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19xx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情况
  年产100万吨以上 年产10~99万吨 年产1~9万吨 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 100% 88.5% 41.1% 0
华商企业 0 11.5% 59.9% 100%

据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五: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
江苏 直隶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湖北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甘肃 其他各省
15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特点:(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在阶级来源上,民族资产阶级不少是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而形成的。
(2)民族企业分布不均匀,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轻重工业比重失调
影响发展的因素: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
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
力和力量源泉。
 

【典型题训练】见《赢在高考》p163第11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资本主义   自然经济   国民政府   中国   近代   经济结构   曲折   变动   中国近代   近代中国   民族   材料   工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