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酒神文化侵袭的中国人,沉迷,还是回归清醒?

中国人,骨子里爱酒的基因,是不变的。

马克·吐温说:“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酒,那么世界就会寂静得多。”

在中国,原本有好多人因酒而闻名。

文人借酒明志,武人借酒壮胆,皇帝借酒夺权。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那些光辉灿烂的历史故事,全都氤氲着酒香。

如果不喝酒,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不喝酒,唐诗宋词都要减半。

李白喝了酒,写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喝了酒,写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苏轼喝了酒,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王维喝了酒,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翰喝了酒,写下“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刘禹锡喝了酒,写下“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喝了酒,写下“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李清照喝了酒,写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辛弃疾喝了酒,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柳永喝了酒,写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如果不喝酒,唐诗宋词直接砍掉一半,语文课本都要变薄了。

历史感


如果不喝酒,历史不按剧情走。

如果不喝酒,商纣王不会不理政事,听信谗言,滥用酷刑。

如果不喝酒,荆轲不会刺秦王,也就唱不出那句千古名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如果不喝酒,汉高祖刘邦,不会斩白蛇起义,还在沛县做泗水亭长。

如果不喝酒,楚霸王项羽,就设不下鸿门宴,项庄也不会在席间舞剑。

如果不喝酒,太子李建成不会给秦王李世民下毒,玄武门之变就找不到借口发动。

如果不喝酒,宋太祖赵匡胤没法“杯酒释兵权”;大将石守信,也许会策划第二次“陈桥兵变”。

但在中国,酒文化好像没成为主流的文化。酒神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起源于古老的祭祀仪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酒神文化也和西方有差异。

酒神文化起源于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狄俄倪索斯。他是葡萄酒和欢乐之神,象征着生命的旺盛和丰饶。在古代社会,人们通过祭祀酒神来祈求丰收、平安和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酒神文化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普遍的民间信仰和文化现象。

古西方文明


狄俄倪索斯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葡萄酒和欢乐之神,他的故事丰富多彩。据说他曾被泰坦神族吞噬,但却从死亡中挣脱出来,成为了永生不死的神灵。这个故事传达了酒神文化中不屈不挠、生命永恒的主题。

酒文化是酒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酿酒、饮酒、品酒等多个方面。在古代社会,人们相信饮酒可以沟通神灵,因此饮酒成为了一种神圣的仪式。而在现代社会,饮酒则成为了一种社交活动,能够促进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

酒桌文化是酒神文化的一种体现,它是指在宴席上人们相互敬酒、劝酒的一种行为。这种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友谊、尊重和礼尚往来的价值观。在酒桌上,人们通过互相敬酒来表达友好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社交礼仪和文化传承。

在中国, 酒桌文化变得很丰富。各地都有各自的民俗,成了地方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文学中,酒神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俄狄浦斯王》中就有关于狄俄倪索斯的描写。而在现代文学中,许多作家也通过描绘酒神文化来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思想情感。

酒神文化在艺术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在绘画和雕塑中,狄俄倪索斯的形象经常出现,成为了一种艺术符号。此外,在音乐、舞蹈等方面也有很多与酒神文化相关的作品,如交响乐、芭蕾舞等。

酒神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在历史传承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古代文明都有关于酒神的祭祀仪式和习俗,这些习俗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在现代社会,酒神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酒神文化是否还有生存空间?如何在未来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酒精滥用问题的严重性,饮酒行为逐渐受到限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酒神文化会消失。相反,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理性饮酒和健康饮酒的宣传和教育,将酒神文化与健康生活相结合。

酒瓶

其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多元文化的交融,酒神文化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市场机制,推广酒神文化的旅游、交流和文化展示等活动,促进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酒神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创新。例如,可以通过开发新型葡萄酒、推广饮酒礼仪和品鉴技巧等方式,让酒神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酒神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我们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这一文化现象,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饮酒行为,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和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酒神文化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微醺

不是年轻人不喝白酒,是他们受够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上了酒桌就得排座次,挡酒、灌酒、劝酒,这些玩意都是所谓“酒文化”的一部分。那喝起来还有什么意思?喝酒本来只是为了开心,非要搞得像比赛,比谁更能喝,上了酒桌也要卷。所谓好酒莫贪杯,微醺胜买醉。


最近几年,低度酒市场突然繁荣,并衍生出一个叫“微醺经济”的概念。低度酒,不是低端酒。微醺,意味着不多不少,不仅能体验飘飘然的美妙快感,还能保持理智清醒。没人愿意为强迫喝到吐了,差不多就得了。就跟酒精咖啡需要把握一个度一样,我们喝酒的量,也需要把握一个度。

人的需求创造市场,然后商家去迎合市场。而不是绑架民族文化,让人去适应一个老旧的、迟早被淘汰的市场。人之所以热爱酒精,无外乎是借其抑制神经的活动,在精神上感受到轻松和自由。

除了休息日那短暂的时光,打工人又必须让自己处于清醒状态。所以,我们又极度依赖咖啡因,对其上瘾,这是最廉价的兴奋剂。喜爱与上瘾之间,只有一条混沌的分界线,稍不留神就会产生依赖。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最恰到好处的微醺。生活艰难,恰到好处的微醺能帮助我们短暂逃离压抑,享受异于平常的快乐。这是一种理性的放纵。

把酒倒满

清醒时,我们有很多想说又不敢说出口的话,微醺状态下,就都畅所欲言了。这是一种短暂的释放。

我们每天总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表达。而带一点微醺的酒意,能将这种抑制力稍稍减弱,释放内在压抑的真实情感。却又因为咖啡因的功效,而不失分寸。生活需要不断注入液体燃料,促进血液循环,让大脑皮层的神经活跃起来,驱散内心的重重迷雾。这是永恒的需求。

最近,酱香拿铁火了一波。酱香拿铁抓住了广大受众的社交需求:炫耀、卖弄,或是会心一笑的调侃。我喝不起茅台,还喝不起你瑞幸?

普通中国人,除了打工,就是发朋友圈。但发朋友圈需要素材,素材可不好找。出去旅个游,动不动几千上万。就连拼单个下午茶,也得大几十打底,总不能光喝茶不吃东西吧?

9

我没去尝试酱香拿铁。到现在为止,我也没去瑞幸消费。前几天却去过星巴克,点过拿铁。这杯拿铁,牛奶占了七成,咖啡是陪衬。我明白,酱香拿铁的营销,我没参与。没必要为0.5%的酱香酒去消费瑞幸。星巴克的大堂,我可以和朋友畅谈。瑞幸,没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文化   祭祀   葡萄酒   中国   现代社会   社交   清醒   古代   现象   中国人   需求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