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差钱,强烈建议中老年人:常吃5种食物,强过天天吃保健品

黄大爷今年65岁,跟老伴儿张阿姨结婚已有40年,近日张阿姨却要跟他闹离婚。细问之下得知,原来黄大爷自2015年确诊了糖尿病,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保健品,自此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在销售人员的长期洗脑下,黄大爷认为保健品可以抗癌、治疗糖尿病,几乎包治百病。8年里,黄大爷持续购买高价保健品,在经济不宽裕时即使是借钱也要购买,至今,在保健品上的花费已有40万。然而糖尿病却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还在加重,张阿姨多番制止黄大爷购买保健品无果,心灰意冷才提出了离婚的想法。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的条件下,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五花八门的保健品也应运而生。近年来,得益于保健品行业的大力宣传,“吃保健品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保健品市场也呈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前景可谓“一片繁荣”。

然而,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消费者投诉事件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保健品类产品的投诉率接近30%。

一、5000多名老年人被骗6500多万,这场“保健品”骗局告诉了我们什么?

2022年底,某市一警局侦破一起特大保健品诈骗案,该犯罪团伙以老人为目标,高价贩卖假冒伪劣保健品。作案团伙先在网上以夸大的疗效、极低价格吸引老人填写个人信息,在货到付款时,却以曝光隐私信息、冻结养老保险等要挟老人高价购买保健品。

直到一位老人不堪被威胁,愤然报案,才引起了警方的关注。在一系列调查取证后,警方逮捕该犯罪团伙约91人,捣毁诈骗窝点4个。经统计,该案件受骗老人5000余人,遍布20个省市,涉案金额6000万

诈骗团伙惯于把保健品包装成“灵丹妙药”,抗癌、降脂、降血压,在他们口中都是常规疗效,还吹嘘保健品成分是千年灵芝、鹿茸等等昂贵药材,继而以高价售卖。被骗的老人对其效果并不持疑问态度,更多的是对价格过高的不满。由此可见,我国中老年群体对保健品的接受程度之高,需求之大

同时中老年人在网络环境中,处在较为弱势的地位上,很难甄别信息的真实度,容易遭受网络诈骗。

最重要的是,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一种误解,认为保健品是用来“治病”的,当然,这与某些商家故意夸大其产品功效有关。严格来说,保健品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这些功效,根据保健协会的定义,保健品是一种调节特定人群身体机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的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补充某种维生素或者矿物质。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其实提供维生素、矿物质的功能,我们的日常饮食就可以提供这项功能,只要对食物中所蕴含的成分有一定的了解,并不需要依赖保健品

二、如果不差钱,常吃这5种食物,比天天吃保健品强

据《中国社区医师》调查研究显示,50~60岁是中老年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四种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现代营养学的调查研究证实,这些疾病都与营养不均衡有关。比如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使得动脉硬化程度加重,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因此,健康的饮食,是预防和延缓疾病有效、经济的手段。对中老年人来说,“三分治、七分养”则更为重要。步入中老年,机体逐渐衰老,元素丢失严重,食物中蕴含丰富的元素对机体有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有五种最适合中老年的食物。

西兰花——抗衰老

西兰花是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蔬菜,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叶酸、钙、铁、钾等营养元素,还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硫化物、类黄酮、异硫氰酸盐等。这些成分通过抗氧化、抗炎、促进DNA修复等机制,可以发挥抗衰老的作用,这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是有帮助的。

除此之外,西兰花中含有硫化物,可以促进体内葡萄糖代谢,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抗癌的作用。

鱼肉——优质蛋白质

我们常吃的鱼肉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并且在肠胃中易消化,吸收率极高。它的胆固醇含量很低,众所周知,高胆固醇的摄入容易导致血管硬化,低胆固醇的肉类更适合中老年食用。另外鱼肉中还含有ω-3,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冠心病、脑卒中疾病的发生风险。

豆腐——抗氧化

豆类除了可以提供良好的蛋白质,还富含一种抗氧化物质——“异黄酮”。我们需要知道,氧化是一种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与氧气结合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如果自由基不能被体内的抗氧化剂消除,就会对身体的细胞、组织、器官造成伤害,导致衰老。

也也就说,“氧化”就意味着“衰老”,而豆类提供的抗氧化剂则可以有效地消除自由基,减少了氧化对身体的伤害,从而延缓身体的衰老。

圆白菜——富含维c、纤维

这种食物的维生素c很丰富,维生素c可以减少铁离子在胃中被氧化,从而促进铁的利用率和吸收率,防止贫血、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症状。实际上,维生素c是人体必备的一种元素,它还富含膳食纤维,它们能够通过肠道,不被消化吸收,但能够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食物在肠道中的通过,从而促进排便,让消化系统保持健康。

胡萝卜——抗衰老

胡萝卜中大量的胡萝卜素可以促进肝脏内胆固醇的代谢,加速胆固醇的转化和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血液的作用,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膳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其中的胡萝卜素还能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这是一种免疫细胞所需的基本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如此看来,这些食物在日常中极其常见又易获取,与保健品相比价格也实惠,如果不差钱可以选择适当进食这几种食物。

我们有句成语叫“过犹不及”,以上食物固然是非常适合中老年群体,但养生不可急于一时,逮住一种食物猛吃,反而会获得反效果。比如膳食纤维食用过多,会导致钙的流失,肉蛋吃得太多会导致铁的流失,毕竟膳食讲究的是营养均衡,科学搭配,切不可盲目乱吃

三、一日三餐到底该怎么吃?医生提醒:少做无用功

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大多是早上随便对付甚至直接不吃,中午又随便吃吃,晚上聚餐大吃特吃,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饮食习惯。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要参考一下几点建议:

早餐不能省,时间要固定

不吃早餐有许多危害,特别是对于机体已经开始退化的中老年人,容易引发多种疾病,造成低血糖、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等。因为当我们睡眠时,身体仍然在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能量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且身体内的能量储备会逐渐消耗。

此时早餐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如果不吃早餐,身体就会缺少能量导致血糖过低,对于机体已经衰退的中老年人,更有可能引发疾病。

总而言之,消化系统在人体睡觉时仍旧在工作,直至6、7点才能休息一会儿,因此早餐不宜过早,最佳进食时间在8:30~9:30。针对中老年人而言,早餐吃适量的新鲜水果或者蔬菜,100g碳水化合物,加上豆类制品最佳,部分水果和豆类中的可溶性纤维,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而像豆浆、豆腐脑等,可提供低脂的优质蛋白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糖患者早餐时不要空腹喝粥,因为淀粉经过烹煮后,变成糊精,可使血糖迅速升高,喝粥前最好吃点别的主食

午餐要精细,搭配要均衡

作为一天中最为重要的一餐,吃不好,还会影响日常的工作状态。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午餐摄入总量应该在300g~400g左右,根据个人体重、年龄可做适当调整。在饮食搭配上,可遵循“四四三”的饮食原则,精食四、粗食四、虚食三的比例来搭配饮食。

精食是指经过了精加工,去除了大量营养的食物,比如大米、面粉等,这是因为精食通常含有较高的糖分和脂肪,而缺乏纤维素等饱腹物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能够为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但过多食用也容易引起血糖波动、肥胖等问题。

粗食是指保留了较多的天然营养成分,未经加工或者加工极少的食物,比如玉米、燕麦等。粗食含有更多的纤维素和饱腹物质,有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可以减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使人更容易产生饱腹感。所谓虚食是指热量很低的食物,比如椰子、黄瓜、番茄等。三大类的食物,各有优劣,且优缺互补,因此都需要适量食用,按照比例搭配。

晚上要少吃

胃不和,卧不安”,如果晚餐过量,就会使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导致身体无法放松,进而影响睡眠,容易引起失眠、多梦。此外晚上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咖啡、巧克力等,容易刺激神经系统,也会影响睡眠。具体吃多少以个人的年龄、体重、运动量而定。但建议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比如蔬菜类控制在250g、主食100g左右。

晚上可吃些鱼类,选择易消化、低脂低糖食物。不过尽量不要进食甜点等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晚餐的摄入量应该占全天的30%左右。因为这些食物会引起血糖水平剧烈上升,刺激胰岛素分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增加能量储备,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除此之外,晚饭也不宜吃得过晚。美国一研究团队发现,晚餐推迟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增加,胰岛素 AUC(反映胰岛 β 细胞功能)降低了 6.7%,葡萄糖 AUC(餐 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升高 8.3%。简单来说,就是晚餐时间越晚,胰岛素水平或越低,最佳时间是在晚上6~8点

参考文献:

【1】《保健品行业的犯罪规制》检查风云 2023第9期

【2】《调控血脂从合理饮食开始》饮食科学 2022.11

【5】《晚餐夜宵化易诱发多种疾病》陕西档案2022.11.0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保健品   食物   中老年人   胆固醇   膳食   中老年   维生素   早餐   能量   身体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