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持续加码促消费!市场暖意涌动

3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箱’约那达慕休闲周末游”后备箱市集在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热闹开市。本次后备箱市集将持续4天,设置了大众市集、体育竞技、文化娱乐、城中露营、“箱”亲相爱角等区域,推出精彩时令活动和特色风味好物,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夜购、夜食、夜秀、夜游。
人民图片

当前随着旅游持续升温,重庆餐饮市场迎来了全面复苏,各种中餐、火锅、串串新店纷纷开业亮相,消费持续旺盛。图为重庆市南岸区,市民在一家特色火锅店里用餐。
中新社发李洪波摄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商务部将2023年确定为“消费提振年”,3月是“全国消费促进月”。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各地近期出台多项举措,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和增长。

各地“真金白银”促消费

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地通过密集发放新一轮消费券、开展促销活动等方式,以“真金白银”加快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在苏南苏北,“苏新消费·春惠江苏”系列活动正在开展。3月中旬至5月初,江苏将累计开展14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发放1.2亿元惠民消费券及35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推出5项省级重点活动以及13个设区市“一市一主题”消费促进活动。

在齐鲁大地,“2023山东迎春消费季”活动正在进行。3月至5月消费季活动期间,山东将发放政府消费券4亿元,参与打折让利的企业达到15万家、平台商户85万个,金融机构也配套推出支付优惠,有望带动客流增长20%左右。

在东北吉林,“全民消费季”活动于不久前启动。全省各市县将联动开展全领域、多业态大型促销活动近千场,各类商贸企业、文化场所、旅游景点、电商平台等上千家企业联合参与,适时精准投放消费券,持续开展让利促销。

……

梳理近期地方促消费举措,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评价说,地方促消费过程中注重帮居民蓄积发力消费的内在实力;注重从宏观层面和产业领域增加就业、提高薪酬。在扩大生活性内需的同时,地方也在加力扩大生产性内需,使内需增长源大幅增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地方通过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丰富产品供给等多种方式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呈现出便利化、特色化、多样化等特点。

刘向东进一步介绍,便利化在于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流程、改善消费环境,出台相应的消费便利化措施,让居民消费更加便利高效;特色化在于各地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实际打造不同的特色商业街区、推出特色的消费场景,用足用好当地文旅创意等资源,培育特色餐饮民宿等新业态,开发更具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等;多样性在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居民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特点,各地持续优化供给体系,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地方如何因地制宜推出促消费政策?刘向东认为,鉴于很多商品和服务消费依赖特定的时空场景,各地在促消费方面可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水平、产业优势、消费升级特点等,建设一批符合当地居民需求的消费集聚区。

“同时,结合因城施策的需要,有效释放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潜力,因地制宜鼓励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促进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刘向东说。

消费市场回暖态势明显

地方“真金白银”促消费,效果如何?

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举措持续发力,居民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市场回暖态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较2022年12月同比增速-1.8%大幅改善。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0409亿元,增长5.0%。

此外,国家信息中心在分析全国生活服务类商户经营情况后发现,生活服务业经营活力和消费活力均在快速增长,3月日均指数分别比去年12月提升25.4个点和36.9个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3月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消费看,今年春节以来消费市场呈现良好态势,旅游出行、餐饮零售等服务消费大幅回暖,为一季度乃至全年消费创造了良好开局。

未来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增强消费能力、挖掘消费潜能?

宋向清认为,可着眼于全面构建消费体系,细化饮食、服装、出行等不同消费领域的消费促进政策,建立覆盖居民全生活周期的促消费循环系统。例如,不久前山东省烟台市提出实施“十大促消费工程”,在全市构建全面多元的消费促进体系,实现了促消费政策在居民生活服务领域的全覆盖。

同时,宋向清认为,需选准促消费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推出具有针对性的促消费政策。多地对此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河南省郑州市将家电、家居、汽车和住房作为促消费的重点,在补贴、信贷等方面出台若干针对性政策。

此外,在宋向清看来,还要注重消费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消费市场培育,引导居民科学消费,让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例如,有地方高校计划开设消费学课程,培养学生科学消费观,营造理性消费的社会氛围。

刘向东建议,未来可进一步消除妨碍消费潜力释放的限制性措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消费制度环境。进一步放松住房、购车、文娱等妨碍自主消费的限制,鼓励放开酒吧、咖啡店、轻餐饮店等“外摆位”限制,在条件具备路段适当设置夜间临时停车点,允许市场主体在商业用地红线范围内依法依规开展促消费活动。

“同时,强化消费市场秩序监管,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及时响应消费者维权申诉,用好12345等消费者维权热线,做好对商品和服务供应质量的监督处置,积极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刘向东说。

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意识到,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社会消费的重要一环。记者注意到,不久前,由中国消费者者协会发布《2022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去年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为78.81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

增加居民收入是促消费关键

从政策层面看,除了一些短期的刺激举措以外,想持续扩大内需、拉动消费,需要在哪些关键环节发力?

宋向清认为,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的关键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薪酬水平。应尽快提高个税起征点,要加快家电、网络、通讯等基本消费品的升级步伐,对新能源汽车、家电、手机、电脑等要通过补贴、减税、派发消费券等进行消费引导,助力全社会居民消费品的迭代升级。

刘向东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推动消费持续回复和提质增效,关键是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在刘向东看来,首先应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帮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鼓励创造创新工作岗位,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举措,增强劳动者就业稳定性,逐步引导提高劳动者工资薪酬。尤其是提高消费倾向高、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做好稳价保供工作,缓解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带来的压力。

“同时,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激发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村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活力,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刘向东认为,挖掘消费潜能关键是搞活经济,促进经济整体性好转,为劳动者提供增收的机会。

居民消费能力与其收入水平息息相关。记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中国城市报记者:邢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市报   内需   暖意   举措   居民收入   群体   居民   特色   政策   地方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