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不用怕,医圣名方巧治寒热交错

有一种人的体质比较特殊,他们平时比较容易怕冷,身体比较虚弱,经常感到腹部冷痛、夜尿多、大便稀薄不成形,腰部、臀部、下肢不温。看着是一些寒症,但如果给他们选一些温阳的药来补身体或者进食一些性质厚热的食物,却很容易上火,出现口腔溃疡、脸部长痘、牙龈肿痛、脱发、烦躁易怒、失眠、眼干眼涩等一系列问题,甚至还出现了流鼻血的情况。

像这种身体下半部分畏寒怕凉,吃进补的药又容易上火,我们称为上热下寒体质,这时候我们的身体寒热交错。既不能简单的进补、又不能一味的散寒。而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中医认为多是由于中焦瘀堵所致。

脾胃位处中焦,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如果脾胃功能减弱,运化不利,升降失调。就会打破上下焦的平衡,上焦之火无法下行温补肾阳,就会感觉腰腹、胃脘、腿脚怕冷;下焦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亢上炎。此时,如果一味地想用寒凉只要去火的话,只怕是雪上加霜,加重胃寒胃痛、拉肚子的情况。

因此,想要改善体寒且容易上火的情况,就要从调理脾胃,疏通上中下三焦入手。

给大家分享一个专治上寒下热的千古名方,栀子干姜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此方具有清上温下、温中暖脾之妙用。

方中栀子苦寒清降,入心、肺、三焦经,功擅清泻三焦之火,,宣散胸膈郁热而除烦,为君药。干姜辛热燥烈,入脾胃,既散脾胃之寒,又温脾胃之阳,为臣药。二药相伍,清上热,温下寒,寒温同化,调和脾胃。上热下寒的问题就会得到改善。

其实在临床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只不过有的人上热的症状比较明显,有的人下寒的症状比较明显,但调理起来就比较寒热同时应对,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最后叮嘱大家,如需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寒热   郁热   寒症   中焦   医圣   栀子   脾胃   体质   症状   身体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