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湾区探访古村落 · 炭步镇塱头村


光宗耀祖800年



下午3点,由花都区的首都新华出发,上风神大道向西,一路笔直地中速行进。

这条道路我闭着眼睛也能将车子开到日落的那头。

因为,来过花都汽车城两次,到过风神大道路边深处的鸭湖村“家乡度假渔村”三十次以上——因为那里有我在国营媒体服务时的老同事张刚老板冯钢老板娘。


可我怎么这么闭塞——这么多年来竟不知道离鸭湖村两三公里的西边,就有一座古香古色规模宏大的古建筑。

它拥有34间书室、18条古巷、17座炮楼、30座屋村首尾相连的古村落。

有记载云,塱头村的起源可以上朔至南宋年间(约公元1140年)。


鸭湖村的张老板,我前前后后来你的家乡度假渔村16年了,你怎么就从未向我提起过你们炭步镇有个古代的“养鸭高手黄仕明太公”?!

鸭湖村的冯老板,从未向我提起过这一带有个“吊鸭节?有个塱头古村落?!


车进炭步镇,再进塱头村。

近在咫尺的古村,躲在弯弯绕的路桥后边。

我们经过“百年木棉树”、“昇平人瑞牌坊”,穿过窄道和石桥,踏进“宣重光门楼”,哎呦喂您哪,一幅大大的水墨画展现在眼前——

广场!荷湖!祠院!宅巷!古树!

这架势,好犀利。


看介绍,你的祖籍在湖北,起源上朔至南宋年间(约公元1140年),南下的祖先们从湖北江夏郡迁往江西,接着迁入南雄珠玑巷,几经辗转,最后迁到现在的塱头村。

从“第七世祖黄仕明”立村始,你由三个亲兄弟分建东社、中社和西社而组成,每个社各长800米至850米,集祠堂、书室、古庙、古巷、古炮楼和民宅古屋群共计388座,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


塱头村在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800多年的风风雨雨,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魅力。

村子于明代时属南海县管辖,在清代则改属广州花县炭步镇。

由于地理位置优好,水陆交通便捷,信息对流通畅,族群学风高尚,涌现出一批批科甲和炙手可热的功名人物。


在下略知,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在这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中国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

而郞头村在明、清两朝多人高中科举,据后人不完全统计,共有秀才15人,庠士10人,举人10人,进士15人。

古代时期的塱头村可谓书墨飘香、人才济济呀。


回到100年前,我都能想象到这里的趁墟及节庆的车水马龙是何等地热闹,省会广州城的大东门也不过如此吧。

可是,可是现在,你却安静得像一位年迈的女教师,三步一书室,五步一祠堂,微笑地立在阳光蓝天白云下,无声地彰显着你往日的知书识礼、收敛有度;富而守道、书香传世。


散记——

古村落的保持、修葺都良好,与今天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值得一游。

没有收费项目。

从停车场往百年古树根的方向去,湖边有间房子——游客服务站,可拿到塱头村的Catalog。


这里的古建筑有看头,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青砖墙、红阶砖铺地,还有表现各种传说故事的人物花岗岩石雕、砖雕、花草浮雕等清晰可见。

民居的滴水、屋脊广泛使用精妙绝伦的灰塑装饰,麒麟、喜鹊、双狮等图案有工匠当年意图表现“争相斗艳”的设计形态。

木门、墙壁、屋顶看样子很坚固,木门包有铁皮,门框边均用花岗石镶嵌,青砖墙内砌入整块石板,屋顶则半尺左右就有一根大圆木,防盗功能良好。


我喜欢看书院书舍。

通过看书院里的实景,去回想我父亲说他堂兄在书院里那个遥远的故事。

我父亲5周岁时与一群堂兄姐同时入学。

我父亲的父亲嘱咐他:先生教什么你就学好什么。“嗯!”

堂兄的父亲嘱咐堂兄:先生讲什么你就学好什么。“嗯!”

某日,堂兄在一堂国文课里怎么也背不出一句五律——

先生说:你怎么这么笨呀?

堂兄学:你怎么这么笨呀。

先生说:系话你笨呀!

堂兄学:系话你笨呀。

先生说:话你呀,蠢(食指点堂兄的额头)!

堂兄学:话你呀,蠢(食指点先生的额头)。

先生说:嘿呀——你真系教唔熟啰!

堂兄学:嘿呀——你真系教唔熟啰。

……书院里哄堂大笑。


这村的大小书舍祖祠有17座,好多!

列名出来:

景徽公祠、南野公书舍、俭斋公书舍、文湛公书舍、谷诒书室、留耕公祠、云伍公书室、耀轩公书室、渔隐公祠、黄氏祖祠、云崖公祠、乡贤栎坡公祠、稚笑公书室、台华公书室、友兰公祠、菽圃公书室、以湘公祠。


每座书舍都有一条边幽小巷,每条小巷都有一个雅稚的名字:

道光里、安居里、农家乐里、业丰里、永福里、福贤里、西华里……

看得出,当地政府下了本钱和力气改善了这里的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修建了通往古村广场的汽车道路、停车场、文化广场、绿化带等设施,使古村的旅游价值提升了。


据说塱头村的原住民基本上都外迁了,但整个村落打扫得非常干净,旧宅、宗祠、书院等都贴上红春联,感觉颇有喜气。

不可否认,投资资金的不足令多数建筑物的内部颓败显现。

由于一度疏于管理以及种种建设性破坏,塱头村的古建筑群一度受到损害,部分古建筑在维修过程中也没有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少屋顶被换上琉璃瓦,地面则添上耐磨砖,一部分建筑是不是原貌已经昭然若揭。

但也不可否认,这座古村的原始形貌的氛围,无商业气息的农象,值得有一天半天休闲的来客静坐良久,或观赏荷花,或慢步阅读几十座古筑,我说的是慢步,不是漫步哈。


听故事吗,这里的民间流传故事中,多是迷信加编造的,不可信。

只是那个“铁汉公黄皞“的故事让我提神兼难忘。

说的是,黄皞生于明代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于明代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科举中进士,曾官至云南左参政、江西布政使司。他为官刚正不阿一心为民。

他时任云南左参政时,正值云南大饥,民不聊生。

黄皞奏请朝廷开仓赈灾,放粮救民,却因奸臣诬告被朝廷黜职遣返,放归故里。

若干年后,当黄皞得到平反官复云南左参政时,明朝正德皇帝为嘉奖其为官廉洁,有意将其家乡的巴江河沿岸一带田地封赠给黄皞,特恩赐他金木鹅一只带回家乡,准他将木鹅放在河中漂流3天,木鹅流经之地,两岸五里以内的田地便归他所有。

黄皞奉旨到巴江河放木鹅,但又不忍心占百姓太多土地,于是暗中找了个小孩潜水把木鹅引入到一口池塘中停下。

据说这只木鹅曾被供奉在黄氏祖祠内,1951年土改时上缴给了广东省土地改革委员会(是不是呀,我父亲其时就是广东省土改委员会的秘书长喂)。


刚才进村时,穿过牌坊左拐,绕着村子的宽敞村道来到停车场,一个挂着五六块不同饭店名称的湖中饭店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它的总名称叫着“美丽山村饭店”。

由于出发时还要在网上完成几件事,没吃中午饭,到这里时已经是下午3:40,我们问店家还营业吗?

听到店家数人齐齐抢答:请坐,马上做。

还听到一位像老板的人对一位穿厨师军装的人说“哈(,)大师傅你掌锅啦”。

好极了,哈大师傅掌锅!

等上菜的时候,当然是坐在餐棚里浏览风景了。

个评:饮食环境很干净,很爽眼,很风凉。

先上来了两个餸:

生炒芥菜,新鲜,好吃!

香煎酿青椒,够火,好吃!

喜欢这里的味道。


今天,我来的今天,和风寂寥,午日平和,鸭群安逸,整个下午静悄悄的。

你很寂寞。

这绿岛这样沉静,邓丽君说,姑娘啊你为什么还是默默无语。

不过,我最钟意的就是游人甚少而景物甚多的旅地,如你。


末了,提个建议吧。

古香古色,你是有了;

若能内秀内润,不亦乐乎。


说路线,塱头村美丽风光与人文底蕴自驾线路:广州北-机场高速-蚌湖转西二环-炭步镇-郎头村。

从广州机场高速向北驶,到蚌湖出口时右转西二环,交了买路费后,掉头向西行,是走广清高速到花都区风神大道炭步镇,还是沿沈海高速西行到炭步镇,两个选择随你定。

塱头村位于炭步镇西南面两公里处。

从炭步镇去塱头村,只有一条窄路。

沿着这条路的上方,有一条怪怪的天道,我们议论开了,有人说它是水渠,有人说它是轻轨。

还未有结论,就到了塱头村的牌坊了,


PS,塱头村的牌坊很高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西行   牌坊   堂兄   科举   风神   云南   进士   广州   公元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