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解密第四十福地之钵池山

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处。

钵池山,位于淮安市中心区东南。因山而得名,因水而生灵。“盘纾凹曲,形若钵盂”,所以,人们称其为钵池山。

钵池山是道教名山,但是,真正使钵池山在历史上闻名的,却是佛教。

据史料记载,早在北宋乾德元年(963年),高僧玉海就在钵池山兴建了洪福寺(景会寺前身)。元明之时,香火盛极一时。特别是在明代,景会寺(一作景慧寺),成为淮东名刹,文人墨客题咏极多。而且,钵池山高僧云集,仅《钵池山志》就收录18位。而道教方面,除了传说中的王乔炼丹遗迹外,只有一个乾元道院,规模也有限(“构屋数椽”)。同样在《钵池山志》中,仅收录一位道人名姓。两者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钵池山是源于道家而兴于释氏。

登山远望,映入眼帘的是山子湖,湖水清浅,莲叶飘飘,红蕖袅袅,白鸥时高时下,渔帆乍隐乍现。湖畔芦荻萧萧,垂杨曳曳,有板桥可通渔村人家,好似一派典型的水乡风光。湖心有爱莲亭,始建于康熙五十三年。亭内供奉着传说僧人从云台山背来的观音像。亭周围广植莲花,菱莲争香,相映成趣。乾隆初,黄达《游爱莲亭记》说:“距淮阴城北十五里,水流潆洄,树木相蔚,有亭翼然,参差掩映,厥名爱莲,盖取周茂叙诗意而颜之也。”

后来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黄河大水从淮阴老坝口冲刷而下,山子湖因而淤平,水中的爱莲亭、山上的景惠寺全被冲毁。只有阅年老松和蔓蔓荒草守护着丹灶遗迹。景惠寺的千尊佛像也只剩下一尊“趺坐黄土中”。光绪年间,重修景惠寺,但规模已大不如往昔了。

因此,乾隆年间的那次洪水,对钵池山的破坏非常严重的,山子、邱家二湖被淤,等于湖光山色已去了一半。更为要命的是,此后大清由康乾盛世转向衰落,因此,尽管景会寺历代众僧努力经营,非但未恢复元气,反而在民国以来不断的战火中消亡,连钵池山本身也被当作建材被大量采掘矿石而夷平。

时至2005年,政府筹建为公园,占地1800余亩,是淮安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为淮安市区已建(或者在建)八大1500亩及以上公园之一,也是江苏省第四届园博会会址。

王乔,即王子乔,也称周公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赋性闲静,喜好吹笙,常被凤凰和鸣之乐声环绕。他才智过人,15岁就把晋平公使者叔誊问得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后因政见与他的父亲不同而出走,浪迹于伊、洛二水之间,拜浮邱公为师,在嵩山学道三十余年。道成择地炼丹,到淮水下游,发现了“幽远闲旷”的钵池山。公子乔便筑起炼丹台,在台下挖了丹井,井水清冽甘甜。金丹炼成后,饲鸡犬,鸡犬化成凤和麟,公子乔便驾凤携麟升天而去。

钵池山

王子求仙入此山,九华炼就谢人间。

吹笙七月归何许,跨鹤千年竟未还。

缑岭閒云空渺渺,钵池流水自潺潺。

共言丹灶多遗饵,可与颓龄复驻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福地   嵩山   淮阴   淮安市   光绪   名山   赋性   道教   乾隆   洞天   遗迹   公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