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栋建筑,忆一段历史 青岛天主教堂

雨果说,人是城市的灵魂,那建筑就是城市的躯体。

那一栋栋风情各异的老建筑,巍然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城市的一段段或兴旺、或衰败、或荣耀、或屈辱的历史,岁月抹不掉他们的光辉,却赋予了他们愈发醇厚的历史底蕴。

今天一早醒来,看到外面阳光灿烂的,天气非常好,丝毫感觉不到冬日的寒冷,反而像是初春时节,由于疫情的原因,在家里好长时间没有出门了,今天决定带着家人到海边散散心。

我们第一站就来到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浙江路15号的青岛天主教堂,虽然来过好多次,但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众所周知,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3月,德国政府以“曹州教案”为由 ,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胶澳租借条约》,根据条约,青岛大部分地区沦为德国的殖民地。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青岛早已垂涎已久的日本军国主义随即对德宣战,取代德国占领青岛。1919年,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在青岛沦为德国殖民地的年代里,德国人在青岛修建了很多欧式建筑,并且在青岛回归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文化方面对青岛仍有较深的影响。

青岛天主教堂,被誉为青岛“城之瞳”,顾名思义,它是一座天主教的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

教堂根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关于设计师是谁,有不同的说法,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一说是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设计,而还有的说设计者是德籍神父阿尔弗雷德·弗莱波尔,施工管理本由克莱曼神父负责,但他不幸于1931年9月份病逝,教会转而将施工管理交由毕娄哈负责,教堂最终在毕娄哈手中竣工。

教堂塔身高达56米,原本计划建造高度一百米,但好巧不巧,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为尽快竣工,不得不修改图纸,最终建成了现在的规模。

教堂建筑使用了大量的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作为主体结构,主入口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

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装饰采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风格,色彩绚丽的玻璃上描述的是天主教的总领天使圣弥厄尔勇斗恶龙的故事,长着金色翅膀的总领天使圣弥厄尔,手拿一杆刺枪刺向被踩在脚下的恶龙,彩色玻璃上面的人物形象都来自《圣经》故事。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后面设有两个大祭台,四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像壁画,灯光炫目,庄严美观,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天主教堂当初建造时使用的是有很多色块的彩色玻璃,但在2013年整修时找不到当时的图纸,也没有资料可查。现在这些彩色玻璃是完全按照百年前欧洲的工艺和材质在国内手工制作而成,然后用铅条把不同颜色的玻璃拼接起来,形成图案。为了防止被酸雨腐蚀,外面还加了一层透明玻璃。

青岛天主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建国前曾是山东省最高的建筑,同时也是近代宗教建筑艺术的杰作。2006年5月25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整修一新的天主教堂作为青岛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之一,不仅恢复了宗教活动,而且作为一座优秀的建筑文物对外开放。教堂每天都会开放,但开放时间均在弥撒时间后。

现在晚上会有灯光秀,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查一下时间,夏天的时候我们去看过几次,真的挺好看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天主教堂   青岛   天主教   祭台   建筑   哥特式   德国   教堂   宗教   时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