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市场”需求的各类创新本质与价值规律

我们为什么要提创新?创新到底从何处开始?创新的内容和内在规律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经常萦绕在创业者及每一个想把事业做得更加成功的人心头。

在农耕文明时代,创新就是基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进行工具的创造和方法的改进与提升。比如耕具从石器变成铁器,这样可以让耕种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而耕种的方法创新及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会进一步推升农业生产总产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对于人类来说,文明的进步背后总是伴有创新的影子。

现代西方的崛起离不开工业化的发展,而工业化的发展,则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那么科学技术的进步源于什么呢?

早期,是由于近代西方航海大发现,为了更迅速地占领海外的资源,需要有更大吨位,更强动力,更安全可靠的船舶去实现这个目的。于是在市场的驱动下,西方皇室开始组织人力及聪明的大脑,去研究思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了蒸汽机,可以为航海提供更强大的机械动力,而与之相关的制造技术也同时发展起来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技术和科学创新源自于市场需求的推动。

由于科学成果的巨大价值,带动了西方工业的进步,同时助力政权到海外开拓殖民地。于是政府开始专门出资,成立大学与研究机构,全职养起来了一众科学研究人员。当这个群体开始脱产,且全面发展的时候,诞生了科学及相关的工程技术。所以后期的创新,有一大部分比重,是来自于科学家的兴趣及对于某个科学问题谜团的求解。

直至今天,人们依然在兴趣研究与市场需求之间在摇摆。而创新应该基于什么,不同的视角,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而不同的目标,则会带来不同的价值与格局,比如以市场为基础,那么更可能趋向于场景、客户与流量创新。如果是基于兴趣及课题的研究,那么创新可能趋向于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及工艺流程创新。

无论是哪一种创新,对于人类的发展及整体生产力的提升都是巨大的。

进入到新时代,由于市场经济已经进入到较高发展水平,基于社会的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教育创新及基于存量资源、要素及信息的人工智能创新、大数据创新及算法创新,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本文的目的,与大家分享的是,如果基于全市场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去研究创新的逻辑、价值与规律,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相信这对于想要创业或者致力于创新研究的朋友们会有一定的启发。

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而咱们中国也已经完成了基础的工业化。接下来如何才能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及全社会如何走向更加发达的后现代社会。

重要的应该就是思考如何将创新注入经济体,将创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底座。所以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传统商品经济与新兴经济之间的特征,进而梳理创新的环节及创新的价值规律。如下图所示:

市场创新规律

传统市场经济,对于经济规律及供给和需求的研究,相关理论,可谓汗牛充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内容越来越向着更高维度发展,也就是说商品和供给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升级和迭代,所以传统市场经济也在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新经济的出现,新经济现象也层出不穷,商业模式也是不断翻新,什么“风口对了,猪也能飞上天”、“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等等。

所以基于时代变化,本文总结了面对不同经济市场的市场规律,则需要不同的创新模式与之对应,并且相关的体制和机制,可能也要面临调整与改变。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间,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个人来讲,如果能在这中间,找准自己的定位,亦应该能发挥个人的商业价值。

本文从三个维度来分析。

第一个维度是基于传统市场经济形态。也就是商品的生产制造和服务消费的体验。这两类市场最显著的特点是成本会随着收入的递增而线性增长,也就是说当我们生产销售一件商品或者体验一项线下服务,都会受制于“产能”。

比如生产一辆汽车,或者一部手机,当初始投资给定,我所能生产的商品数量是有限的,如果要增加商品生产,则需要扩大投资。同样,服务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开一家理发店,时间给定的情况下,理发师数量会决定每天能服务的人数,如果服务大幅度提升,我们就需要增加理发师数量,这样成本也会同时增加,且经常有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

而随着规模的增加,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规模和效率的关系出现改变。规模一旦增大,管理难度及组织效率就会明显影响生产效率,所以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就出现了。这是传统经济市场的拐点,继续投入扩产会带来边际成本的增加。

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组织,如果想在给定投资和市场的情况下,提升产能或者降低成本,那么就只有通过提升效率来获得利润增长。所以这类市场的创新主要从效率创新方面发力。

而在效率创新方面,会关联生产制造设备及生产工艺,所以创新的重点就直接演变为工程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创新。而目前咱们国家相对来说,重点发力的应该是在工程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层面进行创新。这样可以增加我们传统经济市场的韧性及大幅度提升经济质量。

第二个维度是基于新兴经济市场形态。这个市场主要是基于流量和内容进行创新,也是咱们中国这近十几年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领域比较典型的特征。流量是用户,内容是产品,产品与用户之间就是产品经理。

而一个科技互联网产品,一旦商业模式验证是可以形成商业闭环的,那么它最大的成本投入就是维护及开发人员的扩增和用户市场的投放。但基于互联网商业的特征,也基于中国用户接纳的习惯,早期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先使用后形成用户规模,再考虑商业变现。

所以,基于上述原因,新经济市场,前期在验证商业模型及之后的开发投入和用户获取方面的投入,都是沉没成本,投资进去之后,无法及时带来收入。

而当用户规模开始增长,有了可行的商业变现路径之后,会给投资人带来信心。此刻维持新经济主体发展的核心来自于资本的持续支持和收入规模的持续放量。这个时候的拐点便是收入规模开始持续扩增,被认为经济模型进入了较为成熟的时期。

随着进一步的用户规模扩增,产品会向平台化发展,并且在细分用户领域形成垄断,边际成本递减,平台开始探索发展的边界,进而延伸自己的商业触角。无论是新互联网产品的挖掘,还是通过资本投资带来优势的延续。

比如腾讯早期基于QQ及后期的微信、游戏等、B站基于兴趣调性及UP主的运营机制提供海量的学习内容与兴趣产品、小红书的社群及种草等等。新经济商业也从大众普惠市场,标准化的用户到细分领域用户的挖掘与变现,通过大数据技术及相关的AI技术,链接商业广告或商品进而变现。

此时,创新的核心都是基于用户研究及用户相关的场景,所以客户创新、场景创新、运营创新及内容创新为新商业的本质。谁做得优秀,谁便会成为主角。

第三个维度是基于创新市场本身。从计算机硬件到软件,从服务器云计算到大数据人工智能,从5G通信到半导体新基建。这个市场带动了人类进入新的一轮革命,带动了全球经济增长。其最大的特质在于投资时间长,周期跨度大,产业链全球化,资本投资重及带动作用强。

所以,此类创新一般开始是基于大学实验室,或者理论性,原创性技术进而推动产业创新,非常重视基础科学方面的创新。比如新材料技术、化学和物理理论层面的科学创新,这需要很好的科研环境,科学设备和仪器及相关的人才制度和成果转化制度,知识产权制度。

由于此类产业投资,产品开发周期长,风险大并且周期长,所以也需要在创新资本及创新投资方面进行支持。有上述保障,那么我国的技术创新,就能进入高速发展。

由于摩尔定律的限制,半导体技术已经进入极限。人类需要下一个突破性的技术,带领人类走向更高维度的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或许是生命技术、航天太空技术及机器人技术,未来我们想要引领人类的发展,就必须在这些方向,进行提前的布局和投资。

以上,通过对传统市场经济和新兴市场经济及科技市场本身的特点和创新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对于在商业创新或者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全面了解自身未来定位的朋友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备注:分析模型系作者原创,欢迎交流,喜欢的可以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价值规律   经济   维度   市场   市场经济   本质   需求   传统   规模   科学   商业   用户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