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逆袭的金钥匙:“减法”饮食与自我疗愈

人常说,40岁前人找病,40岁后病找人。人到中年,健康滑坡似乎在所难免。

事实上,很多一身焦虑的中年人,确实正在面临着健康危机。他们一边提醒自己要养生、要锻炼,一边吃着最方便的食品、熬着最深的夜;一边叹息着日渐增长的血压、血糖与体重,一边身不由己地走进中年发胖、代谢症候群、慢性病的恶性循环。

怎样才能跳出这一怪圈呢?“世界预防医学领域天才中的天才”杨定一博士说,我们每一位都可以透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来改善体质,将自己从不健康带回健康。

继现象级著作《真原医》之后,杨定一博士推出其姊妹篇《疗愈的饮食与断食:新时代的个人营养学》(以下简称《疗愈的饮食与断食》)。这本书颠覆传统饮食认知,揭示了现代人饮食营养的奥秘,引导读者掌握个人营养前沿科学,了解抗老减糖核心原理,从而远离慢性病困扰,拥有疗愈身心的高阶智慧。

打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通过“减法”饮食实现自我疗愈,达到调整内分泌、恢复代谢灵活、改变慢性病体质的目的,走上真正的健康人生路。

01 饮食要用“减法”?胰岛素阻抗有话说

杨定一博士特别重视“胰岛素阻抗”这个概念。他认为,人们所有后天可得的慢性病,比如癌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无论源头、病程或结果是什么,都不可避免地与胰岛素阻抗相关。

一提到胰岛素,人们自然会想到降血糖。但胰岛素最主要的功能不是降血糖,而是将身体通过饮食获得的营养运送到细胞中去使用,从而帮助建立身体组织的正常运转;同时,它还让肝脏将多余的糖分转成肝糖和脂肪储存起来。这一过程,会让被饮食刺激升高的血糖自然降下来。

也就是说,胰岛素其实是推动身体转换营养和能量的核心荷尔蒙,它就像一把开启细胞大门的钥匙,让营养进入到不同的细胞里。

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缺乏胰岛素,这就意味着缺少了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所以营养进不去细胞,患者血糖升高,人变消瘦。一旦注射了胰岛素,就好比拿到了钥匙,细胞大门重新为糖分而开,血糖自然降下来,人也就获得了正常运转的能量。

一般人是不缺胰岛素的,因为饮食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但如果我们频繁进食,胰岛素就会持续分泌,慢慢地,细胞不再对胰岛素产生反应,好比细胞从里边反锁的门,即使有钥匙糖分也进不到细胞中。于是,血液中糖分越积越多,血糖居高不下。这就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症候群的开始。一个人的代谢如果是灵活的,身体就会精力充沛,不仅可以承受繁重的身心劳动,就算累了,也能通过休息很快恢复过来。但如果代谢僵化,就会形成代谢症候群,出现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症状,慢性炎症、慢性病和提早老化等都之密切相关。

杨博士说,胰岛素阻抗反映的,是体内长期营养过剩的情况,所以需要对饮食做“减法”,通过调整饮食来减少对胰岛素的刺激,才能改善胰岛素抗阻,逐步恢复代谢灵活性。

那么,怎样给饮食做“减法”呢?

02 吃什么很重要?其实“不吃什么”更重要

近年来,养生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人们更多地在探究吃什么才能更营养、吃什么才能更安全,杨定一博士却说,其实和“吃什么”相比,“不吃什么”更重要。

20世纪50年代,生理学专家安塞·基斯提出“饮食脂肪 心脏病”理论,指出饮食中所含的饱和脂肪会沉积在血管壁,从而引起各种血管硬化、堵塞和心血管疾病。

几十年后,科学家重新检查安塞·基斯的理论依据,发现其背后的证据链并不完整。进一步的研究则证明,被认定最糟的天然饱和脂肪对健康是有保护力的,摄取足够的饱和脂肪,反而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而真正对胰岛素产生强烈刺激的,是碳水化合物。

可是多年来,人们不仅在主动放弃饱和脂肪的保护,还自觉提高了淀粉类食物的比例,用更多的面、饭、面包等主食来满足热量需求。而食品业为了刺激销售,又用大量的糖和植物油来改善食物的口感,过度加工的食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杨博士告诉我们,要想通过饮食疗愈健康,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控糖”来减少净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

“控糖”,就要拒绝过度加工的食品。过度加工的食品中,大量的糖、植物油、盐、人工调味料、香精及促进口味的添加物,会让人们愈吃愈想吃,也愈习惯吃,最终改造人的行为、大脑和身体,让人成瘾。

“控糖”,就要少吃淀粉类的碳水化合物。我们要控制的是糖和淀粉,这些东西都是会带来热量,刺激胰岛素的净碳水化合物。实验表明,精致的白米、白面是主要升糖食物,其中稀饭升糖最快。

“控糖”,还要做到吃饱不挨饿。健康地吃饱才能减少饥饿素的分泌,为此杨博士给出了健康的饮食结构食谱,那就是吃“好脂肪”,少吃米、面类主食,适量吃蛋白质,多吃新鲜时令蔬菜,同时守住先吃脂肪、蛋白质与蔬菜的进食顺序,减少对血糖和胰岛素的刺激。

其实,饮食简化最单纯的道理就是:如果一个东西有害,就不去吃。只要不吃精制糖,胰岛素就会下降,饮食的能量就不再只往储存脂肪的方向走,而身体里的脂肪也有机会成为能量来源。从能量代谢机制来转化体质,是自我疗愈最容易、最有效的起点。

03 吃多少很关键?其实进食频率更关键

有人把吃零食比做“鬼牵手”,就是说人常常会下意识地伸手去拿零食,根本不会动脑子去想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而且越吃越想吃,根本停不下来。

而频繁的进食,会不断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这样身体的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根本就降不下来。长此以往,身体怎么可能不出问题?怎么可能不走向糖尿病体质?所以说,不吃精制糖很重要,减少进食次数更关键。太常吃,太晚吃,都是问题。

书中说,其实断食是一个健康的选择。给身体足够的不进食时间,才符合身体本来的需要。

因为,断食会促进自噬作用,让身体进入修复模式,为身体带来很大的净化。这既能帮助身体将胰岛素和血糖都降下来,还能让肠道得到调整,同时提高生长激素和免疫力,体重也自然降下来,人会变得非常清爽。

断食分很多种。一般人最容易执行,是16-8间歇性断食,也就是保留8小时进食窗口,另外16小时持续断食;更进一步的是23-1间歇性断食,可以给身体更多休息空间,效果不输偶尔进行的长天数断食;3天以上的断食,则可以汰换老旧免疫细胞,让免疫系统年轻化。

可见,其实人人都可以轻松从间歇性断食开始。因为,光是减去一餐并停掉零食和宵夜,就可以让身体持续十几个小时没有饮食负担,从而有机会得到较长时间的修复;光是让自己用餐之间的间隔时间长一点,就能启动自噬作用,让身体得到最需要的清理。

所以,杨博士建议我们,可以顺着生理时钟执行间歇性断食,从一天三餐减为两餐,再稍做安排就可以做到18-6断食;如果减为一餐,就很容易做到23-1断食。等适应了低糖饮食,身体内分泌、神经回路和能量运用都得到重新整顿,代谢自然就会恢复弹性。

当然,书中也特别提醒,生病的人若要进行长时间的激烈断食,一定要有合格的专业人员从旁协助指导。

写在最后:

人们说,当下是一个人人焦虑、身心失调的时代。要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生命逆袭,一定要从有意识地管理健康开始。

在这本《饮食的疗愈与断食》中,杨定一博士将古人的疗愈智慧、自然疗法和现代西方医学进行整合,从调整内分泌、恢复代谢灵活性、扭转慢性病体质等方面入手,带领我们进入了身心疗愈与意识转化的全新状态。

书中从断糖、断食、肠道健康、运动、压力及睡眠管理等多个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为自己创造一个有益于健康的身心环境,如何帮助自己平安快乐地度过充实的一生。

作为一本现代人的养生指南,《饮食的疗愈与断食》可能做不到百分之百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如果你想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饮食、断食和运动方法,那这本书一定会给到你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碳水化合物   饮食   胰岛素   慢性病   减法   金钥匙   血糖   脂肪   细胞   身体   营养   自我   生命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