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个叫汪口的古村落,心里暗暗遗憾不已,行程安排得太短了

“在汪口的停留时间有些短了,只有两个小时!”走进这座古村落,心里不由自主地嘚咕道。

这些年的旅行生涯,我希望的就是到了一个心怡的好地方,旅行时间能安排得长一点,这样我就能对旅游地可以多一些了解,要不然就会让我有一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抓耳挠腮、隔靴搔痒之感。很显然,这么好的一个古村落是非常适合多住几天、以探个究竟的。

——汪口古村

汪口,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距离婺源县城二十三公里。公元1110年,也就是距今九百多年前,一位叫俞杲(“杲”字拼音[gǎo],形容明亮的意思)的人,率领族人从附近的村落迁移到这里。从此,汪口人便在这里开始了下地耕种、上山采摘,谷中狩猎、河中捕鱼的生活。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汪口村祖祖辈辈的一个优秀传统,就是读书识字、精进学业,入朝为官、光宗耀祖,这也许是汪口村世世代代得以繁衍生息的密码所在吧!

在航拍的取景器中,我看到汪口鸟瞰的画面时就想,俞氏一族没有迁来以前,这里会是个什么样子?两河相夹,丰富的水源,至少庄稼不愁旱;然后呢?河里有鱼,山上有山货有猎物,好一处富饶之地,还是先人们有先见之明……

因为我是地质学专业毕业的,所以特别关注地质灾害,所以航拍的时候,我不免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汪村所处,两河并一河的夹角之处,有没有洪涝灾害呢?回到大巴车上,我赶紧查一下资料,果然查到,在2017年6月25日汪口村一座桥梁被冲毁,但整个村子却大体无恙,整个村子大体无恙?这可多少有些令人费解啊?

直到今天,历史上这个被称为“千烟之地”的汪口村,村中95%以上的住房,仍保留着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看来水患并没有过于影响这里的正常生活,更没有对村子产生严重的危害。至于为什么汪口可以抵御住水患,相信一定有她独特而有效的防洪体系的,而这一点我却没有时间做更深入的了解。

但恰恰要跟大家说的是,正是由于汪口村处于两河夹角之中,在古代就成为了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是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因而造就了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市场繁华、经济活跃的盛况,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徽派古建筑,虽历经近千载沧海桑田,但仍就相对完好保留了下来。

顺便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是超乎寻常的喜欢徽派建筑,并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就是徽派建筑,尤其是蕴含在它“身体”之中的“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技艺。在我看来,徽派建筑表面上的构成并不是那么复杂,甚至很多方面还有一种极简之美,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却是其它绝大多数建筑类型无法比拟的,看了徽派建筑中的“三雕”,你就心中有个大概了解了。我曾在汪口村跟同游的伙伴说:“我大概上辈子一定是生活在徽派建筑中的,怎么这么喜欢徽派建筑,尤其是其中的三雕技艺呢?”我想是觉得,三雕中的每一刀、每一个画面,都有它浓厚的寓意的,而我对这其中蕴含的每一个寓意,都近乎痴迷。

——从俞氏宗祠说起

在汪口村中,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俞氏宗祠了。俞氏宗祠是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俞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建筑格局为中轴歇山式,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长方形,宽15.6米,纵深42.6米,周围高10米的砖墙,占地面积665平方米。由朝议大夫俞应纶(正三品)入宫后省亲回乡时捐资兴建,是一所以细腻的木雕闻名于世的祠堂。

俞氏宗祠为三进院落。门首为木结构五凤楼,歇山顶,青瓦覆盖,俄角高翘。门楼正面,檐下斗拱密布,横枋刻双龙戏珠图案,横枋下面明枋深雕双凤朝阳。门楼里面,前间顶部用木板卷棚,后间平闇天花。由两廊与游亭达正厅,横梁衔接处是围121厘米、高207厘米的石柱;左右作吊柱支撑的垂柱上端,精雕雌雄狮子相对,栩栩如生。祠堂中进三间,前、后进各五间,均有天井,共有柱70根,地面、天池、台阶全铺青石板。前、后进走廊两侧有小圆门通向花园,花园内遍植花卉绿草。

俞氏宗祠以细腻的雕刻工艺见长,凡梁枋、斗拱、脊吻、檐橡、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浅雕、深雕、圆雕、透雕形式的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精美图案百余组,被誉为“艺术殿堂”、“木雕宝库”,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

在前往汪口村的大巴车上,我就听到婺源当地人介绍,汪口村自宋代以来,光考上进士的就有5人、当上大夫的有7人、考上举人的有2人,七品以上文武官员多达36人,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乡,一个至今才500多户人家,一千七百多人口的村子,在古代竟能走出这么多达官才子,我在想,这与俞氏宗祠的影响,是不是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呢?

宗祠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极其深远。婺源尤其是像汪口这样的古村落,特别适合带孩子,或者几个家庭一起带孩子,到这里来一场研学之旅。在研学的过程中,让孩子深刻了解到什么是宗祠文化,它教化的意义及内容在哪里?毋庸置疑,这样的旅行,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教育作用的。

——平静的汪口古村

徜徉在汪口村中,小村显得很安宁,是不是受大环境的影响,我不得而知,如果非要说有游客,除了我们,也就三三两两的吧,剩下的,也就是汪口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或走街串邻,或逛逛菜市场,或忙着活计,或在忙完活计之余,聚在一起聊着外地人都听不懂的家常话题的村民了。我问自己,如果给我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喜欢?我竟一时找不到答案。如果说喜欢,那一定是因为这里有一份难得的安宁,可以让我暂短地放下一切,享受世界“独我”之轻松惬意吧!如果说不喜欢,嘿嘿!有什么理由会不喜欢呢?

到一个地方旅行,第一个层次是拍照摄影、品尝当地美食,第二个层次是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第三个层次是深入到当地人家,进一步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挖掘民间故事,第四个层次看看能否为当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写一篇关于当地的文章,制作一个关于当地的视频。而我的这次汪口之行处于什么层次?这么跟大家说吧,我所处的层次应该就是:“汪口先生,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最近这些年,很多的节假日,我都是在外地度过的,我就是想在这样的节假日里,能捕捉到一些地方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因为喜欢,没有其他理由。亦如就象现在的我,这个中秋,在自己心心念念的婺源度过,在丛溪庄园、在汪口、在江湾、在思溪、在李坑、在彩虹桥、在卧龙谷,每到一处,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在汪口的收获是什么呢?是她的宗祠文化?是她的精神内涵?还是她的什么,我竟然一时无法找到一个准确的描述。

——她们是一老一少,她们的努力、她们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汪口……

这次中秋在婺源,又遇见了阿研,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姑娘,一个难得的“美加才”少女,书法、绘画、文章,样样出色。上一次遇见她,是在她的老家陈坊,陈坊也同样是一个宗祠文化特别深厚的古村落。在她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宗祠文化对后世人们的深远影响,或者说,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某些传承的东西。在她写的文章中,我读到了一种自律、一种奋进、一种争优、一种梦想,这是很不容易的。更让我感动的是,一路有她充当我的专业模特,让我的无数个镜头里,都有她的靓影出现,使得她参与的每一个瞬间,每张画面都充满着青春、朝气、靓丽,张力感十足。

阿妍姑娘

阿妍姑娘

在汪口,我相信一定还会有很多像阿妍这样的孩子,在宗祠文化这种根的影响下,在社会面的综合教育下,ta们在各自的学习或工作领域内,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我从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走进“零零后”的世界,始终认为ta们还都是个孩子,刻苦学习、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勇于超越这些词汇并不完全属于ta们,而阿妍姑娘,却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ta们是零零后,是一个群体,是一种希望,更是我们的未来。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希望像阿妍这样的孩子多一些,再多一些,而毫无疑问的是,婺源这片山水,以她厚重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她独有的宗祠文化,恰恰成为了滋养和哺育孩子们成长的一片难得沃土。

离开婺源的那天早上,上饶女子文学研究会的毛素珍会长跟我说:“王老师,我真希望你在汪口,能多走走、多看看,汪口这个古村落,是有很多东西要写的!”是啊,看似一个平静的古村,漫悠悠十分惬意的生活,相信一定是藏着好多故事。只是这一次,旅程时间安排得太紧张了,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但能留有遗憾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多了一份惦记,惦记着将来一定还会来的。

上图穿黑色长裙的是毛素珍会长

这个中秋,感觉相识好多年的毛素珍会长,有些忧郁、有些沉重,这在之前与她的接触中完全是看不到的,依稀感觉到在她的身上有些责任的东西,压着她有些喘不气来。也许危机感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有一点是确认的,我从她对我说的话中就能体会出个大概,她说:“婺源这么个好地方,这么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因为大环境的原因,与往年相比,游客竟然少的可怜,唉!可惜的哩!”我知道,她是想好好宣传一下婺源的,她是想让更多的人走进婺源、了解婺源、认识婺源,进而爱上婺源。而在我看来,婺源,是一个很值得的地方,无论你来,还是不来,婺源一旦入了你的心,便再也无法忘记。

——婺源,也有我的梦想

这个中秋节,对我来讲,意义非比寻常,我跟毛会长说过,婺源我还是会来的,还会多来一些次数的,甚至将来我还想在婺源,弄一处宅院,过一过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不知道这个梦想能不能实现,谁知道呢?实现的概率应该很大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婺源   宗祠   祠堂   木雕   村子   行程   层次   遗憾   地方   建筑   喜欢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