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心律失常,中医教你如何缓解

心律失常是一类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可独立存在,也可并发于其他疾病,包括缓慢性心律失常、早搏、心房颤动、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等,可由心脏起搏传导功能异常等多种原因引发。是临床上最常见而又极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轻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过速、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畴,多由于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内伤七情、气滞血瘀交互作用致心失所养、心脉失畅而引起。通过中医的辨证分型,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常见有以下几种证型:
心虚胆怯型 多因素体气虚或久病失养,心气亏虚而致。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梦易醒,善惊易恐,坐立不安,畏风自汗,情绪不宁,恶闻喧哗吵闹,舌淡,脉细弱等,治宜益气养心、镇惊安神。可选用:人参、茯苓、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琥珀、石菖蒲、当归等药物,中成药可用安神定志丸、七叶神安片、养血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
心脾两虚型 多因饮食劳倦或长期思虑过度而致。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神疲自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弱等,治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可选用: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茯神、木香、炙甘草、大枣等药物,中成药可用归脾丸、炙甘草合剂、人参养荣丸、八珍冲剂、人参阿胶益寿膏等。
阴虚火旺型 多因素体阴虚、过度劳累或情志内伤引起。患者表现为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失眠梦多,头晕耳鸣,面赤咽干,腰酸盗汗,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可选用:生地、元参、天冬、麦冬、当归、丹参、人参、茯苓、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等药物,中成药可用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心阳不振型 多因患者多病久病耗损心阳,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所致。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少气无力、怔忡,声低息弱,劳累后尤甚,胸中痞闷,入夜为甚,畏寒喜温,甚则肢厥,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缓等,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可选用:桂枝、炙甘草、生龙齿、生牡蛎、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附子等药物,中成药可用参附丸、芪苈强心胶囊、参附强心丸等。
心血瘀阻型 多因劳累、恼怒、饱餐所引起。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时有胸痛,痛如针刺,或向后背、上肢放射痛,唇甲青紫,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有结代等,治宜理气活血、通脉安神。可选用: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牛膝、丹参、玄胡索、郁金等药物,中成药可用丹参片、地奥心血康胶囊、血塞通胶囊、血府逐瘀胶囊等。
痰火扰心型 多因嗜食辛辣厚味、煎炸之物而致。患者表现为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面红目赤,狂躁谵语,痰黄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可选用:黄连、竹茹、枳实、半夏、桔红、甘草、茯苓、山栀、黄芩、胆星、贝母等药物,中成药可用安神温胆丸、涤痰丸、牛黄清心丸、礞石滚痰丸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心律失常   远志   丹参   养心   当归   甘草   中成药   人参   药物   患者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