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说一个“十人中九人有”的流行病——上热下寒。
为什么这么常见?和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上动下不动,一天时间大半天都在坐着。
正所谓,心火往下走,温暖下半身,肾水往上走,滋润上半身,这样体内才有阴阳,阴阳才能达到平衡。
至于上热下寒的表现要分开说:
上热症状:上火,吃啥都上火。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还偶尔流鼻牙龈出血。
下寒症状:腰酸、手凉腿凉脚凉、尿频、宫寒痛经、月经不正常、大便不成形
用中医来说:上热下寒,实为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
给大家说一个我上热下寒的患者就明白了。
段女士,46岁。
初诊的时候,患者自述:吃啥都上火,就连最平常的豆浆、大枣都上火。口腔溃疡三天两头就有一个。家里面牛黄清火丸都是常备药,出门都要带着。
夏天三伏天晚上睡觉双腿也发凉,都要盖着被子。夜尿多,晚上要起夜2-3次。每次醒之后入睡难,两腿发凉能凉到大腿根。其实这些症状表现就是上热下寒。
很多人会说自己阳虚也是上热下寒,其实并不是虚得很厉害,而是体内的火没有真正被利用起来,真正阳虚的人全身都是凉的,而不是单纯的下半身凉。这一点一定要区分开来。
观察患者体型,整体适中匀称,腰以下偏胖,尤其腹部。这也是上热下寒的一个体型对照。
脉弦弱,脉势明显动力不足。舌苔偏红,呈暗红。把脉过程中患者手温对热的,甚至微微出汗。
上热下寒的人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自己会觉得下半身冰凉,但是其他人触摸并无凉感。
还有就是失眠也是这类患者的一个突出表现,但与常人失眠不同的是,上热下寒患者的睡眠状态受季节影响较大,春夏失眠反应更强烈,秋冬季会稍好一些。
辨证:上热下寒,病在中焦。容易上火,睡觉不好,是上焦的问题,腿凉都是下焦的问题,实际上病在中焦,阴盛于下、虚阳上浮。
治宜打通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打通中焦脾胃是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
【处方】甘草泻心汤:炙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 、黄连。水煎服,一日3次,先开7剂。
二诊:睡眠治疗好一些,每天能多睡1-2小时,起夜次数减少,腿部冰凉感减轻。方用不变继续2个疗程即可。
为什么这个方子如此有效果?一是,这个方子确实是张仲景经典名方。
二是方中诸药重在打通中焦。但打通中焦的前提是要稳脾胃正气。此时就要用到炙甘草、干姜、大枣,这3味药,起健脾养胃效果。如果有食欲不佳、脾胃虚寒之像可以加入人参,虽然价格偏高,但有效。
半夏的作用为降逆,尤其对于打嗝、呕吐降胃气及其有效果。
如若上火很严重,黄连和黄芩这时就恰到好处了,可以去上焦的火气,顺便把中焦的瘀阻给
这是每一味药的独到之处,若要看整个方剂,更是阴阳和解,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有温药也有凉药。
其实上热下寒体质并不好调理,甚至会反复。大多数的治疗方法只是一味地消上焦火气,而忘记打通中焦。之所以上热下寒就是中焦淤堵在中间当了“拦路虎”,直消上焦火气反而会越消越火,等药性下去,上焦的火只会来势更凶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上热下寒的人多次出现反复的原因。
还是那个原理,去上焦火气,补下焦之阳,打通中焦连通上下。
此外,这张方子还可用于各种上火炎症,像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炎等炎症。
尤其夏季,贪凉寒,空调多开,大量寒湿就会进入体内,肾火不足,虚火增多,体内寒湿加重,自然就会越来越虚。
不过也不用过度忧虑,对症调理即可得效。推荐一日常护理泡脚方,可缓解上热下寒和上下都寒的症状。
对于这种上热下寒和上下都寒的患者,尤其是女性,一个日常护理方法很有效果,就是用花椒、艾叶生姜熬水泡脚和泡手。
花椒泡水可以温经、通络、散寒,也是一种具有温经、散寒、杀虫、止痒效果的中药。
生姜具有辛温发汗、祛风散寒的作用。
艾叶本身性燥,艾叶泡脚以后可以治疗皮肤病,比如湿疹引起的渗出、皮肤瘙痒等。
【注意事项】
1、 最多泡15分钟微微出汗,泡太长时间人容易虚。
2、 泡脚时旁边放杯温开水出汗容易口渴,泡好也不要立马吹风容易着凉。
3、一个星期二三次,有空有时就泡,泡脚不分早晚 早上也可以中午下午晚上都行。
4、早上泡祛湿气比较好,花椒和生姜菜市场都有,艾叶一般中药店也都有的。
至于上述方剂即使有上热下寒的一些症状,也要辨其体质,不可擅自使用。就如上面提到的人参加减调理脾胃虚寒之症一个道理。
更新时间:2024-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