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曾经,我对大漠戈壁的印象是通过王维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了解的,而对于大漠中的敦煌,也仅限于知道那是一个旅游景点,莫高窟中有许多古代的壁画而已。

年复一年,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面对每天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二十四节气对于当代人来说,似乎早已不去在意了,也只是从老人口中得知,某个节气应该吃什么。

直到我看了这本美到震撼的书——《敦煌岁时节令》,才深深惭愧于自己的孤陋寡闻。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这本书由敦煌研究院编著,将敦煌壁画、彩塑、文献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完美融合,将古人的生活智慧与诗意人生呈现在世人面前,画面美到震撼,读来不忍放下。

二十四节气在经年累月的流转中,不断地融入各种文化活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岁时文化”。这种文化由当时的画师们,把人们平时的衣食住行栩栩如生地刻画在了敦煌的壁画中。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1. 二十四节气——从远古中走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我们的古人经过数千年不断探索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总结出来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智慧。

每一岁有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这样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它独特的含义。

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智慧的先人们,在每一个节气都探索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耕作和生活的锦囊妙计,在今天看来,它已经不仅仅是关于生存层面的“法则”,更是关于精神层面的“指南”。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形象地描述出了“春节”这个节气人们欢天喜地、辞旧迎新的欢乐景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这首著名的《春夜喜雨》,写出了“雨水”节气喜降春雨、滋润万物的喜悦心情。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小朋友都会背的李白的《静夜思》,还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流传甚广的诗词,都是古人们在“中秋”节气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还有许许多多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古诗词,脍炙人口、流传甚广,不胜枚举。

二十四节气,早已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2. 敦煌壁画——大漠中璀璨的明珠

以前,我仅仅是不经意间看过几张敦煌壁画的图片,没留下什么印象;特别是看过的那张莫高窟的招牌照片:茫茫黄沙之中,矗立着一片与黄沙相同颜色的建筑物。总觉得在这偏远的戈壁荒漠之中,会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现在,看了这本书中的壁画彩图,我更加惭愧于自己的无知,太震撼、太美了!不禁深深膜拜那时的画师们,在那么落后的时代,在茫茫大漠中,竟然能在石头上画出色彩那么丰富、神态如此逼真的画,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是不是许多人也有和我相同的疑问呢?

敦煌壁画总面积五万多平方米,包括570个石窟,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一座博大、精美的民族壁画宫殿,也是一条绵延一千六百年的历史画廊,被誉为“墙壁上的美术馆”。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敦煌壁画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既有神的形象、神的活动,来寄托人们祈福良愿,安抚心灵的美好愿望;也有源于生活、刻画当时人们耕种、收割、狩猎、婚嫁、上学等场景的真实画面;还有飞禽走兽、车马人物、出行仪仗、亭台楼阁、歌舞鼓乐和装饰图案等,仿佛万事万物,都在敦煌壁画中。

壁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神形兼备。从他们的表情、眼神里,就能看出他们的心情,或喜悦或悲伤或忧虑;就连那些动物,也全部活灵活现:大雁忧伤的眼神,小鹿惊恐的眼神,牛羊悠闲的眼神,全凭画师们的传神之笔,把动物们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出来,令人叫绝!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更神奇的是,敦煌壁画中的许多壁画竟然是“连环画”!这些壁画一层盖一层,多的甚至达到四五层之多。那些被覆盖的壁画,由于与外界隔绝,保存得更加完好。所以说,敦煌到底有多少壁画、壁画的面积究竟有多少?仍是一个谜!

我又想问,这都是怎么做到的呢?

咱们的古人究竟有多智慧、多伟大,真是难以想象!

3. 二十四节气+敦煌壁画=诗意生活

如今的现代人,手机不离手,有一个段子:一机在手,天下我有;机不在手,魂都没有。

多么形象地说出了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好像除了睡觉,生活里手机就是全部。

咱们来看看二十四节气中,呈现在敦煌壁画中的古人们诗意的生活吧!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清明”节气,早在晚唐时期,官府将清明节与寒食节拉通,就有了放假四天的记录,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小长假吧!从官府、寺院到民间,全都制作供品,上坟祭拜。

人们会制作各种面食,有胡饼(类似今天的馕)、截饼(类似今天的油炸果子)、蒸饼、饽饨(类似今天的揪面片)、灌肠面等,花样繁多、不一而足;除了吃面食,还要饮酒,歌舞助兴。

人们互邀结伴踏青,赏春花烂漫,享杨柳清风,好不惬意!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谷雨“节气,人们会洗桃花浴,传说可以消灾避祸,又可以美容养颜,这应该就是最早的SPA了吧!

大家泡上清明、谷雨采摘的茶叶,煮茶听雨、思考人生,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立秋”节气凉风至,古人们又开始琢磨吃什么好了!吃瓜可防秋燥、免腹泻,不生秋痱子,而且敦煌的瓜大到能钻进一只狐狸!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秋天和乳品更搭,咱们的古人们把牛奶、羊奶现挤现喝,新鲜、美味与营养并存,而且还制成乳酪,做成乳饼,简直太会生活了!

秋天还适合打猎。约上几人,带上猎狗,拿上弓箭和斧子就向山里出发了。

“大雪”节气正是农闲时,古人们破冰捕鱼、泡温泉、煮酒赏雪,简直不要太潇洒!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从第一个节气“立春”,到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每一个节气,古人们都能顺应天时,过出花样来。

在大自然的二十四节气中,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在那个科技极端落后的时代,古人的诗意生活,在敦煌壁画中都有鲜活、生动地展现。从他们的生活中,我们会感受到,古人的生活好有仪式感啊,他们太会享受生活了!

他们敬天互助,遵循自然规律,虽然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多的娱乐方式,却在简朴的生活环境中,善于创造和发现快乐,把单调的日子过成了诗!

当二十四节气遇上敦煌壁画,便开启了诗意生活

在《敦煌岁时节令》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在敦煌壁画中,感受大自然的春秋更迭、斗转星移;在古人富有仪式感的诗意生活中,体验生活的小确幸,更加懂得珍惜拥有,活出精彩!

作者:感恩有你小确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敦煌   节气   莫高窟   壁画   诗意   大漠   画师   时节   古人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