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药-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姜,姜科、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带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根茎可供药用,鲜品或干品可作烹调配料或制成酱菜、糖姜。茎、叶、根茎均可提取芳香油,用于食品、饮料及化妆品香料中。

舌尖上的中药——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性味】味辛,性热。

【归经】归肺、胃、脾、肾、心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用法用量】

水煎服,3 10克,或捣汁服。【禁忌】

阴虚内热者禁用。【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儿,干燥。

【生理特性】

本品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 6厘米,宽1 2厘米,厚0.2 0.4厘米。外皮为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为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味辛辣。

舌尖上的中药——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2.《本草经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治肠僻,亦其义也。

3.《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生者尤良。

4.《金匮要略》: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呕,合用益佳;并有开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气不和,呕哕不安。

舌尖上的中药——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相关药膳】姜糖

材料:生姜、白糖。

做法:准备好新鲜的生姜,最好是嫩的,去皮,切成薄片;锅中水烧开,放入生姜。再次煮开;捞出后倒入白糖(如果是嫩姜就可以省去这一步骤,直接加白糖),腌制一小时;倒入锅中,大火煮;出糖泡转中火,待有些黏稠转小火,最后离火干炒,直到出沙即可。

健康提示

姜不仅有去湿祛寒的作用,还可以减轻人在口干舌燥时口中的苦涩味道,因此特别适合南方潮湿气候下,以及北方多雨季节时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多雨   本草   灰黄色   干姜   血虚   分枝   根茎   舌尖   生姜   白糖   芳香   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