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导读「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方歌】: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

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经方导读「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载于清代医家俞根的《重订通俗伤寒论》,具有清胆热、利湿邪、和胃化痰的功效,为和解之剂。

方药组成:青蒿6克、淡竹茹9克、半夏4.5克、赤茯苓9克、黄芩9克、生枳壳4.5克、陈皮4.5克、碧玉散(包,滑石、甘草、青黛)9克。

经方导读「蒿芩清胆汤」

【歌诀详解】

蒿芩清胆汤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与小柴胡汤证相比,本方所治病证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为热邪偏重,二为兼有湿热痰浊。从病机角度进行分析,少阳经包括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受邪,以胆经循行部位经气不利的表现为主,可见胸胁胀痛、目眩、咽干等症;而手少阳三焦经,为气、水、火之通路,邪气内郁,经气不通,则可加重气郁、火郁,变生痰浊。故此本方证中可见到寒热如疟、胸胁胀满等少阳证的表现,但同时更加强调热重寒轻、胁肋胀痛的郁热偏盛、气机壅塞的特征。由于兼有痰湿内蕴,当胆气犯胃时,胃中痰涎随气上逆,故见吐酸苦水,或者呕吐黄涎;三焦水道不畅,以致小便短少,其色黄赤。综合来看,本证的病机为邪郁少阳胆与三焦,经气不利,湿郁痰扰,胆火内炽,胆胃不和。故本方立法宜清胆和胃、利湿化痰。

方中青蒿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黄芩苦寒,善清胆热,并能燥湿。两药相合,既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兼以芳香辟秽,共同清胆利湿。配伍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四药相伍,使热清湿化痰除。更用碧玉散、赤茯苓清热利湿,导湿邪从小便而去。纵观全方用药,其祛邪配伍颇具特色,一透一清除少阳胆郁;燥湿、化湿、利湿并用,兼行气以助痰消,使痰湿尽除。全方配伍重在给邪以出路,被称为“分消走泄”之法。

经方导读「蒿芩清胆汤」

现代用法:水煎服,具有和解少阳,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功效,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口水,或呕黄涎而黏之痰。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见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湿遏热郁,阻于少阳胆与三焦,二三焦气机不畅,治疗以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为主。胆经郁热偏重,故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胸胁胀满;胆热犯胃,液郁为痰,胃气上逆,故吐酸苦水。

呕吐之痰黄涎而黏,于呕呃逆;湿阻三焦。故小便黄小。

方中青蒿清透少阳邪热;黄芩善清胆热,并燥湿。两药合用,既能清透少阳湿热,又能祛邪外出,故为君药。

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

四药配合,使热清湿化痰除,共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出,故为佐使药。

其中,青蒿、黄芩配赤茯苓、碧玉散,和解中兼清里热,理气化痰。

经方导读「蒿芩清胆汤」


现代临床应用本方多治疗少阳湿热症,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痛,吐酸苦水,胸胁胀疼,舌红苔白腻,脉数而又滑左弦为辨证要点。

若呕多,加黄连、苏叶清热止呕;

湿重,加藿香、薏苡仁、白豆蔻以化湿浊;

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通草以利小便。

本方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

【按语】
阳明为成温之源,肝胆乃成温之薮。是以温热邪逗气分者,无不涉及少阳,阳明境界。如汗出热退,继而复热,热多汗少,口苦泛恶,胸痞不食,胸胁之间,胀满不舒等,见症是矣。此方青蒿、黄芩为伍,轻清少阳,和解枢机;半夏、赤苓、陈皮、竹茹、枳壳,乃温胆汤之制,和胃燥湿,通降胃腑;又黄芩、半夏、辛苦泄降,正以助胆胃之通降耳;碧玉散清利湿热,使邪从小便而去也。

本方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但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黄芩配赤茯苓、碧玉散,于和解之中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竹茹   枳壳   燥湿   青蒿   半夏   寒热   黄芩   茯苓   湿热   碧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