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桃叶


中药古今研究:桃叶

一、典籍摘要

1.《中药大辞典》:“”桃叶苦,平。祛风湿,清热,杀虫。治头风、头痛,风痹,疟疾,湿疹,疮疡,癣疮。

2.《名医别录》:“桃叶苦辛,平,无毒。除尸虫,出疮中小虫。”

3.《日华子本草》:“桃叶治恶气,小儿寒热客忤。”

4.《本草纲目》:“桃叶苦,平,无毒。疗伤寒时气,风痹无汗,治头风,通大小便,止霍乱腹痛。”

5.《本草汇言》:“桃叶破妇人血闭血瘕。”

6.《本草再新》:“桃叶发汗,除痰,消湿,杀虫。”

7.《现代实用中药》:“桃叶洗汗疱及湿疹。”

8.《贵州民间方药集》:“桃叶煮水洗,治风湿;外用消痈肿。”

9.《全国中草药汇编》:“桃叶苦,平。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疟疾,痈疖,痔疮,湿疹,阴道滴虫。”

10.《中华本草》:“桃叶苦、辛,性平。归脾;肾经。祛风清热;杀虫。主头风;头痛;风痹;疟疾;湿疹;疮疡;癣疮。”


中药古今研究:桃叶

二、现代研究

1.成分:桃叶含糖甙、柚皮素、奎宁酸、西红柿烃、鞣质(约100毫克%)和少量腈甙。

2.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疟疾:治疗阴道滴虫;治疗疮疖:治疗慢性荨麻疹。苦,平。泻下通便,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水,便秘。

3.药理:不同品种的桃树叶浸液(1%)杀灭孑孓的效果基本一致,能使孑孓在24小时内死亡95%以上;低浓度(0.25 0.5%)浸液作用不显着;鲜叶与干叶疗效相似,对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等蚊蚴皆有作用。有人试验证明,桃树叶可代替氯仿或其他麻醉药毒杀按蚊;嫩叶比老叶好,鲜叶比陈叶好,叶片搓碎比浸渍好。因桃叶含配糖体,搓碎时经酶作用可放出氢氰酸。用1:100以上稀释度的桃树叶煎液在体外直接镜检或试管内培养1、6、12、24或48小时后观察,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三、附方

1.治风热头痛:生桃叶适量,盐少许,共捣烂,敷太阳穴。(《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2.治眼肿:桃叶捣汁搽之。(《岭南采药录》)

3.治足上瘑疮:桃叶捣烂,以苦酒和敷。(《肘后方》)

4.治鼻内生疮:桃叶嫩心,杵烂塞之。(《简便单方》)

5.治妇女阴疮,如虫咬疼痛者:桃叶生捣,绵裹纳阴中,日三、四易。(《孟诜方》)

6.治身面癣疮:桃叶捣汁敷之。(《千金方》)

7.治霍乱腹痛吐痢:桃叶(切)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三合,分温二服。(《广济方》)

8.治二便不通:桃叶杵汁半升服。(孙思邀)

9.治痔疮:桃叶适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中药古今研究:桃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杀虫   本草   孑孓   滴虫   霍乱   疟疾   桃树   湿疹   古今   头痛   中药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