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 牢记这几点

中国传统

时节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清明养生 牢记这几点

清明时节,草木萌动,自然界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南方地区气候清爽温暖,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北方地区气温则快速回升,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

时至清明,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大江南北到处一片春耕景象,农谚有云:“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三侯

清明养生 牢记这几点

清明时节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

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清明

如何养生

清明养生 牢记这几点

清明时节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养生的好时节,此时应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补充人体阳气。同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01

注意保暖防“春季病”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外出时带上备穿的衣服,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特别是年老体弱的人要根据气温高低,适时增减衣物。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人要特别注意。

02

防过敏

清明时节还要防过敏。为预防过敏发生,过敏体质的人群应避免接触过敏的环境,出门要戴口罩,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虾、蟹、牛奶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03

饮食清淡少食“生发”

中医常说春季养肝,清明时节应多吃清补“柔肝”的新鲜食物,如荠菜、山药、银耳、大枣等。而清明雨水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萝卜、芋头等。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慎吃“生发”的食物。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过多进食竹笋、海鲜等“发物”,特别是一些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和体弱多病者。胃寒的人群不适合吃生冷食物。

04

夜卧早起

“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尽量做到夜卧早起。早晨7点—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睡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成人每天8小时,中小学生9至10小时。

05

调节情志

春季主生发,人体的肝气随之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顶峰。此时如果不注重情志的调理,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有碍阳气生发,最终可导致脏腑功能的紊乱。因此在清明时节,人们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使心情舒畅放松,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便更好地迎接未来的工作生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改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①增加活动

无论是外出散步、骑车,还是室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都能够使人感到愉悦,心情开朗。运动过程中,身体会随着流汗而流失大量的水分,因此要注意及时补水。

②听听音乐

欢快的音符可以舒缓紧张的神经,把注意力转移到音乐上,低落的情绪自然能够得到舒缓。

③饮食调节

很多矿物质,如硒、锌、铁、镁等可以起到改善情绪的作用。多吃深绿色菜,如菠菜、小白菜等;各种坚果的镁含量较高,如杏仁、葵花籽、腰果等。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改善情绪。咖啡、浓茶、甜食、饮料等刺激性食物,则要少吃。

④与好友聊天

当心情低落时,与信任的人交谈可以更好地表达和宣泄情绪,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也会让你感到身心舒畅。

(健康吉林123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清明   田鼠   阳气   保暖   时节   气温   春季   情绪   食物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