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任,就请不要说教

01 说教有前提

父母快把嘴唇说破了,把道理正着说、反着说、揉碎了说,又是事例,又是数据,又是现身说法,又是旁征博引。但是,孩子却不领情,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该是啥样还是啥样,最终父母落个唠唠叨叨的形象

没有信任,就请不要说教

老师费尽口舌,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竭尽全力把问题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塞进学生脑袋里。但是,学生却不领情,你讲你的,他想他的,看似认认真真,其实很多人早就陷入梦游状态。

领导威风凛凛在前面讲,竭尽管理之能,下面往往还会响起热烈掌声,看起来气氛热烈。但是,员工内心深处,却不一定真的认可,背后说不定还会骂娘。

上面3种情况,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站在父母、老师和领导的角度来讲,感觉自己费心费意,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学生好、为了下属好,他们应该好好听,听进去一定会有大的进步。但是,站在孩子、学生和下属的角度来看,他们为什么要听你的呀?

这就是说教的根本前提!

02前提是信任

说教就是讲道理,讲道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并作出改变。能不能达到这个最终目的,除了和道理本身有关以外,还与受教者对施教者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如果听的人对讲的人完全不认可,那么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起不到多大的效果。

也就是说,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充分取得下属的认同,或者认同感不高,那么就尽量少说教。

没有信任,就请不要说教

讲和听的人,除了在同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交流之外,还在另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地方进行对话,那就是思想之中

在思想的地界中,没有客观世界的上下级、没有强制约束、不用承担后果,甚至可以说谁的地盘谁做主。

而说教者想要发挥作用的地方,恰恰就在思想领域,教育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道理装到别人的脑袋里。

人家凭什么要听你说的啊?这就涉及到了对话的关系,即受体的态度。

这个态度,与说教者的身份有关。比如老师对于学生,领导对于下属,领袖对于子民,成功者对于求教者,这些身份本身就能对教育者加持一定的光环。

这个态度,还与说教者的魅力有关。也就是与听者的认同感有关,认同感高,就能顺着听,说得不对也能被接受和采纳;认同感低,就会逆着听,你说一句,他脑海里就会反驳一句,嘲笑一句,甚至咒骂一句。

这个态度,也与说教者的道理本身有关。如果能注意讲话的方式,把道理讲得让人愿意听,而且道理本身确实振聋发聩、令人信服,那就能起到好的效果。

03 用信任进行加持

从讲道理的人立场来讲,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口水,那就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所讲的道理被接纳。

所以,在每次进行说教之前,一定要稍微过一下脑子,研究一下听者的情况,判断一下双方的关系,看自己在对方心目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然后再采取适合的说教方式和内容。

没有信任,就请不要说教

如果不考虑这些,一上来就强势地口若悬河讲道理,那本质上不是为了讲道理,而是为了干架,当然,是在意识领域这个看不见的场地干架。

古人说,交浅言深是大忌!你和人家关系不好,没有产生足够的信任,那就不要把话讲得太深入和敏感,否则,适得其反。

要想当一个优秀的说教者,或者成功完成一次说教,那么,首先要尝试换位思考,站在一个听众的角度去感受,避免犯低级错误。

为什么你以前很多时候,明明讲的道理很有水准,但却得不到对方的回应?虽然对方不会当面反驳,但内心肯定是不认同的。而这,并不是不认同你讲的道理,而是不认同你的身份来给他讲道理

比如,我这篇文章就是讲道理的。我的粉丝可能接受度就高一些,游客接受度就差一些。人家刷到你的文章就不错了,干嘛一定要相信你说的道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目的   口若悬河   下属   认同感   前提   道理   角度   态度   关系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