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黄帝内经》有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政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说了一大段,简单地概括来说,就是以药之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黄帝内经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我的口腔溃疡反反复复老发作,有时候还伴有牙龈肿痛,嗓子干得冒火,但同时我的脚底老是冰凉冰凉的,不太能吃凉的食物。这种上面热,下面寒的症状到底该用温药还是寒药呢?

乍一看,好像身体冰火两重天,上身三伏天,下身三九天。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你说,用点清热药泻火吧!上火的症状是可以清了,但清热药大都苦寒,往往热症还没清多少,脾胃就先受不了了,就容易引发腹泻,同时,还可能加重脚底冰凉的症状。

那用点温里药助火吧!貌似下身的寒证是得到缓解了,但免不了上身上火的情况愈演愈烈。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如此说来,岂不是无药可用?

须知,非药力不所及,乃症状未所明是也!

中医将上焦热,下焦寒的症状称之为“上热下寒”。

上热即,口腔溃疡反反复复老发作,牙龈肿痛、甚者出血,嗓子干痛,同时还伴有心烦失眠、脸上长痘、脾气大、爱生气等等。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下寒即,脚底老是冰冰凉,吃一点寒食就容易腹泻,腰膝酸冷,夜尿还特别多。女性还会有痛经,经血中夹有瘀血块。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中医认为,心五行属火,肾五行属水。

心位于人体上焦,肾位于人体下焦。

是故,上热,即心火旺盛所致;下寒呢?即肾水沉积于下所致。

我们健康的人体本是心火温熙肾水,肾水制约心火,呈水火既济之态。

而今,上焦火烧眉毛,下焦冰冻三尺,

心火与肾水隔水相望,所谓中焦不通,则心肾不交。

何又为中焦?脾胃是也!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脾胃居于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

然,今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常,心火难以向下温熙肾水,肾水亦无法向上制约心火,

是故心肾不交,以治寒热错杂。

所以,治疗上热下寒的思路来了——打通中焦即可,让心火和肾水和解。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个可以打通中焦,辛开苦降的方子——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

上文说了,中焦不通,乃脾胃有失升降所致,久而久之,无形化为有形,痰湿由此而生,是故当先化痰,

然,若论化痰,首选半夏

半夏辛温而燥,长于燥脾湿而化痰浊,温脏腑而化寒痰,为治痰湿、寒痰之要药。

此外啊,半夏还善于化痰而消痞散结,治痰气互结之痞证、结胸、胸痹、梅核气等。

简而言之,体内痰湿重的人,用点半夏准没错。

《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

《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半夏可以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被历代医家视为化痰之要药。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半夏

中焦是打通了,然后呢?上火的症状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个时候就要用黄连黄芩了。

黄连、黄芩它们都是苦寒的药材,寒可清热,两者联用,可以改善上火的症状,

不仅于此,苦能降泄,黄连、黄芩可协助胃之降气,以泻心火而温肾水,此为苦降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黄连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黄芩

肾水得到温熙了,同样的思路,也该让心火得到制约,

干姜是一味辛温的药材,主入脾、胃经,既能祛脾胃之寒,为温中散寒之良药,

其辛散之力,又可助脾气之升,引肾水上行而制约心火,此为辛开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干姜

最后,再用一点人参给脾脏提提气。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人参

甘草、大枣保护一下我们的脾胃。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大枣

上焦热,下焦寒,虚火上炎?送你七味中药,化痰散结,辛开苦降

甘草

最后,作一简单的总结,方中半夏化痰而通中焦为君药。黄连、黄芩苦降,干姜辛开,降胃气,升脾气,升降有序,则脾胃健运,心火自然就往下温熙了肾水,肾水也能向上制约心火,不费一兵一卒,此才为和解之大义,三药共为臣药。末了,用人参、大枣、甘草调理,攻补兼施,同为佐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中焦   干姜   半夏   黄芩   虚火   心火   大枣   脾胃   黄连   甘草   症状   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