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一生跟过3个领袖,曾坦言:毛主席是我跟过最好的一个领袖

前言

1976年7月6日下午三时一分,朱德逝世,毛主席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早些时间,他的心肌梗塞发作,刚刚有些好转。当工作人员报告这一噩耗时,毛主席正躺在病榻上,他用细微、低沉的声音说:“朱老总得的什么病,怎么这么快就......”

朱德一生跟过3个领袖,曾坦言:毛主席是我跟过最好的一个领袖

毛主席和朱德

两人上一次见面要追溯到1973年12月21日,当毛主席看到年近9旬的朱德,拄着拐杖走进会议室时,立马拍了拍身边的沙发,请他挨着自己坐下。

坐下后,毛主席点了一支烟,划火柴的时候若有所思地说:“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

在余下的两年多时间里,两位老人始终挂念着对方,朱德常对身边人说:“我一生跟过三个领袖,蔡锷、孙中山和毛主席,毛主席是我跟过最好的一个领袖,我最珍贵的就是屋里挂的那张毛主席的像。”

毛主席和朱德历史性的握手

毛主席和朱德都出生于农民家庭,对农村的状况一清二楚,常年的乡村生活给他们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尽管很早就远离家乡,从事革命事业,身上却依然保持着淳朴、豪爽的秉性。

朱德出生于一个大家庭,祖母掌管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母亲和妯娌们生活在婆婆的威严之下,养成了隐忍、宽容的处世之道,这种人格魅力也影响着朱德。

朱德一生跟过3个领袖,曾坦言:毛主席是我跟过最好的一个领袖

毛主席和朱德

另一边,毛主席也深受母亲文七妹的影响,待人温和、有容人之量,而父亲的“强势”也培养了他的“反抗”精神,不轻易受人桎梏。

两人重要的一次见面是在1928年。

正当湘南起义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政府派出7个师的兵力,计划南北夹击攻占湘南。此时,湘南的正规革命军只有朱德和陈毅率领的一个师,各个县虽然有数万农民军,但都没有作战经验,武器装备简陋,枪支极度匮乏。

更糟糕的是:湘南苏维埃地区出现了“左”倾错误。为了保存工农革命军,避免盲目作战,损耗兵力,朱德果断决定退出湘南,率领部队转移到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

朱德一生跟过3个领袖,曾坦言:毛主席是我跟过最好的一个领袖

毛主席和朱德

1928年3月下旬,毛主席得知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被广东、湖南的“协剿军”围攻,进退两难,决定赶赴湘南,掩护湘南部队撤退。

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向桂东、汝城前进;何长工、袁文才、王佐率领第二团从井冈山大井出发,向资兴、郴州方向前进。

在毛泽覃带领的特务连接应下,朱德、王尔琢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主力和耒阳新成立的第四师等,经安仁、茶陵到达酃县的沔渡。

当时,陈毅正在郴州,收到朱德要向井冈山转移的通知后,立刻集结湘南各县的党政机关和湘南农军,与何长工、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会合在资兴会合。不久后,黄克诚带着永兴的800农军也赶到资兴。

毛主席知道湘南起义军要向湘赣边界转移,便离开桂东沙田,向汝城进发,分散敌军的注意力,并借此机会攻占汝城。随后,又率领部队到达资兴县的龙溪洞,和萧克率领的宜章独立营会合。

4月中旬,陈毅和朱德在酃县沔渡会合。这时候,朱德关切地问:“毛泽东同志什么时候能到?”何长工回答:“两天左右可能会到宁冈。”

4月24日左右,朱德和陈毅首先到达井冈山下的宁冈砻市,随后毛主席也来到了砻市。朱将军来了的消息传遍了砻市千家万户,大家欢欣鼓舞,准备欢迎朱德和他的部队,并腾出房屋供战士们居住。

等候的间隙,乡亲讨论着:朱德将军一定骑着高大的马匹,又气派又威风。

朱德一生跟过3个领袖,曾坦言:毛主席是我跟过最好的一个领袖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

可是,当队伍进城后,他们没有发现一位骑马的将领。其实,朱德就藏在队伍中间,只不过穿着一身粗布灰色军装,扎着皮带,打着裹腿,头上戴着平顶帽,肩上扛着一支短枪,和普通战士没有什么区别。

乡亲们认出他后,立刻欢呼呐喊:“欢迎朱将军!”

朱德安顿好后,精心收拾了一番,脸上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还特地换上一件洗得发白的军装。警卫员看到后,笑着说:“好久没见过你这样打扮了。”朱德高兴地说:“今天可不比平常,要见毛委员哩。”

毛主席一到砻市,得知朱德等人住在龙江书院,不顾日夜劳顿,立刻带着主要干部朝那里走去。朱德听说毛主席一行人到了,连忙带着手下出门迎接。

看见朱德走了过来,何长工向毛主席介绍:“站在前面的那位,就是朱德同志,左边是陈毅同志,朱德同志身后的那位是王尔琢同志。”

毛主席会心一笑,点点头说:“我前不久与朱德同志见过一面,很短暂的一面。”说完,挥手向他们打招呼。

毛主席远远看着朱德,只见他肤色黝黑,看起来很老成。朱德也打量着毛主席,只见他头发向后梳,身姿挺拔,眼睛炯炯有神,气质突出。

快走近时,毛主席快步迎上去,握着朱德的手,两双扭转乾坤的大手牢牢握在一起。他们使劲摇着对方的手臂,用这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周围人目睹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高兴地留下了眼泪。

从那时起,“朱毛”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他们长达48年的友谊被人津津乐道,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篇章。

就在毛主席和朱德会面后不久,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成立。朱德任军长,毛主席任党代表,红四军既离不开毛主席,也离不开朱德。外国报纸和国民党的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把红四军并称为“朱毛军”。

后来,在红四军党代表会议上,罗荣桓等人提出希望在闽西上杭养病的毛主席回部队工作时,朱德爽朗的说:“我同意把老毛请回来,人家都说朱毛红军,朱离不开毛,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从此,“朱毛红军”这个响亮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

井冈山时期,朱德和毛主席同住在一栋房子里。毛主席住楼上,朱德住楼下,成了亲密无间的邻居。

工作之余,毛主席常常来到河边散步,朱德经常在这里偶遇他,两个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非常和谐......

交流得越多,朱德被毛主席的远见深深折服,他对时局的分析常常令人眼前一亮,朱德心悦诚服,感慨道:“他的眼光超过所有人。”

朱德处处信赖和尊重毛主席

美国记者海伦福斯特曾写道:

如果没有‘朱毛’这两位天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将是不可想象的。实际上,许多中国人都视朱毛为一个人。毛泽东有一个冷静的政治头脑,朱德有一颗火热的战斗之心。朱毛的合作不但不存在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毛主席在理论知识和总结革命经验方面要远胜朱德,而朱德实践经验多一些,他们非常互补,既是战友,又是知己。

朱德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由衷敬佩,他曾谦虚的说:“我这个人就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跑跑龙套,打好旗子。”

朱德一生跟过3个领袖,曾坦言:毛主席是我跟过最好的一个领袖

朱德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后,张国焘反对“北上抗日”的主张,枉顾两河口会议精神,妄图分裂党和红军。

为了顾全大局,中革军委将红一、红四方面军分派两路,朱德和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北上,徐向前、叶剑英率领右路军北上。

1935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帽儿盖召开。在会议上,张国焘的错误思想彻底暴露,朱德察觉到这一点,和毛主席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地交谈,毛主席提醒朱德对张国焘要高度警惕。

随后,张国焘一手策划川、康省委扩大会议,目的就是为了围攻朱德,逼迫他表态、写文章、发表声明反对党中央和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

会议充满火药味,张国焘的用心昭然若揭,而朱德神态自若,不管他们一伙人怎么批评、怎么骂,他都保持沉默,不为自己辩解,甚至埋头看书。后来有一位同志回忆起这一幕说:“朱德,不沉的航空母舰。”

等他们停止批评、停止谩骂,朱德才不慌不忙的说:“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我是赞成的、拥护的、举了手的。我不能写文章反对我亲自参加作出的决定。如果硬要我发表声明,那我就再声明一下,我是拥护党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的。”

他还故作玩笑的说:“朱毛、朱毛,人家外国人都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哪有朱反对毛的?”最后又表态:“你张国焘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你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

张国焘又气又急,警告朱德:“你既然主张北上,那你就离开部队北上好了。”朱德洞察了他的狼子野心:“我是党派来的,我不能离开部队。”他清楚地知道,如果离开部队,就彻底失去了保护,很可能会遭遇不测。

1935年10月,张国焘另立中央,自封“中央主席”,还任命朱德担任“中央委员”等职务,朱德不从:“我是总司令,不能反对中央,不能当你这个‘中央委员’。你要搞,我不赞成。我按党员的规矩保留意见,仍以总司令的名义做革命工作。”

张国焘被惹火,对朱德实施监视、迫害等卑劣手段,纵容手下闹事,还派人杀了朱德的牲口,不给朱德和身边人员打饭吃,将朱德的妻子康克清调离他的身边。

朱德一生跟过3个领袖,曾坦言:毛主席是我跟过最好的一个领袖

张国焘和毛主席

哪怕受到威逼利诱,朱德仍旧没有屈服,并将相关情况上报中央,揭穿了张国焘的阴谋诡计。正是因为他的阻挠,张国焘才没有将红四方面军带向无法挽回的深渊。

后来,共产国际同意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传来,朱德联合徐向前等同志,逼迫张国焘撤销“临时中央”,三大主力红军终于成功会师。

朱德安全回到陕北延安时,和毛主席谈论起和张国焘的争斗过程,毛主席称赞他:“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朱德兴奋地作诗一首:“群龙得首白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高低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意思就是:“毛委员有办法,红军离不开毛委员。”

1942年,毛主席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一文,“整风运动”浪潮席卷全党。朱德对毛主席的决策举双手赞成。

他对同志们说:“毛泽东同志是从革命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党的领袖,过去我们党也是一元化的,不过因为领袖犯错误,一元化就化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现在路线正确了,以后我们党要在毛主席领导下实行一元化领导。”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朱德公开表示:“有了毛主席,打仗就能胜利,离开毛主席,打仗就要吃亏。”他不是无缘无故说这些话,而是利用自己在党内的威望,为毛主席的决策加深影响。

毛主席对朱德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朱老总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战士,是一个最伟大的人物。”

1944年,朱德母亲去世,毛主席亲自写下:“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朱德母亲的敬爱,更表达了他对朱德的深情厚谊。

1946年,中央为朱德庆祝60岁生日,毛主席题词:“朱德同志六十大寿,人民的光荣。”这些赞扬声,朱德担得起,但他还是谦虚的说:“我相信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胜利,中国革命一定能取得成功。”

朱德一生跟过3个领袖,曾坦言:毛主席是我跟过最好的一个领袖

朱德母亲

1947年,朱德和刘少奇受中央委托从延安抵达河北城南庄,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指导华北地区的军事、土改工作。

这年秋天,冀中行署的同志给朱德送来了面粉和红枣,朱德特别吩咐这些同志说:“毛主席等领导人在延安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工作很辛苦,请你们把红枣分成几份给他们送去,表示我们冀中的同志对毛主席的问候。”

毛主席和朱德的情谊不仅反映在同舟共济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哪怕相隔千里,他们仍然牵挂着自己的老战友。

病床前的牵挂

1975年年底,朱德住进了医院。1976年元旦前夕,康克清把朱德接回了家。

元旦这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播送了毛主席新作的两首词,一首是《水调歌头·井冈山》,一首是《念奴娇·鸟儿问答》。

朱德一生跟过3个领袖,曾坦言:毛主席是我跟过最好的一个领袖

仍旧被病魔缠身的朱德听到这两首词,脸上泛上了一丝光亮,精神振奋,不停地赞叹道:“毛主席的词写得真好啊。”

还对家人说:“主席这两首词,头一首是他1965年5月到井冈山视察时写的。这是他1929年1月离开井冈山后第一次回去,距1927年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已有38年,故有‘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句......”

遥想当年,两位“民族英雄”在井冈山相遇,并肩作战40余年,曾经的岁月历历在目,怎么能不让人感叹呢!

1976年6月26日,朱德感觉浑身乏力,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在医生强烈要求下,又住进了北京医院。

有时清醒的时候,他还在念叨:“我在医院还可以做事,我出院以后,还在工作。”这位90岁高龄的英雄,仍然惦记着国家的生产、生活。

住院期间,秘书尹庆民和朱家人商量,想利用这个机会把朱德的浴室改造一下。原来新六所的卧室里没有卫生间,进进出出很不方便,中办知道后曾想把这里改造一下,可是朱德说什么都不同意:

我们一进城,盖了一些高大的楼房,但现在好多老百姓都还没有房子住,人口发展比房子发展快得多。像我这样的干部,你们不能光说照顾我年岁大不方便,还要看到我岁数大了做不了多少事。这样的房子对我来说就不错了,我们国家还很穷,为我,就不要花过多的钱了。

中办管理局副局长李维信见朱德不同意,就反复解释说只做一次正常的维修,不是改造,如果不及时维修,将来坏了损失更大了。这么一说,朱德才勉强同意。

他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准则,不搞特殊,廉洁为公,这也正是毛主席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

当时,朱德的病情一日比一日重,多种病症并发,心脏衰竭,糖尿病严重,心肌也有问题,又增加了肠胃炎,高烧一直不退,但他的神志还比较清醒。

就在朱德的病情日益严重时,在中南海的毛主席也因心脏病发作处于昏迷状态。重病缠身的朱德获知毛主席的病情后,特别嘱咐医疗人员快到毛主席那里去。医生们劝慰他毛主席身边有专业医疗组,他才安心下来。

朱德一生跟过3个领袖,曾坦言:毛主席是我跟过最好的一个领袖

朱德和女儿朱敏

医生走后,朱德对女儿朱敏说:“等我身体好点了,我要去看毛主席。”可是,这个愿望终究没有实现。

7月4日,朱敏听到父亲在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便从隔壁房间跑过来。朱德紧紧地抓着女儿的手,瞪大眼睛望着女儿,张了好几次嘴,想说什么可就是说不出来。

朱敏眼泪哗哗往下流,在父亲的耳边轻轻的说:“爹爹,您别讲了,我明白您的意思,要我们听党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您放心好了。”

听到女儿的话,朱德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晚年,朱德曾多次对子女说:“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活着。我是无产阶级,我死后你们没有什么可继承的,房子、家具都是公家的,我所用的东西,都要上交国家。我最珍贵的就是屋里挂的那张毛主席像,你们可以继承,我的藏书,你们可以拿去学习。”

7月6日下午三时一分,朱德永远地离开了。毛主席得知消息后,悲伤万分,问左右:“朱老总得得什么病,怎么这么快就......”,还特意吩咐相关人员好好处理朱德的后事,两位相交48年的伟人相隔天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冀中   资兴   井冈山   延安   汝城   革命军   长工   坦言   领袖   部队   同志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