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双枪女将”康克清,长征“女司令”,55年为何没授衔?

百年百将200:康克清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29年2月底的一天,年仅18岁的康克清遇到了小烦恼。

康克清的烦恼,不是来自别人,而是自己两个好姐妹贺子珍和曾志。让她陷入烦恼的,是两位好姐妹登门而来居然是为了同一件事:给刚刚失去妻子伍若兰不到一个月的朱军长“保媒”。

井冈山“双枪女将”康克清,长征“女司令”,55年为何没授衔?

朱德


在康克清的印象里,朱军长和伍若兰是在一年前的湘南暴动以后走到一起的,掐指算来还不到一年,朱军长40多岁其貌不扬,像极了乡村种地的农民、炊事班里做饭的伙夫头。红军里流传着很多朱军长的故事,如朱德的扁担,白军擦肩而过还不认识“朱德”。

康克清的心思,贺子珍和曾志不明白,一个以为她年纪小害羞,一个以为她嫌弃朱军长年龄大。只有康克清自己清楚,朱军长很早以前就是滇军旅长,每个月俸禄有几百块大洋,留过洋还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是红军的主心骨。而自己只是参军不到2年的小丫头,大字不识几个。

康克清自卑,还因为自己是一个“童养媳”,湘赣地区俗称“望郎媳妇”。

井冈山“双枪女将”康克清,长征“女司令”,55年为何没授衔?

康克清


康克清,原名康桂秀,1911年9月出生于江西万安罗塘湾一个捕鱼为生的家庭。

旧社会男尊女卑,父母在康桂秀出生40天就将她卖给了当地一个罗姓人家。可是命运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罗家一直没有生下男婴,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男孩,还夭折了。

康桂秀一天天长大,预定的“童养媳”最后成了养女。康桂秀很小就随父母下地干活、操持家务,14岁参加了农运。对旧社会歧视女性的陋习强烈反感,最后变成了一个念头:参加红军。

1928年2月,朱德、陈毅率领湘南暴动队伍转战到赣南,陈毅带人到罗家湾招兵。充满阳光的康桂秀让陈毅非常欣赏,当场接收她加入红军,还发了3块大洋。不久,随红4军28团上了井冈山。

康桂秀自己取名“康克清”,临别时安慰养母:自己的婚事自己做主,家里不要管了。

在井冈山,康桂秀看到了“神武司令”朱军长身边的新婚夫人伍若兰,一个22岁文武双全的美丽奇女子,既是上过师范的“女秀才”,写得一手好字,还会上马扬鞭、手使双枪,是那么的英姿飒爽。

井冈山“双枪女将”康克清,长征“女司令”,55年为何没授衔?

伍若兰烈士铜像


伍若兰的牺牲,是为了掩护丈夫、红4军军长朱德。

1929年2月12日,刘士毅的军队杀害了宁死不屈的伍若兰。一同赴死的还有伍若兰怀孕快半年的孩子,一尸两命,残忍的白军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一向满脸堆笑、和蔼可亲的朱军长,罕见地失去了微笑,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这让毛委员很担心。

比朱军长小7岁的毛委员感同身受,非常理解朱军长新婚丧妻的悲痛。

1928年5月,因为传闻结发妻子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处死,毛委员陷入悲痛久久难以自拔。好友和山大王王佐极力撮合他和19岁的永新女干部贺子珍走到一起。

贺子珍,1909年9月出生于江西永新一个乡绅家庭,出生时正值桂花飘香,父亲贺焕文就很有诗意地为宝贝女儿取名“桂花”、“桂圆”。贺子珍与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并称“永新三贺”。王佐、朱德、陈毅、龙超清见证了他们的婚礼,毛委员婚后一直称呼她“桂妹”。

康克清在井冈山上贴心的小姐妹,一个是年长2岁的贺子珍,一个是同岁的妇女组组长曾志。年纪轻轻的曾志已经历了两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夏明翰的五弟夏明震,牺牲于湘南暴动。第二任丈夫是红7师党代表蔡协民,两人婚后一起上了井冈山。

井冈山“双枪女将”康克清,长征“女司令”,55年为何没授衔?

曾志


曾志和康克清同龄,又一同在宣传队工作,说起话来没有隔阂。

当康克清把自己的顾虑讲给曾志听,聪明的曾志很快找了一个机会,让朱军长和康克清单独面对面。一天例行巡查,朱军长“偶遇”康克清,说了一句话:“小鬼,天冷了,回去把鞋子补一下。”

有些慌乱的康克清低头一看,才发现鞋子破了一个洞,顿时心里暖暖的。

当曾志再次前来,康克清点头答应了,朱军长把房子打扫一下,两人就正式结婚了。戒指花了3块大洋,买罐头的钱是跟警卫员借的。贺子珍带来了毛委员的祝福,曾志则和几个女兵让朱军长请吃饭。

婚后的康克清,虽然是军长夫人,工作起来却是“一块砖”。婚后不久,红军缴获了一个电台,康克清被临时派到电台工作。半年后又派到人手紧缺的军火库,康克清在管理仓库之余还学会了双手打枪。

很快,康克清也成为了伍若兰、贺子珍一样左右开弓的红军女将。

1933年的一天,康克清到赣州检查工作遭敌偷袭,一亮相就开枪干掉了好几个敌人,然后康克清带领游击队员打退敌人进攻,还趁机反击突围而去,战后被周边敌人称为“女司令”。

井冈山“双枪女将”康克清,长征“女司令”,55年为何没授衔?

【1931年11月,后排康克清、钱希均、周月林、贺子珍;前排曾碧漪、彭儒】


长征开始后,康克清作为直属队指导员,担负着保卫总部的任务。

血战湘江以后,康克清带领“收容队”走在最后,路上遇到走在机关的主席,康克清果断命令所有人员马上追赶主力,收容队最后掩护。等脱离危险后,康克清带领收容人员赶了上来,主席等人一见康克清,都称赞她是了不起的“康大姐”,闹得她很不好意思。

1935年元旦刚过,康克清发现朱老总的警卫员杨世坤不见了,和朱老总马上报告了保卫局,李克农很快发现地主房东家的女儿非常可疑。经过突击审讯,得知杨世坤被地主女儿拉下水,提供了总部的情报,此刻正藏到山里策划伺机袭击红军领导人。

李克农派人抓捕,杨世坤被击毙,康克清的机敏,避免了总部的重大损失。

无论是老一辈革命军的回忆录,还是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和索尔斯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等书里,都把长征看成伟大而又艰苦的漫长旅程。尤其是贺子珍、刘英、王媛泉等29个女战士,长征更是一场磨难。可是对康克清来说,长征像“野外散步一样轻松”。

当然,康克清眼里的“轻松”,是指体力足够应付,而三过雪山草地带来的压力,康克清一点也不比朱老总更少。好在守得云开见月明,最终康克清和朱老总、刘伯承等人胜利到达了陕北。

井冈山“双枪女将”康克清,长征“女司令”,55年为何没授衔?

贺子珍、康克清在陕北


1936年冬,在保安县(今志丹县)一所窑洞里,贺子珍生下了李敏。

主席给李敏取了一个小名“娇娇”,看到康克清和邓颖超来看望,刚刚东征归来不久的主席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生了,生了,像母鸡下蛋一样,生了一个大鸡蛋。”

抗战时期,康克清从抗大、党校学习后,任总部直属队政治处主任。

1945年以后,康克清将更多精力用在妇女和儿童事业上,发动妇女踊跃支前,为解放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11万女兵大部转业地方。1955年9月大授衔,部队中剩余万余女兵,有4665人获得准尉以上军衔。李贞是唯一的开国女将军,而10大元帅夫人有4人获得军衔,林月琴是开国大校,叶群是开国上校,而汪荣华、薛明是开国中校。

红军时期的“女司令”康克清,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就离开了军队,没有参加授衔。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担任过八路军总部直属队政治部主任的康克清参加授衔,应是中将以上军衔。

1976年7月6日,90岁的朱老总病逝。相伴47年的康克清痛不欲生,之后每年都要带领全家给朱老总扫墓。1992年4月22日,叱咤风云的“女司令”追随朱老总而去,享年81岁。

井冈山“双枪女将”康克清,长征“女司令”,55年为何没授衔?

朱德夫妇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井冈山   月出   司令   永新   陕北   大洋   女将   暴动   红军   老总   总部   康克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