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增强党内民主意识

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对当代党员的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既包括民本思想、修身内省、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也包括王权主义、三纲五常、重人治轻法治等专制思想。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促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化,增强党内民主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党内民主

根据当代西方政治科学家的解释,政治文化这一概念的孕育植根于近现代二百多年的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它最终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六十年代。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和理论奠基人、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为政治文化下了一个定义: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它形成于本民族的历史及现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进程之中,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

党内民主的权力构架和制度运行机制固然为党内民主提供了外在保障,但是只有高度觉悟的党内民主意识所造就的党内民主文化,才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在决定力量。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党内民主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党员民主意识形成的正面影响

党内民主化进程中面对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遗产十分的丰厚,“伟大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是……十分复杂的综合体。任何主要的文化,甚至包括儒教都有一些与民主相容的成分,就像清教和基督教中显然有反民主的成分一样。”1

(一)民本思想对党内民主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鉴于夏商灭亡的教训,春秋战国的统治者和思想家已经开始意识到人民的力量,《左传·恒公六年》中就有“夫民,神之主也”之论断。儒家学在吸收前人民本思想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民本思想。孔孟的“仁政”说,一切以人心向背为标准,这是中国古代抑制君权的重要思想渊源。

传承千年的民本思想对于党员民主政治意识的影响十分深刻。首先,对于党内领导干部来说,在平时工作和重大决策时,领导干部会更加重视普通党员的意见,这种传统的以民为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有着相似之处,有利于培养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防止独断专权。而对于普通党员来说,主权在民的传统思想使普通党员有更多的主人翁意识,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会更加具有积极性,这对培养普通党员的参与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集体主义思想对党内民主的影响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党内民主的价值基础是以人民利益为价值主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于普通党员来说,集体主义的原则要求党员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根本,集体与个人相冲突时应以集体为重。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下的集体主义有着很大程度的契合性。

儒家学说从精神层面上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与民族精神,同时也带来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表现在自秦汉形成的大一统观念。董仲舒把大一统的思想提高到:“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2的高度。仁爱、义务、贡献、宽恕等社会规范和原则,被强化、灌输到每一个人的言行中,个人作为社会国家的一分子,个人的价值和作用是体现在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中的。

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党内民主的负面影响

邓小平同志说过“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治传统很少。”俞可平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一种非民主主义的政治文化”,“其意识形态用专制主义这个词可以概括”3,在肯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优秀传统前提下,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反民主因素。

(一)“官本位”思想导致党员民主参与意识的缺失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官僚们所获得的权力本源是君主,君主的权力是由“天”命授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赋君权,而臣僚的权力又来源与君主。

数千年的王权主义和官僚制度影响的人民的政治意识,造成民族性的君权崇拜、迷信、盲从和畏惧。

在实际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官本位”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主氛围。一方面,普通党员会觉得自己人微言轻,对政治生活参与不积极,基于对上级领导的敬畏,不愿意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珍惜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党内许多领导干部搞特权、不尊重普通党员意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没有对人民负责的公仆意识,反而以“官老爷”自居,以权谋私。

(二)宗法观念导致党员主体意识的缺失

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确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主从依附关系和等级制度。汉代班固编撰的《白虎通》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得以推行,则君权、父权的以巩固,贵贱、亲疏、长幼关系就不会错乱。在这种宗法等级社会中,家、族、国三者合为一体,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模式。

在宗法制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党员干部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是特殊党员,不平等地对待其他党员,党员的平等意识受到压制,甚至有的要求党员以尽义务为名实行绝对服从。而这种自上而下义务本位的宗法思想造成党员消极归属心理,政治冷漠感强,政治参与率低。宗法制还容易使普通党员产生政治依附性,造成权力崇拜和政治利益集团。

四、促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换,提高党内民主意识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党的建设的新时期,党内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开始确立理性地表达政治意识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已不能适应当前党员政治参与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党内民主政治文化的发展。我们只有在批判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的转型,以促进党内民主意识的发展。

(一)由臣民政治文化向公民政治文化转换

在封建宗法等级关系下,中国国民认知中没有公民意识,只有臣民意识。因此,打破封建宗法社会关系,由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转换的一个首要问题。

臣民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绝对的服从性和义务性。由于臣民文化中的个体只有义务观念而无权利意识,从而又必然导致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公民文化是近代宪政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型文化,它体现为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们在宪法和法律的制约下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并行不悖的理性自觉和行为取向。公民文化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人的主体间的平等和人的理性的加强。

(二)由人治政治文化向法治政治文化转换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儒家伦理学说为国家哲学,在政治思想和治国之道上表现为人治传统。因此,吸收儒家思想精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从伦理型的人治政治文化走向以法为本、德法兼治的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关键。

现代政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崇尚法治。现代西方国家作为民主政治国家的代表,其法治精神是极为突出的。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项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法律是政治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物化形态,一种制度之所以能够有效运作,法律之所以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靠的是体现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观念。同时,法律一旦制定出来,又可以使相应的政治文化得到强化,并通过政治文化的发展使之不断走向完善。 中国Www.LWlM.com

参考文献及注释:

[1]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版

[2]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的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

[3]俞可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论要[C].马德普.中西政治文化论丛.天津:天津人民出出版社,2001年版 2汉书.注译[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版

3潘一禾.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   意识   民本   政治   宗法   文化   集体主义   党内   党员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