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清明,彰显传统文化底色

清明节习俗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在绵山举办论坛,就是慎终追远,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对大自然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期望。

沐浴着春风细雨,伴随着柳绿花红,清明节即将到来。这个经历了2640多年历史积淀,有着厚重内涵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法定假日。

山西介休绵山,这个过去只藏在地理书一角和历史书注释里的地名,也由于身为寒食清明文化肇始之地,知名度迅速提升,开始向海内外展现出自己古色古香、气象万千的真面目。

2008年和2009年清明前后,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省政府两度在绵山联合举办中国寒食清明文化节高层论坛,来 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畅谈清明文化。与此同时,介休被授予“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绵山被授予“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

寒食清明文化缘于介休绵山

要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必须先从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因纪念春秋时期忠孝节义名臣介子推而设,它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是形成最早的,比端午节还早200年。

东汉周斐《汝南先贤传》就明确将介子推故事与禁火习俗相提并论。其中有“介子推以三月三日自燔,后成禁火之俗”的记载。西晋孙楚《北堂书钞· 祭介子推文》曰:“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其至先后一月。”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一度追随晋献公的公子重耳流亡他乡,在外19年。其间,介子推在重耳 饿极之时,悄悄割下自己的股肉给重耳充饥,重耳知后感动莫名。后来,重耳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却在封赏群臣时,落下了介子推。功不言禄、洁身自好的 介子推偕母出走,隐居介休绵山山中。晋文公悔悟后上绵山寻访,求之不出,无奈之中放火烧山,想逼他偕母出山。但是狐偃、赵衰这两个也曾经随重耳逃亡的大 臣,自知自己的功劳比不上介子推,暗中使人四面举火,最终将介子推母子烧死在绵山上,晋文公追悔莫及,此事《左传》有载。屈原在其《九章-惜往日》中日: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白此,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留有诗文歌吟介子 推。现今介休绵山上还有大量传说、遗址、碑刻、诗文,以纪念与缅怀介子推。绵山现有介公墓、思烟台、哀号坡、介神庙、子母柏、足下亭、白鸦山、大小烧林、 忌坂、鱼龟(于归)山、介公草庐、避火洞、慑身岩等历史遗迹。

据传介子推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悲痛欲绝,于是将烧焦的树干做成木屐,“朝夕相随,终身不离”。第二年还孝服登山祭奠介子推,见柳 树死而复生,绿枝干条,于是折柳枝戴于头上,并赐该柳树为“清明柳”,定此日为清明节。同时还下令晋国官民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只吃冷食,禁火寒食于是相沿 成习。 一些专家研究认为,寒食清明节为介子推而设,寒食节又融汇于清明节之中,这两次文化大变迁,大约在唐代已经全部完成。介子推的事迹在古代中国 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眼中是最具楷模价值的。他忠君忠国,功不言禄,视名利如粪土,这些都是古代人推崇的品行。所以寒食节纪念介子推,清明节祭扫介子推,使 寒食、清明加速融合,平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化魅力。

那么,两千多年来,我们的寒食节、清明节是怎样过的呢?绵山作为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又有哪些独特的民俗呢?

这两个节日的流变,约可分为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及宋朝前期、宋、元、明前期、明清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寒食节每年时间长短不确定,基本选择在 隆冬时节,禁火地区主要在山西省范围内,主要内容是家家禁火吃冷食。隋唐五代及北宋初期,寒食节已经演变为国人祭扫之节,届时,民间禁火,皇宫禁烟,土庶 展墓,皇家祭陵。“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当时,寒食节已成为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活动范围已经扩展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活动内容也由以往单纯禁火冷 食,发展为扫墓、插柳、踏青、秋千、蹴鞠、斗鸡、馈宴等十多项,且扫墓、挂纸成为寒食节民间最主要的标志项目。到了宋、辽、金、元及明代前期,寒食节增加 了一些高雅内容,如皇家组织赋诗、官府组织赏花,主要项目由唐代的展墓逐渐转化为娱乐活动,内容又增加了斗百草、施钩、抛堶、风筝等。明代中期,寒食节原 先传统的插柳、踏青、赏花、蹴鞠、赐火已不再流行,秋千、斗鸡、风筝等也没有了唐宋时壮观的场面,而民间扫墓、官府祭坛和皇家祭陵等盛况空前。这三项风俗 渐渐脱离“寒食节”,已成为近代乃至当代清明节的主题。

介休绵山作为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更有其独特的民俗活动,清明时节,绵山一带的人们纷纷上绵山祭扫介子推,举行植树、踏青、墓前栽柳、打秋 千、放风筝、拔河等活动。寒食清明的特色食品品种繁多,风味独特。传统的子推蒸饼、子推燕、蛇盘兔面塑、枣饼、麻糖、贯馅糖等已成为时尚食品。其中多数寓 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期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子推高风亮节。

开坛传承清明文化血脉

2008年和2009年清明前后,两届中国寒食清明文化节高层论坛在绵山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畅谈介子推清明文化。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认为,早在2006年,国家就将寒食清明文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2007年国务院又将三个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这些重大决定,表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生活的重视与尊重。清明节 习俗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在绵山举办论坛,就是慎终追远,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对大自然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 期望。

专家们同时指出,清明节是中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 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其流变中,我们都可以归纳出清明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说,为了缅怀祖先,大力崇尚热爱自然、饮水思源、忠孝仁义的传统风范,弘扬清明文化,凝聚亲情,要努力探 索传承传统文化的新形式,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不断增进活动的亲和力、号召力、吸引力,使节日文化价值体系得到丰富与发展。 中国

专家们认为,虽然我们已经全面进入现代文明,而恢复民族记忆力,增强民族自信力、想象力、创造力,重构民族节日系统,重视民俗生活中节日建设 与节日保护,对于社会发展仍有重要影响作用。漫长的农耕时代所造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底色,是我们的民族标志。建设和谐社会,更要注意延续传统,更 要尊重民间习俗。中国www.LWlm.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介休   清明   寒食节   介子   底色   传统节日   清明节   中国   节日   传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