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黄埔人文历史风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进行教学设计的。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亲身体验信息加工工具的有效使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文字处理工具表达信息,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进行信息的加工。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能够较好地运用搜索引擎、网上交流能力也比较好,比较熟悉信息加工工具软件的操作,可以利用powerpoint对文字、图片等对象做简单的编辑。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收集、处理、辨别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选择工具软件解决问题,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具体需要,能够富有创意地确定作品主题。

(2)提高学生自主采集、筛选、编辑、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2)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在活动中提高与他人的协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关注家乡人文历史,增强学生爱国爱家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给予适当的建议,并适时进行指导,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学生是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协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学习活动的评价者。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再通过学生交流展示,教师点评的方式,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策略

情境导入 自主探究 协作学习 实践创新 展示成果 评价拓展。

六、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带收发作业功能),大屏幕投影机

七、学导过程和学法指导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所在的黄埔地区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广州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和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都在黄埔显现,一些资源更是独一无二,组织学生通过对黄埔历史文化遗迹的研究,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自然和爱祖国的教育。

课前准备:

1.去自己家附近的历史文化景点实地调查,了解历史。(建议:去长洲岛的黄埔军校了解历史;去波罗庙一带实地考察,了解南海神庙的历史风俗;或者去横沙书香街、南湾古民居等)

2.学生课前分成若干个小组(2至3人为一小组),每组自行选定一个组长,同组的学生上课时坐在一起。

八、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内容由3节课组成。

第一节课:确定探究主题,分析需求,规划内容与设计。

第二节课:创新实践,完善作品。

第三节课:作品展示,组织评价。

九、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师:广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我们所在的黄埔区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自然景观,你会介绍哪些旅游景点给外地的游客?

生甲: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和历史见证。

生乙: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标志性建筑。

生丙:明清时期遗留的长洲深井古民居、横沙书香街、南湾古民居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园。

生丁:长洲岛上的古炮台、古海蚀岩、古代外国人墓地、柯拜船坞。

师:你们说的不错。今天,我们将围绕黄埔的历史文化资源,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幻灯片)制作一个作品,向外地游客展示黄埔的旅游景观,彰显黄埔的人文历史风采。

2.分工合作,任务驱动

分组交流,列举黄埔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景点。

选取其中一个景点,确定作品的主题内容:历史典故和传说、建筑结构和风格、历史地位和意义、文物现状和保护方面等。

确定主题后,总体规划,分解任务,做出雏形,并及时反馈。

完善作品,给作品润色。若有困难,寻求帮忙。

作品成果展示,教师提出发展性建议。

自主探究阶段一

对作品的主题内容进行设计,构思呈现方式

师:请每一组的组长负责介绍你们组作品设计的大体思路。没有轮到发言的其他小组成员可把自己当作游客来听取导游的解说。

第一组:我们小组研究黄埔军校。它位于黄埔西南的长洲岛上,是广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时,我们对它很感兴趣。我们决定从它的历史地位着手,以幻灯片的形式来反映和描绘它的现状。

第二组:我们小组研究南海神庙。它位于广州黄埔南岗镇庙头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我们准备研究它的建筑特色。

第三组:我们对南海神庙的传说感兴趣,这是我们的研究内容。

第四组:我们小组对长洲岛上的古炮台,柯拜船坞实地考察过,我们决定研究它。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这样的任务会适合他们自身的水平,他们会更感兴趣。各小组各自提出多元化的设计内容,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同时发挥小组间的合作关系,让他们利用伙伴的力量,互相学习,共同探索,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协作。

对要应用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将探究的闪光点与全体学生交流。

生:在下列表格中填写要用到的信息技术手段及对其掌握情况的自我评价。

表1

信息的搜集

是否用到

掌握情况

不会

基本掌握

掌握

搜索引擎的使用

网上邻居信息共享

在bbs上交流信息

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分析、筛选和处理

表2

幻灯片的制作

是否用到

掌握情况

不会

基本掌握

掌握

使用艺术字

应用设计模板

图片、图像的插入

声音的插入

动画素材的插入

自定义动画

超级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提供评价标准,强调问题解决,明确完成作品制作任务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完成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规划中抓住主要矛盾,为调动学生有效进行探究提供保障。

师(巡视):查看学生的制作过程,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的交流、指导。

生:展开小组内的协作,各小组成员之间有分工与协作,每个人完成自己负责的制作部分,小组内学习、探讨,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开展小组协作。

十、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阶段二

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挑选一组或者两组制作比较好、学习参与度比较高的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图1是第二组展示的作品。

   

   

图1

师:第二组通过有关的图片信息及文本信息让我们对南海神庙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第二组打算进一步怎么做?

第二组:我们准备在幻灯片中把对南海神庙进行实地考察的相片展现出来。希望大家对我们的作品多提宝贵意见。

生:我觉得他们小组在播放幻灯片时,可以一边展现相片,一边播放解说词,游客就像在现场听导游讲解历史。

师:这个提议不错。他提到了声音信息。我们可以把声音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让作品更“有声有色”。请大家探讨,用什么办法解决插入声音文件?

生(讨论):可以利用因特网资源,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利用bbs上进行信息交流。

师:没错,通过搜索“幻灯片中如何插入声音文件”这些关键字,让网络资源来帮我们的忙。遇到困难,大家可在小组之内或小组之间交流协作。

设计意图】:教师可以提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适时点拨学生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和指导。

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值得各小组借鉴的作品展示。

图2是第一组展示的作品。

   

   

图2

第一组:讲述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分工和协作,创作的过程,并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或总结出的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交流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对创作者也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促进和激励作用。

自主探究阶段三

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提出表扬,表现逊色的指出不足。师生一起讨论相关技术问题。如怎样把做好的幻灯片文件打包,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软件提供的帮助系统解决相关问题。

十一、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作品展示,点评,总结和提高阶段

师:各小组抽签演示已完成的作品,其他小组成员听取演示解说。

生:各小组分别展示作品。其他小组欣赏演示作品后,给出评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地欣赏同学的作品,还可以毫不保留地对这些作品加以品头论足,审美能力得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训练。

师:点评作品,总结要点。归纳在制作幻灯片作品中要注意的问题和一些常用的知识、方法和技巧。

生: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各组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小组修改完善作品。

师:充分肯定每个小组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同时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纠正。对学生作品以及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生:展示作品,开展终结性学习评价。

(师,生):一起评出最佳作品一、二、三等奖。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师:总结这次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表扬鼓励,并提出新的问题 请同学们课后探讨还有什么工具软件可以制作作品,用来展示黄埔的人文历史风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活动的结束即意味着新的学习起点的开始。

十二、教学后记

“原来黄埔有这么迷人的人文历史风采”,“我是黄埔人,我感到十分自豪!”,当听到学生用这样的语句描述他们对黄埔的认识,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当看到他们投入的神情,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创作激情,我就认为这堂课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享受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1.本课教学紧扣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采用小组协作探究式教学,通过对黄埔人文历史的研究,渗透了信息采集、加工和表达的方法,同时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为共同的任务相互协作,群策群力,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

2.这次活动,学生一方面通过积极探索协作,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共享劳动成果,另一方面也唤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之情。

3.学生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图片加文字,而是具有一定创意和思想内涵的成果,蕴涵着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

4.不足之处是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往往只能完成一个比较粗糙的作品,作品在课后还需要不断修改、加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教案   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   南海   历史   神庙   历史文化   意图   人文   小组   风采   能力   作品   学生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