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评比——多媒体作品合成(杭州第九中学)

对异地借班教学的实践及分析

杭州第九中学  李琰

自从知道有机会参加浙江省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内心一直是激动又焦虑。相信每个老师都能体会,公开课对教师的精力和体力的消耗是很大的。因为你要考虑的东西非常的多,比如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用什么形式授课?要做哪些准备?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细心思考,总觉得考虑的还不够完整,而事实证明也确实是总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经过一次次的试讲,再一次次的修改,开课的过程比较磨人,但是不可否认这却是一种督促年轻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

虽然开过很多的公开课,也参加过各类的竞赛评比,但是地域跨度到省级的借班教学评比却是第一次参加。这次评比对我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本次教学评比我在借班教学上的经验又有所丰富,特别是异地借班上课感触良多。现将本人参加比赛的过程和体会分析与下。

我选择的授课内容为“多媒体作品的合成”,主要的教学任务为:利用flash进行多种媒体的合成,完成一个个人简历的制作。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并学会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自我,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本课内容在4月初进行市内选拔时我对教学具体任务的设置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要完成个人简历的全部制作,并且对于提高部分知识点选择上难度较大,虽然最终学生完成后的作品效果好,但是对学生的前阶段知识的掌握和信息素养要求较高。所幸师大附高的学生素质高,选拔课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在评课时有很多教师就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节课在杭州市内开,在师大附高开可行,但是换个学校、地区完成难度很大。教师们提出要充分考虑异地学校和学生的差异,不可单纯的以自己平时的教学为标准进行备课。这本是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是一开始我忽略了。所幸其他教师热心帮忙、提建议,很多细节一一考虑仔细,特别是异地差异方面。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出一点的就是,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心去思考,比较各种方案,在选定最优方案后,还会精益求精去考虑细节,力求完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问多听其它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很多资深教师的经验是我这种年轻教师所缺乏的,并且在没有灵感时,别人随口的一句话或不经意的一个小点子往往都能给自己很大启发。

对于异地借班上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两地教学和学生的差异,个人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异地之间学生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对于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和普及程度有很大的不同,直接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较大。有些地区还可能因为经济原因电脑的家庭拥有率不高,这样学生的信息素养肯定受到限制。所以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地区学生水平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异地之间教学进度、深度、广度的差异。不同学校不同地区授课进度肯定有差异,教师们对教材的再开发和处理也差异很大。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在上学期已经把flash教授完成,对于按钮和命令的教学也较完整。而缙云中学是本学期上的flash,并且按钮和命令尚未完成教学。这样学生对flash的操作程度就有很大的差异,必须根据当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备课。

3)异地之间日常授课形式的差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授课风格,加上地区差异,这种区别就更加放大了。学生习惯了某种授课方式,突然之间改变会让学生有种无措感,影响上课效果。比如学生从未根据一些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那么让学生在公开课这种心理压力本身比较大的课堂上进行第一次尝试,这样执行度是很低的,效果肯定不会很好。我个人认为还是学生的最终掌握率比较重要,这个角度说太过激进的教学手段要慎用。

4)异地之间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有些地区电脑的普及率已经很高,并且初中都进行了规范的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到了高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相对而言就不会很大,开展教学时教学难度的把握比较容易。而另一些地区电脑拥有率本就不高,加上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开展的无序,那么这个地区的高中生之间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差异就会很大。这时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分层教学就一定要有。这次在缙云开课我就深刻体会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之大。

5)异地师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差异。本校本地的师生之间因为长时间的交流彼此之间是比较熟悉的,这样教学的开展也会比较的容易。而异地师生本来就不认识彼此,再加上地区差异,如语言、语调、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距离感影响了教学。

那么以上这几点问题在准备阶段该如何应对呢?我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仔细询问当地任课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询问对学生和当地教学最熟悉的一线教师,从他们那儿获得一手资料。比如,授课进度到哪了?学生独自操作的难度如何?平时教学都使用什么手段?布置和上交作业如何进行?机房和电脑安装的软件版本如何?等等问题都要问清楚。根据当地的教学习惯来准备公开课。我的想法是要迎合学生平时的教学习惯,这样教学的落实将更有效。

2)充分考虑和分析两地之间的教育特点和差异。首先要考虑当地的教学的总体水平和本地教学的总体水平的差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其次,既然是优质课评比一定要考虑评委老师对“优质课”的标准大致是如何的。这一点不同地区也是有差异的,有些评委老师欣赏创新的教学,有些更看重教学的效果。对于这一点可以事先了解一下。

3)备课不仅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如何利用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要和学生套近乎。首先要考虑同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描述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其次,要和学生套近乎,适当的给学生戴点高帽。上课前多和学生聊聊,让彼此熟悉,拉近彼此距离,可以问问他们学业情况、爱好、日常生活情况等,让学生感到这个新老师是可以亲近的。当然少不了给学生戴高帽。我在和学生闲聊的时候说:“我一开始抽签抽到最后一个,本来还很郁闷,可是后来听你们李老师说你们班是他教的班里最好的我可开心了。我心想我真运气呢!”学生听我一说马上兴奋和高兴起来,对公开课上的表现也期待起来了。再次,要考虑如果冷场该如何处理,事先可以预备一些诙谐的小插曲,当然临场的发挥更重要,力求冷场时能活跃教学气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4)以“稳”为大前提,充分考虑低、中、高学生的需求,起点要低一些,后续和提高部分要准备充分,教学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太过激进的教学如果成功则非常出彩,如果失败将是一败涂地。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在“稳”定的完成教学的基础上再思考如果创新和与众不同。

以上是我在准备阶段对异地借班上课这个问题上的几点思考和处理。当然这不是我个人的智慧,是经过众多资深教师的提点最终形成的。本来是零碎的注意事项,现在总结整理了一下。经过这些考虑和相应的处理,最终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正确与否。从上课的实际效果来看,正确处理以上问题对于异地借班上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师生教学和谐上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整个教学过程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颇高,教学完成情况良好。

但是这节课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对学生水平的差异度估计不足。虽然我已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本要求,但是还是有个别学生跟不上教学。导致这几个学生在本节课上的学习收益降低。另外在教学节奏上,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部分环节有赶进度的成分,这导致学生的操作不充分,部分操作不熟练的学生进度滞后,间接影响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我教学上的不成熟。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改进。总之,经过本次优质课评比使我在教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促进了我的成长,我非常感谢能有这次机会。

附教学设计:

课题:多媒体作品的合成

授课教师:李  琰

单位:杭州第九中学

   

一、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

(1)熟练的掌握在flash作品中插入图片、声音、视频素材的操作;

(2)加深理解flash中场景应用的作用

提高知识目标

梯度一,(1)掌握按钮中添加图片的编辑操作;

(2)能根据辅助文件掌握按钮中添加声音的编辑操作;

        (3)能根据辅助文件进行帧的复制、粘贴及移动操作

梯度二,(1)能根据辅助文件添加on (release) {gotoandplay("场景名",1);}命令

            (2)能根据辅助文件在按钮上添加影片剪辑动态效果

        能力目标 

(1)会根据自己作品内容和预期效果,选择合适的作品风格;

(2)能够设计合适的布局和风格搭配;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4)培养学生的探究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创造力与想象力;

(2)体会flash强大的媒体集成功能

二、             教学重点:

        在flash作品中插入图片、声音、视频素材的操作;

    会根据自己作品内容和预期效果,选择合适的作品风格;

    能够设计合适的布局和风格

四、  教学难点:

会根据自己作品内容和效果,能够设计合适的布局和风格。

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解法(多媒体课件讲授)

演示法

任务驱动法

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心智发展

[引入新课]:

展示:奥巴马利用网络宣传自己的图片

  奥巴马被誉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互联网总统,充分利用网络击败了对手麦凯恩。

  说明:科技时代,利用网络是展现自己,推销自己的最佳平台。

  对比:针对网络上的个人简历来说,将平面文字型个人简历和多种媒体合成的个人简历进行对比。

  说明:多媒体合成的目的和意义

本节课就使用多种媒体合成的方式来制作多媒体作品。

[新课授课]

  由于学生对本人比较陌生,所以以展示介绍本人的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为模本进行本节课学生的“个人简介”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分析作品结构,得到相应流程图

n

y

开始

片头

退出?

结束

主界面

分场景11

分场景2

分场景3

 


复习流程图相关知识点,进一步明确作品结构。

  学生讨论分析多媒体作品合成制作流程,并完成合成制作流程的正确排列练习。

前提:    对作品进行规划和设计

第一阶段:根据设计构建作品的各场景结构流程

第二阶段:1场景文字内容的编辑

     2场景图片等其他媒体素材的编辑

第三阶段:优化合成

第四阶段:对场景播放进行控制操作

合成后:  对作品进行调试与递交

(指出:合成的后期场景控制和合成后的调试不在本节课内完成,下一次课继续讲解)

  

[学生练习]

(给学生提供3类风格的.fla源文件,文件中已有模本中的基本场景及应用的素材,包括“片头”、“主界面”场景和分场景中“个人简述”、“我的学校”2个必做分场景和学生自拟主题的一个分场景)

学生选择一个符合自己设计效果的源文件,并利用该源文件完成合成制作流程的第二阶段之一:文字内容添加的操作。

分别对4个场景进行基本内容(即:文字介绍)的添加:标题、文字内容

[继续授课]

复习flash中重要的多媒体合成的知识:

1、如何进行声音的合成

2、如何进行图片的合成

3、如何进行视频的合成

同时提出:制作合成的同时完成场景布局和风格的设计,设计风格体现在

1、按钮的搭配

2、配图的选择

3、文字样式的选择

4、场景内各素材的布局

(演示几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和搭配)

[学生练习]

合成制作流程的第二阶段之二:图片等其他媒体内容添加的操作。

1、在“主界面”场景中完成背景声音的合成

2、在各场景内添加按钮、图片、视频素材

3、对各场景内文字和图片等素材进行布局和风格设计

[继续授课]

  对学生刚才的操作进行反馈

  对好的设计给予肯定和展示,同时演示几个风格不统一、布局不合理的设计进行讲解

  (第三阶段优化合成之梯度一(1)进行进一步编辑的讲解:如何给按钮添加图片?

  操作:从库中选择图片拖入按钮编辑第一帧内->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图片ctrl+c进行复制->选中按钮的后两个关键帧分别进行ctrl+shift+v进行粘贴

  提示:注意设计风格的统一

提出:优化制作可以从各方面入手,在帮助文件中有。

梯度一:(1)按钮中添加图片的编辑操作

(2)按钮中添加声音的编辑操作

(3)进行帧的复制、粘贴及移动操作来添加翻页效果

梯度二:(1)添加on (release) {gotoandplay("场景名",1);}命令实现按钮的功能

(2)在按钮上添加影片剪辑动态效果

  学生可依照自身的操作进度和能力,利用辅助文件进行自学操作,美化作品。

  

[学生练习]

1、学生利用刚才制作了一半的.fla文件,完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达到合成的基本目标。

2、对于操作较熟练的同学可以选择完成提高-梯度一中的操作,对合成的作品进行优化。

3、对于操作熟练,理解深入的同学选择完成提高-梯度二中的操作,对合成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4、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优化。

[课堂总结]

小结1:作品的制作第一步是设计,设计是作品的灵魂

小结2:利用flash软件可以实现多种媒体的合成,要合理使用多种媒体素材,合成时注意作品的风格和布局的设计

小结3:学生作业展示,并对作业进行分析

说明:本节课仅仅完成了作品的内容的添加和制作,作品还没有完成,对于作品的调试也同样重要,将在下一节课中进行。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积极思考,回忆相关流程图知识,回答问题,共同得到作品流程图,明确作品的结构

认真听讲,回忆多媒体作品制作的相关知识,思考合成的正确步骤,共同得到合成作品的正确流程

学生操作,从操作中回忆巩固知识,体会设计的理念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记忆合成操作要点

对设计风格和布局进行体会和理解,思考个人作品的设计风格

学生操作练习,完成基础部分作业,加强自身设计理念

仔细观察,思考和体会设计

认真听讲,记忆操作要点

仔细观察帮助文件的使用和大致内容

学生操作,完成作品并上交作品,对于程度较好的同学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能力完成作品的优化部分

认真听讲,回忆知识,参与小结,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

加强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加强学生记忆力、分析能力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像力

加强学生的记忆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设计理念

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自学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及时小结知识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的记忆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审美能力

分 

析:

    

教学设计说明:

  信息网络化的今天,网络和多媒体的使用能力是每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而使用网络来展现自己、推销自己继而成功的示例,也是比比皆是。所以本节课使用的示例为电子“个人简历”,旨在培养学生展现自我的能力和创作能力。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多媒体作品的合成,重点在于合成。但是多媒体作品的合成是有前提规划设计和后续调试的,前提规划设计、中间合成和后期调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在重点教授合成的同时,也要兼顾前期的作品规划设计步骤和后续的调试步骤,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制作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的具体步骤。

  另外一方面,学生对于多媒体的合成技术层面已经讲授过,所以本节课对于合成的技术方面主要是回忆知识方面的教授。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方面,意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创作作品的能力以及设计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同时,给与学生足够的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自我的发挥。针对不同层度的学生,特别设立了多个难度梯度的练习,力求“人人能成功,个个有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教案   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   作品   梯度   杭州   异地   按钮   场景   差异   能力   多媒体   操作   教师   中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